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3月1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3-01 08:50:00

4. 美联储加息,人民币面临持续贬值压力

美联储12月16日宣布美元加息,美元面临继续升值动力,导致一些资金回流,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急剧外流、股市下跌、货币贬值、外债偿还压力增大等挑战。90年代后美联储的三次加息,都带来新兴货币的大幅贬值。美元此次加息后,阿根廷货币比索(ARS)应声下跌,日内最大跌幅高达41%;阿塞拜疆货币瞬间贬值33.55%。随着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

此外,今年以来,中国持续增加的资本外流已经引起市场广泛担忧。按照外汇局估算,上半年我国实际资本净流出约2000亿美元。此次美联储加息,使得中国跨境资本流出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按照资本的逐利性,美元加息升值了,资本必然会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到美国。

这些都迫使央行现在降准。因为降准可释放更多的流动性,而流动性的增加,可起到对冲外汇占款的目的,抵消外汇流出对基础货币的拖累。降准不仅可以提振市场和企业信心,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货币信贷条件被动收紧,从而抑制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稳定。

那为什么此次是降准而不是不降息呢?

1.降准能增加总体流动性,而降息则不能

虽然都是降息,但中美降息却有实质性区别。

美联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市场上货币的发行量,进而调整联邦利率(银行间储备金的贷款利率)。比如,目前市场上的联邦基金利率是1%,如果美联储决定把利率降至0.5%,就需要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债券,投放货币。因为美联储购买债券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持有的货币增加,超额储备金增加,进而使银行间储备金的贷款利率,也就是联邦基金利率降低。美国的降息伴随有实际的资金投放。

与美国的降息不同,中国的降息仅仅是官方的压低价格,这样的做法对降低部分存量债务和新增债务的融资成本有效,但本身其实并不一定能够构成新增信贷的投放,因为银行的可借贷资金率是固定不变的,货币总量并没有增加。

而降准却能直接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借贷资金率,增加总体流动性,因此此次央行选择降准而非降息。

2. 降准仍有很大空间,而降息则空间不足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决定提高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自08年以来全球央行一致宽松的政策体系宣告终结。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美国则因经济复苏将在2016年继续加息,中美货币政策势必要分道扬镳,利差缩窄。

根据国际经验,利差主导汇率走势。比如,美日利差决定了日元走势。07-12年间,美日债券利差从高时的3%降至1%以内,而同时日元一路升至75日元/美元。12年末到14年8月,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48%,而日本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降低至0.504%,美日利差扩大,日元又一路贬值。

中美利差收窄,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自人民币汇改以后,中美利差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几乎一致。2008-2011年期间,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逐渐扩大至2%以上,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而2011-2014年中美利差保持稳定,人民币对美元也相对稳定。自2014年起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由1.5%以上缩至如今不到80bp,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断,今年内相对美元已贬值4.3%。若美联储真如相关专家预测,2016年加息四次,其基准利率可能达到1.5%,可能会高于中国基准利率,甚至形成中美利差倒挂局面,致使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资本外流加剧。

这些都促使央行释放宽松空间,确保资本市场稳定。虽然降息比降准效果更快、更明显,但在2015经历了5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降至1.5%的情况下,未来即便是零利率,我国最多也只有6次降息,显然降息空间不大。与此相比,虽然2015经历了5次降准,我国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依然高达17.5%,而历史上的最低值仅6%,这意味着降准空间依然巨大。因此,此次央行采取降准来释放流动就再自然不过了。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央行:3月1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3-01 08:50:00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