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沈对口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加速东北振兴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 2017-09-15 11:57:00

9月13日,正和岛全球创新大集于沈阳召开。数千名企业家和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共同参与,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发表讲话。作为企业界最大的创新盛会,本次活动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接洽,助力好产品、好项目、好公司对接资金和资源,见证新数字业态与模式对商业世界的重塑,力求为中国传统工业基地带来更多商业合作机会。


20170915115130.png

聚焦京沈,沈阳新任市委书记金句一夜爆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北京,就是沈阳!”,这成为易书记在本次盛会上的金句,在展示沈阳美好未来愿景及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从侧面引出京沈对口合作的无限商机。

 

2017年8月15日,京沈对口合作交流会在沈阳举行,会上明确了未来四年京沈合作的重点内容及事项。截止到目前,两地的合作交流为沈阳带来合作项目95个,总投资121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0个。主要分布在汽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制药、通用航空、航空育种、电商平台、大数据、农产品深加工、物流仓储、健康医疗、文化创意等领域。

 

首都与共和国长子的强强联合

 

京沈对口合作,既是沈阳振兴发展弯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也是“排头兵、领头羊”先行先试的首要责任。努力形成“1+1>2”的叠加、放大效应,争取将京沈合作打造成为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的示范和标杆,真正做到区域的互惠共赢。

 

一方面,适合沈阳发展的项目、技术和人才,能够从北京到沈阳来转化落地;另一方面也鼓励沈阳的企业机构到北京通过联合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孵化平台等方式加强链接,打通两地之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如今京沈高铁即将通车。全线通车后,沈阳到北京只需2.5小时!加快京沈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地理上的贯通为发展“一体化”奠定了基础;统一的市场体系,会扩大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产品在北京市场的份额;建设京沈人才合作框架,加强沈阳与北京人才交流;实现优惠政策互通,促进北京的金融、科技、物流等优势资源向沈阳转移;形成京沈两地公共服务的合作,支持在沈阳建设高水平的医疗、教育、文化等服务设施。事实证明,沈阳与北京的合作交流,使其发展质量更高、后劲更足。

 

沈阳城市中心南移,“新城”“金谷”为城市发展核心区域

 

从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械制造业,到苏家屯区的智能装备及生物医药;从张士开发区的石化冶金,到浑南新区“中国智谷”的软件信息技术,京沈对口合作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以产业带动也呈现出城市中心南移的趋势。

 

同样受益的还有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以“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模式推动产城共赢,立足于打造与中德装备园的国际化产业新城,京沈对口合作会让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发生质的飞跃。目前,产业园区已签约入驻项目40个。这里正以创新的理念和机制,加速打造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不仅如此,企业和城市是命运共同体,推动产业创新,亦是推动城市发展。以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和区域内的孔雀城居住社区为例,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从北京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与技术,两地服务设施共享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完善公共配套,为孔雀城社区打造了一流的生活环境。

 

而且,京沈路网的完善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生命线”,沈阳南站的崛起已是有目共睹,由交通枢纽辐射的区域将会直接受益,其中中央大街跨浑河桥则成为沈阳西部地区连通南站的必经之地,不管是市内各区的往来贸易,还是京沈两地的合作共赢,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及孔雀城都能享受开放共享带来的丰硕成果。

 

“东北振兴在即,投资正当时”,随着京沈对口合作的全面展开,沈阳面临的机遇大大增加,许多企业家选择在此投资,其中房产置业更是成为收益的不二之选。区域价值上涨带动楼盘供不应求,以沈水生态科技创新城及孔雀城为样本的产城联动则是最好的证明。产业创新带动城市发展,相互推动、携手共进。京沈对口合作不仅是沈阳经济产业的喜事,同时也是沈阳人居升级的福音。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京沈对口合作促进区域发展,加速东北振兴
来源:中国网·地产中国2017-09-15 11:57:00
9月13日,正和岛全球创新大集于沈阳召开。数千名企业家和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共同参与,沈阳市委书记易炼红发表讲话。本次活动帮助企业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资源接洽,助力好产品、好项目、好公司对接资金和资源,见证新数字业态与模式对商业世界的重塑,力求为中国传统工业基地带来更多商业合作机会。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