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布财政账本:地方收入为何连续三年高增长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7-01-12 08:57:00

原标题:深圳公布2016年财政“账本”: 地方收入为何连续三年高增长?

刚刚过去的2016年,深圳再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财政成绩单。

1月10日,深圳两会召开前夕,财政委员会公开了“政府账本”,2016年深圳地方级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

据披露,来源于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901亿元,增长9.1%,其中中央级收入4765亿元,增长5.6%;地方级收入3136亿元,增长15%,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深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降成本”,同时推进“营改增”之后,全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超千亿元。与此同时,在全国经济仍未摆脱下行压力的背景下,深圳依然维持较高增速的财政收入,无疑提供了一个“逆势增长”样本。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汤暑葵将其归因于——创新驱动进一步促进产业经济转型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

综合开发研究院创新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周林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上,深圳没有过多“三去”压力,正是因为深圳形成了良好的市场机制,企业优胜劣汰,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这是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保障。

充沛的财政资金保证了深圳在“补短板”上的巨大投入,过去一年尤其在人才、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某种程度上,这一过程形成了深圳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正循环。

纳税大户数量两年新增18%

深圳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从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看,2010年突破1000亿元,2014年突破2000亿,2016年突破3000亿。

从相对份额来看,深圳以全国万分之二的国土面积、不到千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全国近5%和全省31%的收入份额,对全国地方级和广东省收入增长的贡献分别达8.2%和39.4%。2015年,深圳每平方公里产出财税收入3.6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2016年,这一数据增长至4亿元。

2016年的3136亿地方级收入中,税收占2489亿元,其中第三产业税收占比突破七成。2016年前11个月,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实现税收1631.4亿元,增长21.9%,其中互联网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分别增长33.1%和41%,成为税收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制造业继续保持第一大税收行业地位,占比23.2%,增速稳中有进。

深圳地税局此前披露的情况显示,过去一年,深圳的总部集聚效应在增强,89家总部企业贡献税收443.9亿元,增长29%;有18家企业入围了中国500强,贡献税收460.1亿元,增长26.1%。

参照2015年的情况,深圳发布的纳税十强中,招商银行、华为、平安银行、腾讯等悉数上榜,前十家企业的纳税总额为657亿元,同比增长46.9%。

2016年1到11月,华为、平安和腾讯等七大企业实现税收870.6亿元,增长19.3%。其中,针对“华为外迁”传言,在1月1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汤暑葵公开回应,华为终端部分确实对深圳税收有影响,但华为其他领域贡献给深圳的税收去年实现了更高的增长。

不久前,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宣布,2016年华为销售收入达到52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

另一方面,新的税源也在逐年递增。据深圳地税局的数据,纳税百万元以上的大户共11954家,近两年新增1800家。测算可知,两年间深圳的百万级纳税企业数量增长了约18%。它们贡献税收2131.1亿元,增长38.2%,税收占比86.3%。

周林告诉记者,深圳有较好的企业梯队,既有老牌明星企业,也有大量创业公司。每次有新产业崛起,几乎都能看到深圳企业的身影,这保证了对财政源源不断的贡献。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深圳公布财政账本:地方收入为何连续三年高增长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7-01-12 08:57:00
1月10日,深圳两会召开前夕,财政委员会公开了“政府账本”,2016年深圳地方级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据披露,来源于深圳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7901亿元,增长9.1%,其中中央级收入4765亿元,增长5.6%;地方级收入3136亿元,增长15%,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