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住房资产证券化提速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7-11-15 09:50:00

原标题:租赁住房资产证券化提速

在国家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住房租赁行业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日前,国内首单长租公寓类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新派公寓权益型房托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及国内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项目“中联前海开源-保利地产租赁住房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均获批发行。《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多家租赁住房企业拟发行类REITs项目,相关产品有望在近期获批。

据业内人士估算,潜在的市场化租赁公寓市场规模或达数万亿元,而资产证券化和REITs正成为住房租赁行业金融创新的重要手段,助其开拓融资渠道以及降低融资成本。伴随着国内监管层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明确,标准化的公募REITs有望破冰。

REITs属于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方式,其本质是把一些收取租金或者利息的地产打包证券化在市场上融资的手段。在很多发达国家,REITs被应用得相当广泛。在美国,商业物业融资结构中REITs方式大约占比为33%。而目前在中国,商业物业几乎还是靠银行贷款来融资。实际上,我国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REITs产品研发工作,一些私募REITs、类REITs产品也在前几年推出,但是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成熟的REITs体系尚未形成,真正的标准化公募REITs产品至今没有推出。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房企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的步伐在加快。

据中国资产证券化分析网的统计,今年1至10月,类REITs累计发行已达12单。新派公寓以及保利地产等租赁住房REITs产品的获批发行,预示着租赁住房REITs将成为标准化公募REITs推进的重要突破口,助推国内住房租赁行业的长期发展。

十九大报告明确,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表示,在政策强调租赁市场发展及自持住宅物业频出的背景下,租赁REITs对房地产商而言,可有效盘活房地产存量资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对中小投资人而言,租赁REITs为其提供了分享房地产行业增长收益的渠道;对政府而言,可以有效缓解租房市场供需不平衡,租赁市场不完善等难题。同时,租赁REITs更多是不动产的运营模式,而非融资手段,强调对不动产的长期持有运营,通过运营管理,实现物业增值以获得溢价,符合国家当前“只住不炒”的政策导向。

新派公寓创始人、CEO王戈宏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年前在其创立新派公寓之初,就联合赛富基金发起了赛富不动产基金用私募REITs的方式收购了这栋旧住宅资产。此次在深交所发行类REITs后,既实现了原有收购基金的退出,又为新投资人创建了资产增值收益的流动性通道,同时新派公寓继续作为资产管理方,除了正常的管理费收益外,也将分享今后资产增值的分红。他还表示,此次发行不依赖任何第三方增信和担保,仅凭物业资产增值以及新派公寓的运营效率就获得AAA评级,大大降低了产品优先级的发行成本。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资产证券化委员会专家顾问、高和资本联合创始人周以升对记者表示,包括租赁公寓在内的商业地产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潜在的市场化租赁公寓市场可达数万亿元,与此同时,政府支持的公租房和廉租房市场也有数万亿元存量规模。他表示,通过REITs的方式,租赁住房企业能盘活存量资产,达到资产真实出表、降低负债率、优化资产负债表等多重目标,大大提升企业参与租赁市场的积极性,推动中央“房住不炒”的方针的落地。“以目前权益型类REITs的实践来看,标准化公募REITs的推出从商业逻辑和实操上没有实质障碍。”他说。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租赁REITs发展滞后的原因在于中国租赁市场的租金回报率较低,相较其他金融产品,REITs产品按照散卖的估值逻辑定价可能对投资人的吸引力有限。对此,周以升表示,对于不少自持物业的长租公寓而言,REITs是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退出渠道之一,为了达到投资人对投资回报的市场化要求,会倒逼租赁企业和物业持有人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最终市场会形成供需平衡以及合理的估值水平。因此可以说,公募REITs等证券化产品也是平抑房价、推动房地产长效机制建立的关键一环。原标题:多地公积金贷款买房遭“嫌弃”,刚需购房者权益如何保障?

