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房企取得预售证后10天内 须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并销售

来源:郑州晚报 2018-07-10 13:55:59

严禁以分批、拆零等方式进行商品房预售许可申报;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对外销售,更不能以认购、认筹等方式向购房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诚意金等费用……”


9日,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为维护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保护购房群众合法权益,我省将进一步规范全省商品房销售行为。


房企不得拖延上市销售时间,否则可限制网签

通知提出,加强商品房预售许可管理,房地产企业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要严格按照已申报《商品房预售方案》中的时限对外公开销售,无故更改、拖延开盘时间的,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限制项目网签。房企不得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采用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一经发现,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可依法责令停止预售,撤销商品房预售许可,并移交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通知要求,加强商品房销售现场管理。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在销售现场公示企业工商营业执照、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等信息,委托代理销售的,还应公示商品房销售委托书,所有房源销售价格和销控表,房管、物价、工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等监管部门的举报电话。各级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在项目开盘销售前,对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现场进行检查,不符合公示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或拒绝整改的,可暂停项目网签。


对存在多种违法违规行为且情节恶劣、拒不整改或逾期整改不到位的,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并抄送工商、国土资源、物价、金融等监管部门,实施联合惩戒。违法违规行为应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及时依法进行移交。


明确16种销售行为违法违规


  1.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或将不符合商品房销售条件的开发项目对外销售,以认购、认筹、预订、排号、售卡等方式向购房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诚意金等费用。


2.将已作为商品房销售合同标的物的商品房再向他人销售,损害购房人合法权益。


3.采取返本销售或者变相返本销售的方式销售商品房,采用售后包租或者变相售后包租的方式销售未竣工商品房以及分割拆零销售商品住宅。


4.未按规定使用商品房预售款项。


5.未在商品房预售广告中载明商品房预售证号。


6.商品房销售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不实行一房一价、一套一标,收取标价以外的未标明费用甚至高于备案申报价格进行销售。


7.捂盘惜售或者变相囤积房源,达到商品房预售条件,不及时办理预售许可证;取得预售许可后不在10天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信息并进行销售;同一个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采取分楼幢、分单元、分层等方式开盘销售;不公示销售进度控制表,特别是已取得预售许可、尚未售出的房屋数量和价格情况。


8.以私下内部认筹、排号等方式蓄客,通过集中选房、网上选房或者发布虚假房源和价格信息,捏造、散布开盘售罄、封盘涨价、地王楼王、政策变化等不实信息以及雇用人员制造抢房假象等方式恶意炒作,哄抬房价,扰乱市场秩序。


9.以捆绑搭售或者附加条件等方式销售商品房,限制购房人合法权利。


10.向不具备购房资格的对象出售商品住房,或者诱导、教唆、协助购房人伪造资料规避限购政策。


11.未进行征信审查,收取预订款或者向购房人承诺可按揭贷款购房。


12.采取“电商”等合作模式,通过第三方在网签合同约定价款之外加价出售房屋或者价外收取“团购费”“会员费”“信息咨询费”等费用。


13.实行“零首付”购房,或采用“首付贷”“首付分期”等形式违规为炒房人垫付或者变相垫付首付款。


14.另设其他账户以其他方式直接收存购房人房款(包括预订款、首付款、按揭贷款等)。


15.限制、阻挠、拒绝购房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或者按揭贷款。


16.销售中存在的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河南:房企取得预售证后10天内 须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并销售
来源:郑州晚报2018-07-10 13:55:59
严禁以分批、拆零等方式进行商品房预售许可申报;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对外销售,更不能以认购、认筹等方式向购房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订款、诚意金等费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