一张蓝图干到底 生态为本谋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2020-05-22 08:09:34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始终。这些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严格实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城市规模,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硬约束,切实减重、减负、减量发展,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优先保护好生态环境,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国土“三调” 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工作要求,自2017年10月起,北京市启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工作。目前,北京市三调工作处于统一时点更新阶段。在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下,为按时保质向国家上报这份沉甸甸的答卷,“三调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全市的三调工作始终保持组织力度不减、工作信心不减、问题导向不变,倒排工期、明确目标,每一个“三调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以钉钉子的精神,着力完成统一时点更新任务。

刘锰是市三调办的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市级内业图斑提取工作。“内业图斑提取工作是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的前提。图斑尽早提出来,变化线索就明确到了具体地块,就能为外业争取更多的时间。”刘锰与同事克服人员不足、工作时间受限等不利因素,于3月26日完成全部提取工作,累计提取各类图斑22.2万个,完成时间较计划提前5天。

“巾帼不让须眉,工作至善至美”。尹宇虹是海淀区三调办常务副主任,她在地籍调查、综合行政管理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肩上挑起这份任务起,她把海淀区三调工作当成了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在图斑审核上,她带领工作人员在投影仪前一个地块一个地块地核、一张举证照片一张举证照片地对,有时一连核查几天,颈椎病犯了也毫无怨言。在外业举证上,她与调查人员一起到村庄、乡镇、林区逐个地块地跑、逐个项目地问,任凭汗水浸透衣衫、内心忠诚不悔。

三调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硬仗。“2019年4月27日周六:加油吧,三调……辛苦啦,兄弟姐妹们。2019年5月14日晚上20:13,夜班开始……2019年5月20日凌晨03:07,图斑竞猜,青龙湖VS十渡,谁能把我们熬到最后……”房山区三调办综合组组长崔炜在朋友圈里记录了三调的点点滴滴。图斑量大,时间紧张,28个乡镇街道调查单元要在两周内对接完成,为了不影响第二天乡镇对接工作的开展,必须今日乡镇今日毕。“顺利的话晚上10点能够收工,夜里3点回家成为家常便饭。”崔炜说。

北京市的“三调”团队就是由许多个“刘锰”、“尹宇虹”、“崔炜”组成。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北京的土地,把自然资源家底记录在册。

推动减量发展 践行“两山”理论

初春时节,房山深山区的百瑞谷被绿色浸染,倒退十年,这里曾是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触目皆是煤山、石堆、灰坑。像百瑞谷这样的废弃矿山,散落在门头沟、平谷、延庆、昌平等地区。它们曾为人们带来财富,也给大山留下深深伤疤,随着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北京市陆续开展生态修复工作。近年来,总共有285个废弃矿山项目开展了生态修复。

一场场为山疗伤的行动从2005年开始启动。2005年,房山河北镇的红坨山关矿。关矿后,曹家坊在2011年启动泥石流沟治理,治理面积近2000亩。乱七八糟的山沟沟被梳理成了由急至缓的行洪河道,规划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史家营乡共同设置了9道拦挡坝、2道导流墙、15道截排水沟,60.5万立方米沟内固体物也被妥善固定。

消除安全风险只是第一步,生态修复才是关键。矿山的生态修复在北京是个新探索,究竟如何“点石成绿”,科研和技术人员头脑风暴出10余种修复技术。水峪嘴是门头沟区妙峰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2006年,村里的石灰岩矿山关停,并陆续启动治理。“这处岩壁采用了挂网喷附的施工工艺。先用铁丝网覆盖岩石,再向岩石表面加压喷泥浆,等泥浆凝固后再加以固定。”门头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所用的泥浆可不普通,而是由园林绿化部门特别配置的。里头含有很多植物种子,像侧柏、胡枝子、荆条、紫花苜蓿等,还有有机肥料、种植土,团粒剂和保水剂。泥浆覆盖岩壁之后,再利用滴灌、喷灌设施进行浇水,让土中的绿植种子破土而出。两三个月之后,寸草不生的岩壁就会冒出绒绒绿草。