近来,网上流传一句顺口溜:“全款买房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门口,公积金贷款的请把共享单车挪一挪。”“新华视点”记者在多地的热门楼盘调查发现,一些开发商只接受全款买房,拒绝公积金贷款甚至商贷。这种现象受到关注,多地近期出台相关政策保护购房者权益。

有热点城市楼盘只接受全款购房拒绝公积金贷款

记者近日在广东、福建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

在福州,记者走访了融侨方圆等8家楼盘,有6家拒绝公积金贷款。如即将开售的、每平方米售价3万元的阳光城·檀府,销售人员明确表示只卖给全额付款客户,公积金贷款甚至商贷按揭客户都“机会不大”。

福州的刘先生向记者坦承,本打算使用公积金贷款购房,最终被迫“东借西凑”凑了五成首付、且找了内部关系才商业贷款买到“阳光城·丽景湾”。“没有内部关系根本无法认筹,想公积金贷款更是奢望。”

一位陈姓置业顾问确认了刘先生的说法:“只接受商业贷款,首付至少要五成,选房后三天内必须交齐。”

在广州、深圳等热点城市,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或要求全款购房也屡见不鲜。记者走访广州的明星板块——广纸区域发现,区域内的楼盘基本拒绝公积金贷款。

深圳的一些高端楼盘更开始走“封闭式”路线,客户看房必须提前预约,即必须登记、复印身份证,在指定的银行卡内存足钱款,等楼盘发出参观邀请才能实地看盘。

“我们项目不仅拒绝公积金贷款,还必须一次性付款。现在客户这么多,要好好筛选。”临近深圳的惠州江北西区某楼盘,在针对全部意向客户做了调查之后,直接选取了200个全款支付的客户入场交易。

开发商为何“嫌弃”公积金按揭贷款?

记者采访发现,开发商之所以拒绝按揭贷款,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公积金贷款资金回笼慢。“住房公积金贷款流程较为复杂,放款周期比较长。”多位楼盘营销负责人透露,对于开发商来说,回款率是其考核的刚性指标。急需回笼周转资金的开发商认为公积金贷款流程繁琐、回款太慢,更愿意购房者付全款或使用商业贷款,以尽快回笼资金。

记者采访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发现,一般放款时间在1.5-3个月。但季末、年底受额度所限,或者各地审批的原因,则放款速度更慢一些。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旭锋表示,开发商拒绝公积金贷款,主要原因是程序较为复杂,放款时间长、提成少。

其次,新房销售量少,开发商为资金快速回笼,首先选择支付全款的客户。

中原地产研究数据显示,10月份,上海仅有1个新项目入市,创历史新低。“一线城市楼市全款买房的客户比例预计只有20%左右,但开发商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肯定优先选择全款客户。”上海一家房企负责人表示。

上海市住建部门负责人认为,对于有条件获取公积金贷款的用户来说,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是支持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决定权被转到了开发商手上,尤其在货源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多地出手遏制拒绝公积金现象,业内人士建议提高相关审批效率

上海华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丁兴峰律师说,全款优先等于限制了购房人平等选房、购房的权利,拒绝公积金贷款则直接违反相关法规。“房子是特殊商品,属于民生保障范畴,地方政府宜通过适当的行政手段,保障所有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早在2014年10月,住建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其中第七条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缴存职工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

据悉,针对拒绝公积金贷款的情况,多地近期已经出台相关政策,纠正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阻挠和拒绝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行为。

武汉市房管局9月23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规范销售行为的通知》,开发商不得区别对待全款和贷款购房,不得拒绝公积金贷款购房。违反规定的开发商,将面临暂停项目网上签约和预售资金监管账户资金拨付等严厉处罚。

南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近日下发文件,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或者现售商品房时,不得阻挠或者拒绝购房人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若开发商违反规定,则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暂停其新项目的建设开发审批手续。

此外,长沙查处11家拒绝公积金贷款的楼盘;成都近日规定,已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单位应当在取得预售许可证之日起30日内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提出住房公积金贷款项目合作申请,建立贷款合作关系;对于选择住房公积金贷款购房的购房人,不得拒绝其购房,也不得以任何形式增加限制条件或附加条件。

宜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建议,各地公积金管理部门应进一步提高公积金贷款的审批效率,尤其要尽快满足首次购房、首次使用公积金群体的贷款需求,引导开发商平等对待购房者,保障住房公积金真正惠及刚需群体。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租赁住房资产证券化提速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7-11-15 09:50:00
在国家鼓励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住房租赁行业金融创新步伐加快。日前,国内首单长租公寓类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项目“新派公寓权益型房托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及国内首单央企租赁住房REITs项目“中联前海开源-保利地产租赁住房一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均获批发行。《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多家租赁住房企业拟发行类REITs项目,相关产品有望在近期获批。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