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法最快2017年通过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7-07 08:15:00

房产税地产税

目前很多人依然在混淆使用“房产税”和“地产税”两个概念,事实上从近两年国家正式文件或相关主管部门的言论中,都是使用“地产税”这个概念。

房产税法最快明年通过 百万房产或年缴税5000元

上海重庆两地的“房产税”扩大征收试点,在当时市场过热情况下仓促出台,行政推进色彩浓厚,但实际执行效果差不明显。无论是上海的增量征收还是重庆的高端存量征收,其实际征收税额和两市的是住房规模远远不相配。“地产税”是以一个新税种的面貌出现,近期讨论的基点都应是地产税的立法改革,只有进入立法的轨道,相关改革才会名正言顺。

征收难度重重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曾表示,中国的地产税,是土地国有制下对私人住宅征收的财产税,这在国际上难以找到借鉴先例。即便将来全面开征,规模也远不及私有制下的房产税规模大小。此外,因为目前全国房地产投资持续放慢,加上销售难度大,且住房库存多,也给征收地产税带来影响。

房产税如何影响房价?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在微信公号“光远看经济”中表示:我的基本判断就是,房地产2016年完成立法、2017年正式全面实施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何也?缘于房产税的复杂和在房产税基本问题上共识的欠缺。经过10多年的争论,无论是征收目的,还是征收环节等基本的问题分歧越来越大。

房产税的当务之急是通过广泛的讨论,形成基本的共识,最起码应该讨论清楚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房产税征收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抑制房价,抑制投机,还是为了给地方增加稳定的收入税种;

第二,房产税与房地产领域其他税收的关系如何。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思路是出台房产税,同时合并其他税费。近几年关于房产税的改革,却悄然转换成“增税”的思维,只谈房产税,不谈合并或者取消其他的税费。如果房产税的改革只是增加一个新的税种,这意味着在已经很重的地产税收上再加税;

第三,房产税和土地出让金的关系如何。在房产税立法的时候,应该明确回答,征收房产税后,土地出让金是取消还是照收?

第四,房产税是财产税还是调节税。如果是财产税,除了法定减免的情形,要对每一套房产征收。如果是调节税,房产税究竟能不能调节房价?

笔者研究了很多国家房产税的征收目的,大多就是为地方征收提供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但就房价的简单逻辑而言,供需关系、土地制度、投机因素、货币供应等等,都可能影响房价。房产税本身可能会影响房价,但不会成为影响房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房产税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工程,影响遍及政府、开发商和每个民众,应严密论证,慎重推行,不能为了某种功利主义目的急于推出。特别是,绝对不能为了政府短期的增收目的而征收。在对于房产税的目的,房产税的设计,房产税的具体制度细节都还存在巨大分歧的时候,就轻易断言这两年就开始实施,实在是违背基本常识。

最后我想说,一些专家不断出来预测地产税法通过的原因,我的判断,一些人想参与这个立法而已,参与某个立法,以后就可以在这个领域进行很多的解释工作。这是中国一些专家不提减税,而经常提加税的立法建议的主要原因。

房产税该收多少?

知名学者齐俊杰在微信公众号“齐俊杰”中说,据国泰君安报告,当房产税的税率为1%的时候,刨除每人20平米的免征额,那么全国范围内相当于,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的18%,如果不考虑免征额,也仅仅占卖地收入的45%,而如果要跟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持平,房产税的税率需要定在2.2%,如果算上免征额的20平米,那么更是要高达6%。

这是什么概念呢,以北京为例,如果一家三口在100平米的房子里,大概四环外,价值是500万元。如果不算免征额,这家人一年需要交纳的税大概是11万元,如果要是算免征额,对超标的40平米征税,也需要交纳12万元。如果你多出一套100平米的500万的房子,那么也就意味着你必须一年租出30万元,一个月2.5万元的房租,否则就是亏本的。那个时候,房子不再是你甜蜜的资产,而成为了一种恐怖的负担。

可见,如果房产税替代卖地收入,成为地方政府的收入来源,那么事情或许变得非常可怕,人们会抛售房子,银行贷款很可能收不回来,房产泡沫破灭。对这些情况,显然国家和地方还有银行都还没准备好。

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房地产税法最快2017年通过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7-07 08:15:00
房地产税全面开征还有多远?房地产税要一旦实施,老百姓买房要多交钱么?你家住房会“免征”么?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