房山黄院村在矿山修复中用上了新材料椰丝网,“客土回填”把沙土泥浆贴在了岩壁上,“边坡修护”让碎石湮没的山坡重新长出了植物……如今,修复好的矿山逐步引入旅游观光、休闲体育等生态产业,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贫瘠的山区也更加美丽、富足。

矿山治理修复是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推动减量发展的一个方面。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制定了《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减量实施方案》,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助力北京实现高质量发展。

其中,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等中心城区,以及通州、顺义、大兴和昌平、房山新城地区,主要通过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占地腾退、低效产业用地腾退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等途径实施;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和昌平、房山的山区等生态涵养区,主要通过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占地腾退、矿山治理修复以及农村居民点整理等途径实施。按照规划要求,2020年北京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群防群治守护群众生命安全

在蓝天白云,天清气朗的夏天,从事地质灾害研究与预测的专业人员却无心欣赏北京的夏日风光。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地质灾害防汛应急做准备。

据了解,泥石流是北京地质灾害防治的重中之重,是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一种地质灾害。“降雨密集区地质灾害隐患最大。”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南赟介绍,北京市地质灾害较严重的隐患点均实现了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接收,但也会有未知的灾害。

为了防控这些“已知”或者“未知”的地质灾害,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成立了专门的应急调查队。2003年,北京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队正式成立,目前已经有70名队员,其中一线技术人员32人,主要负责各区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的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核查,以及应急值守和应急调查等工作。

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应急调查队员都要对记录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逐一排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确保灾害隐患第一时间得到科学处理。“春节刚过冰雪未融,应急调查队员们就要开始一年一度的汛前排查工作。”南赟说,“6月初至9月底,应急调查队全体成员必须24小时待命。”

南赟还记得,2018年7月中旬前后,全市平均降雨量达286毫米,是常年同期的三倍多。受强降雨影响,7月17日,密云琉辛路k24+500路段被山洪冲断,同时造成石城镇红星、四合堂、黄土梁、二平台、贾峪等五个村庄断水断电。“当时我带队立刻赶往灾害现场,和各个部门一起开展了航测、遥感解译等工作,支持应急处置工作。”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多年,南赟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工作状态。

除了应急调查队,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地质勘查管理处还牵头成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队伍,指导各区建立群测群防体系。群测群防员是当地的普通百姓,均接受专业培训,能够提前发现并上报自然灾害,有效降低了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例如,2018年8月,房山区大安山乡群测群防员安宏三在例行巡查村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时,发现了一处大规模山体崩塌隐患,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提前拦挡行人、车辆,避免了人员伤亡。在北京,像安宏三这样的群测群防员已经有1100余名,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全面覆盖的群测群防机制。

城市建设 规划先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时指出,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数次对北京的城市规划建设作出重要指示。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北京市组织编制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有机生命体进行综合管理,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者活跃在城市建设的各个角落。

健全规划体系 确保规划要求层层传导

《总体规划》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下来认识和把握,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问题,开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改革探索,事关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这样的时代背景和高点站位也决定了《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

“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站在国家发展需要的高度,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国家战略对首都的发展要求融入到城市总规中。”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市规划院”)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杨明回忆,在这次《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中央领导给予的指示更加清晰和具体化,“例如,四个中心的战略定位、人口用地的规模限制 ,这些对北京的战略性要求在总书记的讲话里都有体现,这种清晰化、具体化,是和以往不同的,对我们编制总规起到了很大的指导性作用。”

学习讲话,读懂精神,是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体规划处与北京市规划院总规编制团队开展总规编制的重要一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等都成为《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要逐条、逐句分析,读原文、悟原理,再结合北京实际,融入城市总规中。”杨明说。经过仔细梳理,总体规划处还汇编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规划建设新理念新思想的工具书,供编制团队成员学习,时间久了,工具书都被翻烂了。

