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集团引入美国WELL标准打造健康建筑战略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6-20 17:20:00

论坛现场

地产中国网讯  6月16日下午,远洋集团在北京举办“一起改变开启健康生活时代”暨品牌焕新发布会,正式宣布远洋地产集团将更名为“远洋集团”。远洋集团副总裁温海成表示,2015年远洋便启动品牌焕新计划,引入美国WELL建筑标准,以全力打造健康建筑,为业主营造健康生活。未来,远洋将选择“健康”作为公司未来的产品特征,让建筑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针对“健康建筑在国内外的探索与发展”、“开启健康生活时代的意义”等当下社会热点,中国房地产著名专家顾云昌、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仲继寿、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汪恒、美国环保协会中国主任张建宇、远洋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窦志等业内知名专家现场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本次论坛由地产中国网总编辑谢红玲主持。

地产中国网总编辑、论坛主持人谢红玲:

绿色安全卫生是建筑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的基本需求

从我进入房地产媒体领域,远洋就是我们关注的一个样本企业,从这20多年的成长过程当中,我们一起经历过一个特殊的时期“概念炒作时代”,当今天远洋说我们焕新了,新的提法叫一起改变,开启健康生活时代的时候,乍一听有点虚,再一想会不会又是一个噱头,但今天听到整个远洋集团的架构,再到实验室的打造,让我看到远洋的认真,认真到不仅是要把自己的项目用Well这个标准来要求,还要把国外的标准和中国的标准结合起来,建筑健康这个理念值得我们所有的有力量的人一起来推动。说到绿色建筑,其实中国也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了,以前可能更多还是表面性的概念性的,而现在随着环境越来越恶劣,我们大家对建筑的节能、环保、绿色等越来越关注。绿色、安全、卫生这些建筑,其实这些都是建筑的基本要素,也是在建筑中生活的人的基本需求和要求。我想远洋今天和WELL的携手打造健康建筑,不是一时兴起,而是这么多年心有所属。

中国房地产著名专家顾云昌:

房地产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应是健康生活

健康时代,标志着供给侧改革当中转型的步伐,过去房地产开发把房子盖好就行,而现在是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房地产为了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而开发,居则忧其屋;第二个阶段,居则有其屋,大家差不多都有房子住。第三个阶段,居则优其屋,主要针对居住者。中国房地产发展到今天,已进入第三个阶段。我活了70多岁,最大的体会是要健康快乐,但是健康快乐还是健康是第一位,健康,抓住了老百姓的生活的本质追求。

习大大在第一天上任时对全世界说了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我认为这第一个目标就是健康,这也是我们地产人的奋斗目标。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恐怕第一步要解决衣食住行用,衣食住行当中基本需求,第一步就是温饱,“温+饱”。第二步,房+车,经济发展从温饱到方+车,房地产是自主产业,现在房+车。第三步,提+精,第一,提高物质生活的品质,提高产品的品质,物质生活的品质;第二,精神,衣食住行是物质生活的需求,接下来就是精神需求,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第一叫文化交流,第二叫健康医疗,第三旅游、娱乐,或者叫做文、健、旅,是我们精神生活的追求。医疗、养生、健康是重要的方面。

而对于怎样转型?首先要提高品质,提高档次。另一方面就是精神生活,开发商如果抓住了后面的文、健、旅的精神需求,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脉搏,也就是我们转型的方向,体现了供给侧改革。我们供给侧过去供给的仅仅是房子,现在提供是健康的房子,健康的住区,健康的生活。

住的好不好,健康最重要。健康住宅绿色住宅强调的是建筑,绿色建筑,而健康住区也好,建筑健康也好,更多强调是人。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主任张建宇:

健康的生活,不只要绿之于身,还要绿之于心

远洋之所以要引进WELL标准,要讲健康的生活,不只要绿之于身,还要绿之于心。身就是从环境角度,周围大的环境,建筑一开始的时候,国际标准进入中国,到自己的绿建标准,国外方面比我们稍微早一点,环境保护最终目的是保护自己人的健康,只是绿之于身,而没有绿之于心,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可能这个工作也失去了意义。

从我们国家现在经历的环境保护的历程发现,最早我们环境保护是以量衡量,“十一五”“十二五”开始是走量,“十三五”开始核心是以环境质量为目标,而“十四五”“十五五最后还是回到以人的健康为出发点,健康是我们搞一切所有工程最大的基础。今天远洋做这件事情,在外部大的环境,国家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作为企业,一方面如何符合国家的趋势,另一方面走在时代的前面,现在到了健康建筑,建筑健康最好的时代。

