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者说|忽培元:改革就是诺亚方舟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12-17 14:44:41

1978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他们的人生与改革开放40年风云起伏牢牢绑定。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网地产推出【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者说】听见证者讲述40年波澜壮阔,共同奋进新时代。点击进入专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者说|忽培元:改革就是诺亚方舟-中国网地产

改革开放,四十不惑,正值壮年,春秋鼎盛。穿越时间的长廊,无数闪回、定格背后,在这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总有那么一些人,紧随命运的洪流负重前行,亲历和见证着改革开放的潮起潮落。

作为第一批参加高考的人,六十花甲的忽培元,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踏着改革开放的步点,忽培元在延安、大庆等城市留下深浅不一的足迹,他对这两个城市的感情之深,无出其右。他的许多作品也正是以延安、大庆为创作原型,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使得“他是领导中的文人,文人中的领导者”,大庆袁凯如此评论曾经的老领导。

凡是见过忽培元的人,无不被他饱满高昂的工作热情,以及朴素执着的创作激情所感染。在采访过程中,忽培元看起来满面红光,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针对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果赞许不已:“改革就是诺亚方舟,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城镇化的突飞猛进”。对于其中所遇到的问题,他也丝毫不避讳,“改革需自上而下,耕地红线坚决不能碰”。

踏着改革的步点

六十年为一单元,在这单元里,正值花甲之年的忽培元拥有多重身份:国务院参事、当代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书画家,长期担任地方党政领导。他做过的事,走过的路,无法以数字来衡量。看似不可能,相反成为最有可能的活法,在忽培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我是踏着改革的步点出来的”,他如此评价自己。

无论是业内还是媒体,每每描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改变,总绕不过一个俗套的成语“翻天覆地”,大抵这个词语是最最贴切的形容词,没有之一。“翻天覆地”之于改革开放,它究竟是有多大变化呢?踩着改革开放步点的忽培元是如何见证翻天覆地呢?

1955年,忽培元出生在延安贫寒的土窑里。在忽培元的少年和青年时代,在他的记忆里,饥饿是常态,除了饿,还是饿。喝的是照见人影的红薯叶汤,吃的是干涩难咽的糠面野菜窝窝头。3岁那年,家里穷得实在揭不开锅了,只能举家迁移跟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尽管当年物资相当匮乏,但受老水利知识分子父亲,以及勤劳贤淑善讲故事母亲的熏陶,面对农民异常贫困的生活,忽培元立志:一定要改变农村落后贫瘠的面貌。古朴炽烈的陕北延安,是忽培元不平凡的起点。十九岁,忽培元赴延安插队,被推举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一千多口人、二千多亩地,他率先垂范一呼百应。

在老友海波眼中,忽培元是不平常角色;在路遥口中,忽培元前途不可限量。“从小就是风云人物,自信满满,侃侃而谈,既礼貌周全,又收放自如,这在当时延安的同龄人中极其少见”,提及对忽培元的印象,老友海波在《知恩半为报之忽培元》中写道。

尽管不甘于平凡,平凡的溃烂,但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忽培元如诸多人一样,依旧被命运的车轮裹挟前行,空有其志却无力企及,直到改革开放钟声的敲响。1978年,春天的故事序章拉开,农村采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面积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土地效益也大大提高。满足了人民对物质生活的需求,粮食、副食供应,后来发展到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中国几十亿人的物质匮乏问题得以解决,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大的成果”,忽培元认为。

忽培元后又回川口村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五年。此后,他做过工人、

中学教师,任过延安市文化馆文学期刊主编,由地区专员秘书一直干到担任延安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

踏着改革开放的步点,忽培元从政之余,还笔耕不辍。忽培元最为敬重的陕西籍作家柳青说,写作是愚人的事业,六十年为一个单元。忽培元亦把写作当作他的愚人事业。1977年恢复高考,忽培元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风下,忽培元通读古今中外的大量文学名著,他的文学梦插上了翅膀。

数十年的时间里,忽培元先后写出诸多红色作品,有描写大庆铁人王进喜的诗歌《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庆人的故事》,也有随笔集《京密河札记》,长篇历史传记《群山》、《难忘的历程》,还有《初心在这里》,字里行间流露出其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

中国的自我救赎

在忽培元看来,能找寻旧中国弱势痕迹的文字,非韩树英的回忆录《伤残的树》莫属。韩树英的母亲是瑞典人,父亲是四川人,出生在中国。《伤残的树》聚焦清朝晚年和民国初年,韩树英少年时代在中国的一些记忆。书中记录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那时候的中国极贫极弱,任人宰割。

所幸的是,那个年代不缺的便是“愚人”,愚人自有愚人的执着,跨过三座大山,翻身农奴把歌唱后,中国迎来自我救赎的诺亚方舟。《圣经》中说,上帝看人类作恶多端,想放水把人类毁掉,但又发现了一些生物,人不能灭掉,他就造了一个方舟,把人类放在船上,这个方舟就象征着希望。