《总体规划》出台后,如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就成为关键问题。从以往规划编制经验来看,继全市总规出台后,就直接进入了地块规划的“控规”。“地块项目规划在执行一段时间后,拼合时会出现与总规目标偏离的现象。”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总规划师杨浚介绍,通过总结以往规划经验,发现在总规与控规之间缺乏一个中间传导层次,来确保总规的总体蓝图不变形,不走样,于是“分区规划”就这样诞生了。

分区规划是推动总规落地、实现一张蓝图的创新性举措。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统筹下,分区规划由各区委区政府委托专业技术团队,结合本区实际情况,承担起编制任务。“以往,各区委区政府只是规划的实施主体,在实施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规划与实际脱节的情况,这一次,我们充分发挥各区的主观能动性,将原本的实施主体,变成了编制主体。”杨浚说,实施者最具有发言权,他们最能承上启下,编制出符合本区实际的规划文本。“由区级主导编制的规划,后期在落实实施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也更强,分区规划的分层传导效果也会更加显著。”

打造微展厅 群众“家门口”听取建议

总面积92.5平方公里,包括东城区和西城区两个行政区,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2017年年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和东城区、西城区政府共同牵头,启动了《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的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由专家领衔,长期参与核心区规划工作的21家设计单位共同参与,并在规划草案公示过程中首创了“微展厅”模式,在“家门口”听取群众对规划的意见建议,将其融入核心区控规中。

建设微展厅的想法第一次提出来是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的1601会议室,“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公示准备时间紧张”等一系列“障碍”摆在眼前。“会上,与会的领导和同志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宣传教育中心主任刘俊兰介绍,“考虑到随着全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推广,规划师参与社区治理,开展陪伴式规划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在控规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团队深入到每一个街道进行规划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基础;最重要的是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张维主任决定克服困难,设置微展厅在群众‘家门口’听取意见。会后,相关的主管委领导高度重视,带领委内有关部门、规划编制团队会同东城区、西城区政府主管区领导组织32个街道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让这个设想逐步变为现实。”

微展厅开设的初衷是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为规划建言献策。“设置‘微展厅’,既是首都群众参与核心区规划的渠道,也是了解社会各界真实诉求的平台,让城市规划走出专业技术领域,走进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让公众了解规划、参与规划、实施规划,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首规委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陈晶介绍,“微展厅”将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基层治理的探索和实践。

但要实现这个“零距离”听取建议的目标并不容易,“微展厅在国内没有先例,本身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回忆起“微展厅”筹备,北京市规划院城市设计所所长廖正昕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首先要把规划语言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廖正昕解释,规划编制团队要做好“互译”工作,一方面用群众看得懂的方式介绍规划,另一方面再把群众的意见转述为规划语言,融入核心区控规。

核心区32个街道,每个街道都设立了微展厅。从概念提出到筹备完成仅用了2个月,实现快速落地得益于控规编制团队长期的工作积累。规划编制团队首先选取了试点街道,研究展出形式。1个微展厅,9块展板,从控规总体情况、街道基本情况和社区治理以及街区保护更新实例等三个方面向群众展示家门口的变化。“经过比对,最终我们选择了一张图加一套主要政策集成的方式,直观展示,语言上也注重用居住条件能改善、优质教育更均衡等通俗的白话。”廖正昕说。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规划编制与城市设计科科长王德刚直接参与了西城区微展厅的筹建工作,各个街道的展出内容确定后,西城分局统一制作展板并配发街道。“我们在每一个街道都设了一个分局的联络员,由分局同事、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以及责任规划师一起完成微展厅的布展。”王德刚说,由于是第一次,大家心里都没底,而西师联盟的轮值活动让微展厅的价值更加凸显。

西城区的责任规划师团队被称为西师联盟,他们定期举办轮值活动,讨论城市建设问题。在微展厅设立之初,依托轮值活动,西城区开展了一场微展厅采纳公众意见的预演。“在月坛街道,我们邀请驻区单位代表和群众前来,对展厅怎么设置、怎么组织参观、怎么解读这些内容进行了讨论,这些意见成为日后微展厅公示方式的参考。”

