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新政满月 “银十”提前落幕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11-03 09:26:00

  自9月30日开始的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新政满月。在20余城密集发布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今年中国楼市传统旺季“金九”和“银十”呈现出截然不同情景。与9月份的“涨价抢房”潮相反,10月份,中国房地两市快速降温,房价涨幅放缓,高价地大减。

  成交大幅下滑是调控新政带来的直接影响。

  “限购、限贷”成为本轮调控的关键词。20余城市中,17个城市明确施行限购政策。限贷也出现趋严的情形,如南京、苏州将二套房首付最高提升到八成,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新政出台后,相比之前“踩踏式”入市的疯狂,购房者大多恢复理性,纷纷转为观望。在北京工作的白领陈玲告诉中新社记者,调控新政之后,她坚定买房的决心有些动摇,“现在想等等看房价能不能再跌一些”。

  房地产服务机构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与自住房)成交套数和面积分别减少41%和32%,同时这一成交量也创造了近5个月的新低。

  北京楼市的成交锐减并非个案。某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28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跌15%,大部分出台调控政策的热点城市成交量显著下滑,如济南、苏州、无锡、郑州成交环比跌幅均超过五成。

  但也有少数城市出现“末班车”效应,新政出台后迎来购房者的集中入市,如南昌、惠州十月份成交量环比涨幅均超过三成,并创下今年新高。

 看似坚不可摧的房价也出现了松动。

  为直接干预过快上涨的房价,预售证的“限价令”在不少城市蔓延开来,其中东莞、惠州等投资性需求较多的三线城市不仅“限涨”,还要求“限跌”。

  新政影响下,房价也出现松动。据中国住房(新房)价格288指数显示,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增幅均低于2%,各市房价增速均现回落。其中上海房价环比指数变动最大,环比增幅跌至1.09%,较9月份下降了2.85个百分点;深圳房价环比指数最低,仅较上月环比上涨0.04%。

二手房领域也出现报价的小幅下滑。记者查阅各地二手房中介报价信息后发现,北京、深圳、合肥、苏州、南京等地都出现二手房房源报价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前期一些价格虚高的二手房房源,已降价到市场水平,不少房源报价降幅超过10%。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事实上,由于网签数据的滞后效应,不能反映当下受到调控的市场情况。从实际签约看,受到新政影响的20余城市成交量实际跌幅达到40%左右。他透露,事实上,全国布局的中介公司代理行,10月业绩环比下调都在40%至50%左右。

 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创年内新低,溢价率高位回落。

  调控新政出台后高价地减少。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10月全月,总价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地块中,溢价率超过100%的地块仅17宗,大大低于此前一个月接近50宗的记录,大部分城市的土地成交相比前期均有所降温。

  某机构监测的300个城市数据也反映同样的趋势。300个城市10月份经营性土地成交建面,环比下降43%,成交总价805亿元人民币,环比骤降67%,土地平均溢价率56.8%,环比减少34.2个百分点。

  尽管四季度一般为土地成交高峰期,但是10月中国土地成交规模不增反跌,创造今年以来最低点。

  值得注意的是,9月以来,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剪刀差”进一步缩窄至13.2%,资金脱虚入实意愿进一步加强,企业堆积现金的局面有所改观。另外,虽然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高位运行,但占比由8月份的约56%降至约47%,出现明显回落。随着10月初楼市调控,未来居民贷款下降是大概率事件。(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调控新政满月 “银十”提前落幕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11-03 09:26:00
在20余城密集发布调控政策的影响下,今年中国楼市传统旺季“金九”和“银十”呈现出截然不同情景。与9月份的“涨价抢房”潮相反,10月份,中国房地两市快速降温,房价涨幅放缓,高价地大减。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