改革开放大幕下,中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爬山过坎,披荆斩棘,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新月异、走向美好。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春风化雨,40年跨越腾飞。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忽培元亦感慨国家发展之快,也感知改革开放之必然。

城镇化的突飞猛进也让忽培元震撼不已。土地的释放,造成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以及中西部等经济滞后地区的劳动力,涌向了城市、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力量如潮水般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融入城市,不是政府推动,政策调动,而是自然的,如潮水一般,不可阻挡之势”,忽培元认为。

在城镇化来势汹汹之下,尽管城市和农村固有的二元结构受到冲击,但城镇化发展推动着国家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进而推动了教育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提高,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新中国新时代下,“无国界”成为流行词:科技无国界、艺术无国界、疾病无国界、资本无国界等等。国际化趋势日盛下,疾病、资源危机、环境压力、战争,包括核竞赛等问题,需唤醒人类共同利益的意识予以解决。“‘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人类自我救赎的诺亚方舟”,忽培元说。对处在新时代的新中国而言,这些倡议无疑彰显了国家风范,符合人类共同利益的。

初心永远在这里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重视教育才是最有希望的自我救赎。三年前,北京大学有一个组织叫马克思主义小组,邀请忽培元去做报告。去了北大之后,学生将他带到地下室,房子窄小,只有十来平,问学生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学生回答称宣扬马克思主义,但又怕同学认为讲迷信,故而选择在地下室。

这件事对忽培元的触动异常之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迷信,我们的指导思想一直没有变,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

春天的故事大幕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在这里》是忽培元所做的一首诗,描写的是战争年代,红军为保卫根据地牛岇坪,彼时的战况极其惨烈,许多人英勇牺牲,烈士陵园下面沉睡着几万人。尽管改革开放许多年,因交通、文化的受限,观点和素质的落后,牛岇坪依旧贫穷,当地人民并没发家致富。

镜头转换。时间流转到忽培元担任延安市委书记政协主席之时,有一天,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打来电话,他正为当地村子的贫困苦恼不已,希望忽培元能够将周围的扶贫点承包起来。

时光的隧道开启,镜头不断闪回,横向纵向对比下,“精准扶贫还是总书记讲的老百姓需要什么我们干什么”,忽培元的画外音说。

那时那刻,精准扶贫像花一样开遍了山村郭外。梁家河也变成了受益于精准扶贫的典型例子。整整五年时间,忽培元带领村干部制定规划,步步实施。眼看着桥修起来,学校建起来,电视看上了,沼气恢复了;眼看着副业搞起来,山上种红枣,山下种粮食。一时之间,不断有散摩托往延安拉鸡蛋,粱家河的鸡蛋遍布延安半个城。

镜头拉近。精准扶贫定点,政府大力推动,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牛岇坪变成了红色旅游景点,城市人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当地人民也由此改善了物质生活。

精准扶贫的精髓在于,“太阳的温暖照射到了偏远的见不了阳光的地方,这是一种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现在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了,拿出一块蛋糕给困难群众,这是初心所在”,忽培元说。

在这激荡四十年里,忽培元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着和亲历着改革开放的中国故事。正是有忽培元般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改革开放的乐章才得以奏响,春天的故事才唱了又唱。

尽管忽培元赞同精准扶贫,认同厕所革命,但他也有执拗的一面:不管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还是其它政策,中国的粮食安全应属第一位,“耕地的红线不能突破”,谈到此,忽培元的神态是不容置喙的。为什么忽培元再三强调耕地红线不碰呢?

以下是中国网地产与忽培元先生的对话:

中国网地产:除了解决温饱问题,城镇化发展迅猛之外,改革开放四十年还有哪些成就?

忽培元:改革开放过程中,随着国产化率的提升, 工业生产能力的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改进,不光是日用品、服装的加工,就连钢材、煤炭生产、原材料生产等,都摆脱了过去汽车生产、飞机零部件靠国外进口的尴尬境地。我国在很多落后的地方都迎头赶上,社会物质文明跟世界接轨。高速公路、高铁、交通工具、制造装备等,都已经达到世界水平。

此外,我国社会管理和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的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尤其十八大以来,国家在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的职能转变。政府放管服务,已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角落。

中国网地产:政府放管服务,已渗透到每个部门,每个角落,怎么来理解?具体表现在哪里?

忽培元:政府放管服务,就是矫枉过正,彻底改变过去部门脸难看,事难办,人难见,门难进的问题。“放管服务”这项改革,有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国家治理效能的提升。 比如陕西放管服务。西安市每天晚间新闻,通过电视问政的方

式,比如今天谈环保问题,让市民通过电视出境,指出环保存在的问题。环保局长予以答复,群众反映问题是否事实,如果是事实将如何整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出整改方案。

中国网地产:从上到下是一股力量,改革的推动力,从下到上也有一股推动力。

忽培元:对,这个力量一旦结合在一起,就迸发出巨大的改革效能,改革开放初期,凡是上下通的,迸发出很大的力量,但是如果这个力量扭着劲,改革就没有办法进行。改革的停滞,就是因为劲不拧在一起。当然,也得实事求是,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写了一本书,集合全国集体致富的村子。比如说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比如北京郊区发展很好,但小岗村发展滞后。

中国网地产:所以总书记提出了振兴乡村,精准扶贫,它们的要义在哪里?