据了解,微展厅的出现激发了公众建言献策的热情,在公示的第二周,微展厅留言数量就超越了主展厅留言数量,成为收集公众意见的主要渠道。后期,每条意见都进行了电子化记录整理并纳入控规公示意见采信中。对于公众关心的居住条件改善、停车治理、入学养老、老城保护等问题,规划中都根据民意进行了相应调整。

副中心控规瞄准国际一流标准

通州从打造卫星城、重点新城、现代化国际新城、到全面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经历了科学合理的论证和长期演变过程,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不是在空地上建设新的城市,不是造城运动,而是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的优化和升级。城市副中心建设不是简单地造一个新城,而是要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和谐宜居之城。这个“和谐宜居之城”要体现“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市规划自然资源委通过统筹汇集中外智慧和国内多方力量,或集中办公,或共同调研,一起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以下简称“副中心控规”)的编制工作。

工作营的模式最早展现“力量”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和重点地区详细城市设计国际方案征集中。2016年7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综合考虑国内外设计单位的优势,采用中外设计单位组成联合体的组织模式,最终确定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14家行业排名前列的设计机构,与内地12家权威甲级设计院组成12个联合体参与此次方案征集。在征集过程中,组织各团队进行详实的现场踏勘,并提供丰富的基础资料,同步围绕各家阶段性方案进行规划论证研究,为重大问题决策提供技术支撑。11月初专家评审结束后,工作团队立即投入到由吴志强院士领衔的方案综合工作营中。经过40余天的高强度工作,于12月18日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进行了汇报并受到了高度称赞。

规划团队十分注重重点项目先试先行,大力推进城市绿心、环球主题公园等重要功能节点的建设。“2018年,我们组织完成了城市绿心起步区详细规划方案及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建筑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并组织设计团队对三大公共建筑方案进行反复修改、精细化打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副中心规划处二级主任科员孙玉晶介绍,在城市绿心的规划方案和三大公共建筑方案打磨过程中,工作营形成了政府组织,设计团队支持,未来使用单位共同参与的模式,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市文化旅游局、市文物局统筹首都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相关单位全程参与,为三大公共建筑方案优化工作出谋划策。

据了解,副中心控规综合考虑现状条件和发展目标,根据人口容量和服务需求,依托水网、滤网、路网,规划了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因地制宜配置各类设施。“在各个家园里,把人的公共生活,比如上学、就医、活动、购物、休闲,用一系列公共空间组织起来,形成5分钟、15分钟的生活圈。这样一种社会组织方式,符合‘千年之城’的要求。”北京市规划院副院长杜立群介绍。

营商环境 优化提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开始以来,这句话就成为了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的行动准则之一。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坚持问题导向,实现了从1.0至3.0的政策进阶。2019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了《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北京市办理建筑许可指标得分为77.8,排名相比去年提升了88名。世界银行2018-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表明,随着政策深化,北京市办理建筑许可的环节从23个减到22个,再到现在的18个;办理时限从208天缩短至137.5天,如今达到93天;建筑质量控制指数从9分提升至10分,现在达到15分的满分。“在今年,我们也将继续巩固和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果,将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改革措施扩大到其他类型,共享改革政策红利。”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主任张维在参加访谈时表示。

简易低风险项目率先突破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法制处副处长杨波现在还记得,2018年5月法制处接到通知,由他们负责在委内牵头,进行优化营商环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任务。“计划以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为突破口,整合政府内部资源,重塑审批流程,从而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突破口”三个字,让杨波和同事们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些。

时间紧,任务重。2018年9月,试点方案正式出台,一揽子优化政策打包上线,为项目审批带来了新气象。2019年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优化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若干规定》,重塑全新的审批、监管、验收、登记整体工作流程。北京市第一家享受此次红利的是位于门头沟区的一家环保高科技企业。该企业在自有土地上建设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服务用房,建筑面积578.6平方米。按照以往经验,该用房投用走完整个流程大约需要一年,严重影响其服务效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后,企业从办理规划许可证到开工竣工直至完成不动产登记,全过程仅用了27天,其中政府手续时间只有5天。“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牵头,把各个委办局都打通了,节约了很多时间成本。”该企业负责人说,“说实话,这样的效率让我们企业信心也爆满,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这样一个公共服务用房,对企业后期的驱动力是很强的。”

