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6-21 08:41:00

原标题:多个城市群发展规划陆续获批——城市群:让区域发展1+1>2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单个城市的独立发展能力越来越有限,而通过城市群的打造,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发展;同时使不同城市群承接不同发展功能,促进合理分工。城市群将成为打破非均衡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载体,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有助于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

日前,备受关注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公布。在此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先后批复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等发展规划,并明确了相关发展任务。“十三五”期间,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重要举措之一。

专家表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我国单个城市的独立发展能力越来越有限,而城市群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因此,城市群将成为打破非均衡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载体。

实现区域互联互通

促进形成协同效应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在东部、中西部、东北等地区打造一批城市群,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将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促进以拉萨为中心、以喀什为中心的城市圈发展。

“打造城市群是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杨枝煌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这就要求在某一区域内实现共同发展,逐步消除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这就需要通过新的整体发展战略来推动地区的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

杨枝煌说,通过城市群的打造,也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发展;同时,使不同城市群承接不同发展功能,促进合理分工。例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可以承担基础科研功能,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可以承担科技孵化功能,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可以承担制造业现代化功能。

杨枝煌表示,在城市群的建设中,相关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了每个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而且每个城市群的资源、人才、地理位置等禀赋不同,也客观要求每个城市群根据自身优势推动新一轮发展;从城市群内部看,各个城市的发展定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城市群的建设也有助于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撰文指出,当前,我国适宜城镇化的国土空间极为有限,而已经形成的人口和城镇沿河谷海岸的带状集中以及围绕交通节点枢纽的组团式集聚,客观上为未来我国继续以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奠定了基础。因此,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是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基本特征的。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管理研究室主任盛广耀认为,在经济下行、投资乏力的新形势下,单个城市独立发展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城市群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

发挥好“领头羊”作用

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

从已经公布的城市群发展规划看,各个城市群在发展规划中均有明确的“领头羊”城市,并赋予了“领头羊”城市清晰的发展定位。

例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囊括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明确了要以上海建设全球城市为引领,联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要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渝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6-21 08:41:0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单个城市的独立发展能力越来越有限,而通过城市群的打造,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共享发展;同时使不同城市群承接不同发展功能,促进合理分工。城市群将成为打破非均衡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载体,能够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有助于解决城镇化过程中“千城一面”的问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