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今年将发掘保护文源阁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18-01-25 14:21:32

原标题:圆明园今年将发掘保护文源阁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和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昨天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中轴线申遗目前确定了四大类26项重点工作,今年圆明园考古将对一些重点的文物进行保护和勘探以及发掘工作,包括舍卫城、文源阁等。


本市将免费发放


30万张庙会门票


据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介绍,春节期间,北京市文化局准备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其中,舞台艺术包括话剧、歌剧、舞剧、曲艺等11个门类280多场演出。这里面有一个特殊板块叫“戏韵动京城”,京津冀三地将联袂演出,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连演25场,包括京剧、昆曲、河北梆子等,都是名家名团,非常值得期待。


在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全市将四级联动,推出400余项各类文化活动,有民间花会、讲座、电影放映、展览游园、冰雪娱乐等。其中春节庙会最受欢迎,今年将继续精选十大庙会,推出“文化惠民逛庙会 欢欢喜喜过大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免费向市民提供30万张庙会门票,从2月8日也就是腊月二十三开始,市民可以通过扫描文化局的微信公众号“文化北京”二维码,或者北京卫视的“摇一摇”,参与抢票,一个二维码可以换三张门票。


通州将建


三大文化设施


陈冬透露,未来在北京的行政副中心要建三个重大文化设施:剧院、图书馆,还有博物馆。目前正在选址、设计招标,有望2018年正式开工。剧院建成之后,里面包括音乐厅、歌剧厅、戏剧厅,市民可以在里面享受更加美好的艺术生活;图书馆建成之后既有传统阅读,又有现代功能,将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型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博物馆既要充分展示现代功能,同时体现北京的独特文化魅力。


据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介绍,中轴线从南到北7.8公里,这两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特别把中轴线申遗作为老城整体保护的一个重要的抓手。从去年开始,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协调机构和工作专班,制订了到2035年的工作规划和中远期的工作计划,以及三年之内的具体的项目计划。


京津冀将联合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


舒小峰表示,北京现存长城在京内蜿蜒573公里,包括砖长城、砖石长城、土长城等多种形态。其中,红石门段长城有一座最著名的敌楼,是明长城东向西进入北京的第一个敌楼,敌楼之上有一块京津冀三地界碑,俗称“一脚踏三省”。


北京、河北、天津在历史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也有很多共同的工作,比如说长城保护这种“一脚踏三界”的地方。这几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框架内研究确定了北京、天津、河北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长城在内的合作和保护内容,现在也正在这个框架内推动相关的工作。


圆明园今年将发掘保护


舍卫城、文源阁


舒小峰介绍,今年圆明园考古将对一些重点的文物进行保护和勘探以及发掘工作,比如说知名度不是很高的舍卫城,位于圆明园的西部,有大量的土遗址,要实施遗址保护。此外,还要通过考古工作,把文源阁的原址弄清楚,进一步增加对圆明园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现在圆明园的考古工作也实施了公众考古,观众可以到考古现场看一看,甚至也可以就关心的问题和我们的考古队员们作一个交流。”


通州路县遗址年代


或可提前到战国


城市副中心建设过程中文物部门提前介入,进行了施工前的考古勘探发掘工作,2016年发现了路县故城遗址,从历史资料记载它是从西汉开始延续下来,但是去年在对汉代路县遗址西南部发掘过程当中发现,这里不但有汉代的手工业区、汉代的道路,还有更早时期的一些遗址遗迹,比如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址。这一发现证明原来认为的路县遗址始于汉代的看法要修正,往前提到战国时期。“我们没有发现经济价值的器物,但是对于认识历史、修正历史会有很大的作用。”舒小峰表示,路县故城将实现原址保护,并建遗址博物馆。


舒小峰透露,2018年围绕通州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有很多项目要展开。比如路县故城遗址的建设,张家湾古镇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还有其他的一些像博物馆建设,都是围绕大运河文化带通州这个重要结点来展开的。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圆明园今年将发掘保护文源阁
来源:北京青年报2018-01-25 14:21:32
北京市文化局局长陈冬和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昨天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节目时透露,中轴线申遗目前确定了四大类26项重点工作,今年圆明园考古将对一些重点的文物进行保护和勘探以及发掘工作,包括舍卫城、文源阁等。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