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汪恒:

国内的绿色建筑还需相应的强制性标准

汪恒表示,远洋所提出的建筑健康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从以前的温饱时代过渡到现在全面小康的时代,健康理念的转变非常重要。有了建筑以来,其实都在努力满足绿色、安全、卫生的这些要求,但是目前都是一些碎片式的片段式的分散式的要求,而国外相应的各类标准、规范也已经到了一个很丰富的阶段。

引入WELL的标准,涉及方方面面。这在我们国家业务规范里面,都应该提到相应的强制性标准,因为国家的强制性条文规范,是基于针对建筑来满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卫生、健康等等而制定的规范。在2003年非典之后,更多出现在专业的开发商思考之中,也出现在社会大众的需求之中,也有相应的设计、规划,都有这方面的标准。更直接相关的是绿色建筑,国家对建筑的设计、建筑的应用进行绿色的评判,可以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的绿色建筑,标准里包含室内环境质量的章节。我们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里面的室内环境章节或者标准,还比较宽泛,没有WELL广。远洋引进的Well标准,把健康建筑的标准也引入了,住宅、办公、旅馆等商业的建筑,都已涵盖。

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仲继寿:

文化的差异及观念的转变是WELL健康理念落地面临的难题

1999年我们推出了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推出了第一版健康住宅建设规程,到2009年改版。我们近日发布了中国健康住宅评价标准。现在更多的企业包括现在政府、酋部长现在都十分重视健康建筑,这说明第一我们已经从过去对物的关注,转变成了向人本质的关注。第二,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对需求的挖掘。和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同学交流时,他们说你应该去普及使用者,只有他们愿意买健康住宅,你开发健康住宅才有意义。不管如何,从人的本质,从业主到设计师,到政府各个层面,到我们的建造者,只有每个层面都关注健康,健康建筑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远洋不是在做概念,远洋所提出的“建筑健康”的理念及之前做的一些步骤是正确的,但是WELL健康和在中国落地会遇到一些问题,第一,文化的差异。中国现在城市的规模化无限制的发展造成我们不可能提供两公里的蔬菜,有没有解决方案呢?也可能有。比如说我们可以把公园更加的农业化,可以屋顶农业化,现在已经有了,只需要我们去努力挖掘健康,探求追求健康的手段。第二,遇到的困难是老百姓,改变老百姓的理念和观念,比改变健康技术要难得多,我们从来不缺技术,从来不因技术需求去发展技术,但是在中国最大难度是改变稳住的观念,这首先要改变设计师的观念。

远洋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窦志:

健康建筑的目的是建筑健康

为什么今天要提健康建筑?健康建筑应该是建筑发展的方向,一个人健康,打个比方,没有病就是健康吗?一定不是,我们说的健康实际上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最终是获得一个快乐的时光。到建筑上,一个无害的建筑就是健康的吗?也不是,我觉得能为居住在中间的人或者使用者引导他或者促使他去向健康发展,这样的建筑才是我们远洋认知的健康建筑。

健康建筑我还认为不单说是室内这个环境,还包括外面的大环境,绿色建筑在前面才能保证后面的环境。远洋理解的健康建筑是包括内环境、外环境,包括了智能,包括绿色概念,把建筑作为一个主动的为使用者提供健康的一个容器或者一个空间、一个场所,健康建筑的目的是建筑健康。

作为远洋设计院的院长,我们和WELL合作,跟踪将近一年,我们有专门的团队一直在从事WELL的合作和研究。当时接触到Well的时候,从专业上说并不认可,Well的气象指标,有些从我们专业来说是触摸不到,比如说营养、健身、精神,实际光、空气、水,这些东西不好控制,国家有指标,这三方面当时第一感觉是触摸不到,但经过快一年的研究、跟踪我感觉正因为有了这三方面,就会对远洋的健康起到积极作用,也能触碰到。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远洋集团引入美国WELL标准打造健康建筑战略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6-20 17:20:00
6月16日下午,远洋集团“一起改变开启健康生活时代”暨品牌焕新发布会在北京751D-park中央大厅盛大开启。在发布会上,远洋集团副总裁温海成表示,2015年远洋启动品牌焕新计划,远洋已引入美国WELL建筑标准,并提出“健康建筑”理念。未来,远洋将选择“健康”作为公司未来的产品特征,让建筑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为客户创造价值。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