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案例:北京回龙观等第一代新城失败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4-02-23 21:16:00

央广网财经北京2月23日消息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老城区饱和,为了满足生活工作的需要,城市正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形成了不少新城,包括像回龙观、通州、天通苑等,甚至环北京地区的燕郊等,也成了众多北漂一族的新城。

在城镇化过程中,新城区的出现可以说是必然的趋势。不过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谈到我国城镇化时最新分析:像北京回龙观这类新城是失败的。

仇保兴表示,城市规模越大,商品生产的效益就越高,它们创造的就业岗位越多、公共服务的品种越多,人们也就越趋向于到这样的城市里来生活工作。所以,超大城市能够自动吸收人口的另一面,就是引发规模膨胀的恶性循环。

这样的问题在包括伦敦在内的很多城市都发生过,当时伦敦曾推出“新城计划”,在伦敦之外布局了30多个卫星城市。仇保兴认为,在我国,这一类大城市的疏散早应该开始,但我们不仅认识得比较晚,而且对新城的成长机制始终心存疑虑。英国在这个问题上走过弯路,具体实践上也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新城。

第一代新城:就像北京的回龙观,新城区里有30万人口,但却很少有就业岗位。大部分人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造成巨大的钟摆式城市交通。实践证明,这类新城是失败的。

第二代新城:在英国,丘吉尔时代的规划学家们逐步认识到应该发展第二代新城,人口规模应该在20万人以上,就业岗位的50%可以就地解决。这种新城能够至少减少50%的城际交通。

第三代新城:继第二代新城实践后,又迅速推出第三代新城,人口规模为30万左右,就业岗位基本上能够在新城内自己创造,实现职住平衡,也就是就业-居住平衡。

在“职住平衡”的状态下,既能保证新城的经济活力,又能大大减少对老城的交通压力,要实现这种状态必然需要有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在接受经济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像北京回龙观这种地方,现在再进行这种布局并不容易。

孙久文:回龙观已经不算新城了,现在进行产业化布局有一定难度,应该把基础设施建好,应该是当成整个城市核心区的一部分来规划建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城镇化案例:北京回龙观等第一代新城失败
来源:中国广播网2014-02-23 21:16:00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涌入,老城区饱和,为了满足生活工作的需要,城市正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形成了不少新城,包括像回龙观、通州、天通苑等,甚至环北京地区的燕郊等,也成了众多北漂一族的新城。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