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街头有多少共享单车?80多万辆!

来源:中安在线 2018-08-03 09:34:22

目前省城尚在运行的单车数量达到了80万辆,除去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目前尚在运行的单车公司又是如何应对报废的车辆。据了解,目前摩拜单车已经承诺停止新增车辆,改为用新车置换废旧车辆。摩拜和哈罗单车也已开始回收本公司废旧车辆,废弃的车辆可变成铁锅,耳机,椅子等物品,继续为我们使用。

合肥街头有多少共享单车?80多万辆!-中国网地产

半年内报废回收了三万多辆单车


据一份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各类共享单车总数已超80万辆,但是在街头路边,“缺胳膊少腿”的共享单车时常可见,这些单车怎么处理,省城已经有共享单车公司开始着手回收本公司的报废单车。


摩拜单车公关经理佟人冬介绍,今年4月22日,摩拜单车曾发出《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倡议》,提出在市场饱和的城市,企业只置换、不新增车辆,保持总量不增加。 “ 摩拜单车自今年年初开始在合肥启动车辆置换工作,目前已经回收、置换车辆三万辆,计划完成回收、置换车辆六万辆。”据摩拜单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服务期满“退役”后的摩拜单车进行批量回收,统一返厂后拆解、再利用,进入到新的生命周期。


哈罗单车安徽区域公关经理周健也告诉记者,哈罗单车已经与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以实现对共享单车从生产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减少“报废”单车对环境的损害。


大数据帮助回收废旧单车


随着科技进步,省城的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2017年11月,摩拜单车向相关部门提交了运营数据监管平台,为职能部门测算相关数据模型提供大数据支持。单车的回收工作同样借助数据,摩拜公司负责人表示,摩拜单车线下运维团队将每日根据摩拜大数据系统显示的信息在街头查找回收故障车辆。


合肥街头有多少共享单车?80多万辆!-中国网地产

摩拜的工作人员正在用电脑检测车辆


“摩拜单车有单车行驶数据库,可以根据锁上报的数据情况及用户反馈的情况,大数据平台会判断出哪些车辆为故障车辆,就近推送给运维人员对这些车辆进行及时检修及排除故障。”该负责人介绍称,对于轻微损坏的车辆统一入库进行维修,经维护清理后,再次调度投放到有骑行需求的区域,满足市民的短途出行需求。“如果车辆已被损坏变形、有多次维修记录或者经运营判断符合回收车标准的,将统一进行环保报废处理,关停该车辆在合肥地区的服务。”


报废的单车能变成铁锅、耳机、椅子


据摩拜单车介绍,在其内部的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平台上,记录着每辆车的各部件维修保养记录,可以清晰追溯每一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并根据维修保养记录,优化车辆的设计生产,从而提高车辆的使用寿命,减少因维修带来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


据介绍,摩拜会将废旧单车可重复利用的部分都拿去生产其他产品,例如单车的智能锁、太阳能板、轮组等都会通过检测后重新使用。剩余无法重复利用、供应商也无法回收的部分,会交由资源回收公司处理。 “这部分主要是一些金属部件和少量的塑料和橡胶。 ”该负责人称,目前距离第一辆投入合肥使用的摩拜单车已经过去了一年半,这辆服务过无数用户的单车,也许已经转化为椅子、铁锅或耳机循环使用。


哈罗单车公司也介绍,哈罗单车对于共享单车的报废有着严格的流程,有统一的标准及监管流程。一般车辆车刹、铃铛、脚撑、坐垫等部件的损坏,工作人员是可以通过更换完成维修的。但有的车辆不慎被机动车碾压,导致车辆大梁损坏,产生无法修复的结果,这样的情况只能走报废流程。根据单车部件的材质差异,回收时会进行归纳分类,轮胎、坐垫等无法彻底分解的部分也会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


一组数据: 3年后全国将有1000万辆单车报废


据介绍,根据测算到2020年,全国将有至少1000万辆共享单车面临报废,这些报废单车不仅占用公共空间和土地资源,还将至少产生16万吨的固体废物。如果这些车辆能被回收再生,将至少减少铝土矿开采11万吨,减少植被破坏17万平方米,减少碳排放58万吨。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合肥街头有多少共享单车?80多万辆!
来源:中安在线2018-08-03 09:34:22
目前省城尚在运行的单车数量达到了80万辆,除去倒闭的共享单车公司,目前尚在运行的单车公司又是如何应对报废的车辆。据了解,目前摩拜单车已经承诺停止新增车辆,改为用新车置换废旧车辆。摩拜和哈罗单车也已开始回收本公司废旧车辆,废弃的车辆可变成铁锅,耳机,椅子等物品,继续为我们使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