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只有圆明园一半大小,却集齐了万园之园也没有的三奇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 2017-07-15 00:00:00

圆明园,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建筑技艺,精美的建筑群,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一百五十余座建筑园林坐落其中,可以说东方极致的建筑智慧都聚集于此。梁思成曾言“中国建筑的上下千年,俱在这里。”

(圆明园四十景)

而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也独缺“三奇”。在璞樾·和山这里,汇聚了大师笔下的东西之奇,建筑营造的古今之奇,以及风景园林的南北之奇。以这罕有的三奇布局,刷新了南京千年的生活方式。

大师匠造 东西方之美竟有这般组合

作为晚清的大成之作,园内有不少西式风格的建筑。但即便是汇聚了顶尖的能工巧匠,也并没有很好地将东西方的建筑风格进行融合。偌大宫苑,竟无一座此般代表,足以说明这一建筑的创作难度与稀有价值。

针对这一问题,世界著名设计师,和山艺术馆的操刀者--宋照青有不同看法。

他溯本清源,将东方崇尚的天人合一理念与西方注重空间协调的风格巧妙结合,为和山设计了一座别有意味的艺术馆,此乃和山一奇。

(璞樾·和山艺术馆实景图)

以“漂浮的巨石”为灵感,塑一现代外观。选择东方韵味的代表,如宫灯,水景.....点缀其中,既不突兀,亦显意境。

漏景,拴马住,石狮兽首,大门处东方建筑风格尽显。循经入内,寓意“七山和合”的立墙融入设计师对东方文化的思考。选材火山岩这一西方艺术品的常用原料,为整面墙渲染一层西方艺术氛围。

设计师运用琴,棋,书,画,诗,酒,茶七个东方文化主题,将馆内空间串联一体。东方雅集生活方式在此重现。

宋照青曾言“一名设计师,应不作重复思考”,因而他笔下的建筑无一相似。这也就意味着他所操刀的建筑,自完成之时便是“唯时间为价值”的稀缺艺术品。和山艺术馆,大师东西方的结晶,独一无二的奇观珍宝。
 
建筑风格 古典与现代碰撞的火花
   
如果说圆明园涵盖了康熙到同治时期的建筑风格,想必无人反对。150余年历史,却能准确分辨不同时期的建筑,不得不感叹古典风格的鲜明。
  
古典的建筑风格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这也就成为无法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原因。因而,一座完美体现古典风范的建筑自然就成为了稀缺的资源,而这也成就了和山的二奇。

和山的建筑团队是宋照青领衔的日清设计,在建筑的营造上参照东方建筑规制,沿袭皇家宫廷礼序。整体规划依南北中轴线左右排布,顺沿山势而建;

入户大门的建造则参考了恭王府大门的规格,讲究层层进深格局,营造了三重归家的仪式感;同时在大门处设置山势台基,无形之中增加了一份庄严与尊贵感;

取皇室建筑的最高形式重檐,以现代的审美化繁就简打造三重檐。将宫殿礼仪和现代元素完美结合,呈现出纯正的东方生活质感。

除此之外,和山二奇还在于兼顾到了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落位仙林区域,群山环绕,生态人文福地;周边高校云集,从幼儿园至大学全龄段教育覆盖;双轨交,交通主干道,便利出行;金鹰奥莱城,万达茂,亚东商业广场,三甲医院齐全生活配套。

东方生活质感,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和山二奇,因而珍稀。

园林风尚 南北流派交融的意趣

中国园林自古就有南北流派之分,南派重叠石理水,清新淡雅;北方重整体布局,壮阔大气。和山的三奇,就在于将风格迥异的两大流派取长融合,实现自然与人居的相处平衡。

汲取北派园林“开阖收放”的布局思维,搭配南派园林近水造景的方式设置园中各式小品景观,相互掩映,相得益彰。

借鉴两派园林的空间构成,突破性形成“非固定动线设计”,步移景异,层层叠景。递进的序列感,迂回曲折的空间表达凸显整体结构的明亮清晰。

这样的园林景致,圆明园都没有,岂不珍罕?

和山三奇,以大师艺术之独有,建筑风格之珍罕,园林营造之全面,成就其稀缺的自我价值。仙林一方净土,真正实现人居最高境界,让生活回归理想。

璞樾·和山 建筑面积约169~298㎡城市山水人文叠墅
汲山水仙林之精华,系百年学府之文脉
外礼造内奢,再现东方雅致生活
样板房现已全面开放 恭迎莅临品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这里只有圆明园一半大小,却集齐了万园之园也没有的三奇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2017-07-15 00:00:00
圆明园,以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建筑技艺,精美的建筑群,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一百五十余座建筑园林坐落其中,可以说东方极致的建筑智慧都聚集于此。梁思成曾言“中国建筑的上下千年,俱在这里。”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