继首批红利释放后,简易低风险工程审批改革还在快步向前。为了更贴近企业与群众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开始奔赴上海、厦门等地,吸纳先进经验。同时还邀请了香港和世行的专家为我们提供指导。

2019年12月,经市政府批准,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联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发展改革委等11个委办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关于完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意见>的通知》及9个配套文件。在《关于优化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的若干规定》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反响和企业群众的诉求,调整、提升,巩固改革成果,逐步扩大改革适用范围。

这次红利包从三个领域扩大了适用范围。“在规模上,原来的建筑规模地上2000平方米以内的项目算简易低风险项目,现在扩展到了1万平方米,符合清单的都可以纳入;在形式上,原来只能是新建的,现在改建、扩建,包括装修都可以纳入改革范畴;在类型上,原来是办公、商业、公共服务设施、仓库、厂房,现在又增加了住宅,包括老百姓私房的原翻原建都可以享受政策红利。”杨波介绍,随着适用范围扩大,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强了。

“一网通办”让不动产登记更简单

回到两年前,每个买卖过房子的人都知道,先后跑住建、税务和规划自然资源三个部门的窗口,分别办理网签、纳税和不动产登记,还有可能面临黄牛倒号约不上,一套手续办下来十几天也就过去了。为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自2018年12月以来,北京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目前,北京市不动产交易、纳税和登记实现了“一网通办”,办事企业、个人可通过网上填报申请,经职责部门预审合格后到现场核验完成整个不动产交易登记全流程业务,进一个门,到一个窗口,交一个材料,一天甚至半天就可以拿到产权证。

走进朝阳区不动产登记大厅,首先看到的是身着整齐制服的引导人员,笑脸相迎。大厅的引导人员主动上前服务,引导群众取号,然后至综合受理窗口递交材料;之后,不动产缴税及登记的受理、审核、收费发证所有事项都在一个窗口完成。

一气呵成的办理流程背后,是环节的简化与合并。北京市朝阳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主任庞海明介绍,“申请不动产登记及缴税”环节与“缴费领证”环节已经合并。例如,对于占窗口业务量80%以上的,已经网签,且已通过税务预审的存量房转移登记业务,以前申请人需要分别向税务、登记部门申请,现在只用在一个窗口申请,办理时限从原来的2小时,压缩至45分钟以内。相关工作人员还表示,这种新的模式推行后,综合窗口扩充至31个,是原先的5倍之多,日均受理量由原来的60件增至300余件。

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的优化也引起了服务方式的“化学反应”。西城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以“市民热线”为导向,化“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西城区广安门外地区的北京第二热电厂有一片职工宿舍,由于历史原因,企业职工一直面临着“办证难”的问题。通过“市民热线”获悉这一情况后,中心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产权单位了解情况,中心班子全体成员到企业进行走访,经过共同努力,最终解决了上百户企业职工办证难题。

北京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将科技力量融入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改革中。2019年5月7日起,海淀完成市公安局、民政局数据信息上链工作,区块链技术开始正式运用于不动产交易中京籍存量房交易场景。不动产窗口人员根据区块链生成的鉴证信息办理,避免了对各项信息的重复录入,有效防范假人假证,为登记环节减时间、减材料、提效率,保护群众重大财产安全。今年3月起,北京市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买卖又取消了“跑大厅”现场核验环节,企业双方从“最多跑一次”升级为“一次不用跑”,实现了全流程不见面审批。3月26日,海淀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完成了全市首个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不见面办理案例。企业双方在各自的办公场所,通过“电子营业执照”方式,先后登录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办事服务平台,一次性填报双方的交易、税务、登记信息,仅用时30分钟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申请。文/魏昕悦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一张蓝图干到底 生态为本谋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2020-05-22 08:09:34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开展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始终。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