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未来三年全国棚改1800万套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07-01 07:34:00

原标题:未来三年全国棚改1800万套 大城市土地不断减少

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投资对经济稳增长仍十分重要,这其中,加快棚户区改造是稳增长的一个重点。

国务院6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2080万套、农村危房1565万户,其中2013~2014年改造各类棚户区住房820万套、农村危房532万户,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发挥了带动消费、扩大投资的积极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不过,与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目标相比,目前,我国棚改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特别是待改造的棚户区多为基础差、改造难度大的地块,在创新融资机制、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对此,《意见》提出,要制定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计划。按照计划,2015~2017年,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1800万套(其中2015年58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其中2015年432万户)。

贵州省政府参事、贵州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晓登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出口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直处在“临界点”上博弈,内需增长速度也比较慢,因此扩大投资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支撑。

胡晓登说,在目前工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经济要保持平稳发展,必须要有新的投资领域,既不会带来产能过剩,又能消化部分过剩产能,还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这其中,棚改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领域。

例如,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可以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提出,各地区要尽快编制2015~2017年棚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确定棚改安置住房小区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以及与棚改项目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停车库(场)、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努力做到配套设施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同步规划、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加快棚改、城市危房改造也有利于消化目前的楼市库存。《意见》提及,要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缩短安置周期,节省过渡费用,让群众尽快住上新房,享有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物业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各省(区、市)要因地制宜,抓紧摸清存量商品住房底数,制定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指导意见和具体安置目标。

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目前很多地方楼市的库存仍处于高位,去库存仍将是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楼市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因为只有库存去掉了,房企拿地和投资的意愿才会增加,稳投资才有希望。

例如,此前吉林省住建厅提出,要加大回购普通商品房用于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的工作力度,通过棚户区改造促进存量商品房的销售,力争货币化安置达到20%以上,消化2.6万套60平方米以下存量商品房

张大伟称,很多棚户区、城市危房区所处位置都非常不错,土地比较值钱。加快棚户区和城市危房改造也是盘活城市存量资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大城市严控城市边界之后,盘活包括棚户区在内的存量土地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内容。

划定城市边界后,随着土地供应的减少,未来新供应的土地中,低容积率的土地将越来越少。张大伟说,未来大城市新增的土地将不断减少,更多的将是存量土地的再升级、再改造。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国务院:未来三年全国棚改1800万套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07-01 07:34:00
国务院6月30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