忽培元:精准扶贫的政策是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是不平衡,一个是不充分,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不充分,变成了社会主要矛盾。针对这个矛盾,我们提出了精准扶贫。十九大还提出,振兴乡村和过去的美丽乡村是两个概念,既有物质层面,也有经济方面,包括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最重要的是,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这才是精准扶贫要义之在。精准扶贫就是老百姓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就像太阳照射到了偏远的见不着阳光的地方,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拿出一块蛋糕给困难群众,这是共产党的初心所在。

中国网地产:今年是我们推进精准扶贫战略攻坚战的重要的年头,2020年之前完成的目标。你也是一路调研,你在调研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问题?

忽培元:扶贫像一个温度计,又像一个晴雨表,最能检验出干部,基层组织的作风和领导能力。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后,各地积极响应,一些是来自于群众的首创,这种办法就管用,有一些办法是领导想出来的,有可能管用,有可能不太管用,有的时候有脱离实际的。

精准扶贫中出现的一些作风不扎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假扶贫和数字扶贫的问题。假扶贫不是真心扶贫,对象不准、措施不得力,有的把钱给老百姓,没有把扶贫的着眼点放在培育其自生造血能力上,而是输血式的扶贫。

精准扶贫首先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要把贫困对象看准,扶贫的原因摸清,然后对症下药。首先解决吃饭的问题。产业有了,由于技术的束缚或者市场信息的不通畅,就需要进行技术服务、市场开拓、加工、服务,哪一个地方缺啥补啥。

中国网地产:人民性是一个基础,也是一个主题,四十年改革发展成果之下,广大人民群众从物质文化的需要到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个转变您怎么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忽培元:发展物质、精神文化生活。首先是不平衡,不平衡贫富差别,不平衡东西部的差别,不平衡城乡的差别,不平衡高收入和低收入的差别,所以制定政策就围绕这个矛盾,在有矛盾的认识上制定相应的政策。

其次就是不充分,比如说教育滞后的一面。不充分对于教育、医疗卫生来讲,都有不同的内涵,对干部知识结构、知识修养来讲,也有要求。所以这个概括是非常精准的,完全符合中国的发展现状。所以扩大开放,在国际主场外交上强调建立人类命运,建立“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和折腾是两个概念,一定要把改革和折腾分开。改革是为了发展。折腾就是搞形式主义花架子,最后就搞垮了,改革当中有很多的经验需要总结,精神文明建设也一样,抓经济,抓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一味强调政治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网地产:集体经营型的建设用地试点,包括宅基地改革,特色小镇,还有适合农业特点的农村经营体系。业内关注的是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的试点,宅基地改革等问题。

忽培元:集体经营用地入市的问题,就是给农民、农村筹措资金,但是有限制的,不是说可以开发成房地产,农业用地性质不许改变,但是通过集体把土地盘活,比如说搞农产品的大面积种植或者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价值比较高的,技术含量高的,建成现代设施。集体扭转以后经营进入市场,有一个原则,不能用作建房,搞房地产,农业用地还是不变的。

中国网地产:还有一个试点是集体用地可以用来建租赁性的住房,解决一些实际的住房需求的问题,这个可能就不是销售层面的,您刚才说的是振兴乡村,筹措资金。

忽培元:发展现代化农业,提升农业的附加值,这是可以的。不管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还有什么政策也好,一定要想到我们是人口大国,中国的粮食安全是第一位的。18亿亩土地的红线是我们的底线,不允许突破。因为国家土地问题是最重要的政策基础,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十四五亿人,永远不能忽视粮食的安全问题。

中国网地产:现在有一个说法,2018年到2022年,我们要落实乡村振兴规划,我们可以理解为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在这个格局下,您觉得我们的乡村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大的发展机遇?

忽培元:乡村振兴战略也不能一刀切,比如说一些比较偏远山区,扶贫还要移民扶贫,其实主要是针对那些平原地区大村落,古村落,有影响的村落的振兴,这种振兴会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亮点。这也就意味着国家在政策的倾斜,投入和各种资源的配置上会体现,同时也会朝乡村振兴的领域聚集人才,政策调整上就会有很明显的导向。

中国网地产:最后请您用简短的话概括一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就?

忽培元:我作为与改革同步走过来的中国人,一个党员干部,也是改革的受益者,高考恢复,我就是受益者。我最大的体会就是改革成就了中国和中国人,改革锻炼了中国和中国人,改革的成果和改革所出现的问题也在鞭策着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必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改革开放四十年 见证者说|忽培元:改革就是诺亚方舟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12-17 14:44:41
穿越时间的长廊,无数闪回、定格背后,在这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总有那么一些人,紧随命运的洪流负重前行,亲历和见证着改革开放的潮起潮落。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