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受访者认为北京积分落户门槛高 希望渺茫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1-05 10:49:00

近日,《北京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千呼万唤中公示,虽然落户方式变得透明,但一些细则使许多满怀希望的人又陷入失望。有人指出,相较于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其他一线城市,北京引导人口流向和调整城市结构的做法过于谨慎和粗糙。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3003名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9.1%的北京受访者认为按照积分落户政策,自己落户希望渺茫。采访过程中,很多年轻北京受访者提出,中央在京单位无法办北京工作居住证的问题应该尽早解决。

连续7年在京缴纳社保被认为是最难达标细则

调查显示,37.0%的北京受访者有明确意愿在北京落户,46.8%的北京受访者没有,还有16.1%的北京受访者表示要看情况。

在具体调查中,59.1%的北京受访者认为按照积分落户规则,自己不太可能落户,17.8%的北京受访者则觉得并不困难,可以落户,23.0%的北京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2013年,王东吉从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来到北京一家民企,从行政、人事开始干起,如今已经步入上升通道。虽然王东吉在公司人事部门,但是他并没有解决户口问题,他告诉记者,公司里面很多人连工作居住证都在排长队等待。

“毫无疑问,北京户口意味着一系列的福利待遇。”王东吉认为,积分落户政策的好处在于能够让一般人看到一丝希望。“如果到时候会每年公布达标人数和分数线的话,在施政的透明和公平性上,是值得肯定的进步”。但不论是过去和现在,要取得北京户口仍然很难。在他看来,路径清晰不代表容易到达。更主要的,不是所有企业都有申请户口、居住证的权利,尤其是在民营企业这块。如果在这一步上做不到公平,后面很多人就会放弃努力。

调查显示,81.6%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公示的北京积分落户政策门槛高。

具体到积分细则上,25.5%的北京受访者认为“在京连续缴纳社保7年以上”这点最难达到,其次为“住房情况”(14.8%)、“持北京居住证”(13.8%)和“不满45岁”(12.1%)这三点让受访者头痛。

除此之外,创业能力(7.3%)、纳税能力(6.1%)、专业技术能力(5.0%)、学历水平(4.5%)、符合计生政策(3.6%)、居住时长(2.8%)、无犯罪记录(1.4%)、信用记录(0.8%)等也是北京受访者按照达标从难到易,对其他积分细则作出的排序。

64.1%北京受访者担心北京工作居住证会更难办

北京积分落户政策正式出台后,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调查中,对于“每年公布一次分数线,并需每年重新申请”的做法,45.5%的北京受访者认为可以理解,政府有调控人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也有46.8%的北京受访者认为这样会因为缺乏监督而存在寻租空间。还有31.8%的北京受访者评价是“添堵,会让北京越来越难待”。

由于拿到工作居住证是申请积分落户的前提,64.1%的北京受访者担心,工作居住证作为分阶管控入籍的第一环,会更加难申请。

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的林书(化名)已经在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工作了3年,“2011年回北京后,北京落户政策突然收紧,本来可以通过走留学人才通道解决北京户口,结果要求留学时间一定要满360天,英国学制也就一年多,加上事假回国,结果就被拒之门外了。从此,留学落户基本上就对不少港澳和英国留学生关上了大门。”林书以管培生的身份进入农业银行,轮岗两年后现在已经是公司业务骨干。

“事情还没完,户口没希望,办工作居住证总可以了吧,结果更让人意外。”据林书介绍,他根本办不了工作居住证。“很多央企、国企和中央直属机关等,都属于中央在京单位。几经周转,‘首都之窗’上相关部门给了回复,‘根据人事工作管理权限,中央在京单位不在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范围’,也就是说,在这些单位里,没有户口的,连工作居住证都办不了”。

林书表示,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在北京的太多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的首选都是央企、国企或者事业单位,虽然这类单位户口解决的比例高,然而一旦解决不了就是空转的僵局。我一位在华润医药控股下一家企业里工作的学姐、在一个中央党群下属事业单位工作的同学,也得到了工作居住证是‘北京地方性政策’的答复,都是办不了”。

林书觉得,虽然全国性的工作居住证2016年就开始实施了,但在教育、医疗等核心福利上和地方居住证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无法代替。“所以,政策虽然多,层层覆盖,但一直有死角,让人觉得绕开了核心问题。”林书希望能够尽快解决他们的困难,“充满后顾之忧必当无法竭尽全力”。

本次调查的北京受访者中,39.1%的受访者在私营企业工作,16.3%的受访者在外资企业工作,15.1%的受访者在国企或央企工作,14.5%的受访者在事业单位工作,4.0%的受访者是政府公务员。

2.0%的受访者为博士,9.1%的受访者为硕士,56.9%的受访者为大学本科毕业生,22.4%的受访者为大专毕业生,7.7%的受访者学历为高中,1.9%的受访者学历在初中及以下。

年龄分布为,25.1%的受访者为90后,51.0%的受访者为80后,17.8%的受访者为70后,6.1%的受访者为60后及以前人群。

为落户,42.8%北京受访者会按积分规则调整未来职业或住所。

54.2%北京受访者会因落户难考虑去其他城市发展

为了缓解人口压力、调整人口结构,并鼓励高新技术人才落户,在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后,北京最近出台了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对严格的加减分细则。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3003名在北京工作居住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0.3%的北京受访者觉得积分落户政策让年轻人更难立足。

调查中,被访对象的户籍状态为,12.1%的北京受访者有户口,27.3%的北京受访者有工作居住证,19.3%的北京受访者有暂住证,还有41.3%的北京受访者什么也没有。

为了落户,你会按照积分落户规则去调整自己的职业和住所吗?调查显示,42.8%的北京受访者明确表示会,33.6%的北京受访者则表示不会,还有23.6%的北京受访者“不知道”。

今年35岁的刘陆伟大学本科毕业后,便在一家外资公司做产品,10年过去,虽然工薪待遇不错,但却备感辛苦。他和妻子都是外地人,2014年有了第一个孩子。对刘陆伟来说,孩子的户口和教育是绕不开的心结。

“我和爱人居住证办得早,但外企每年分配的户口指标就很少,我工作多年,论资排辈也许能拿上户口,但如果按照积分落户政策来走,基本是不太可能。”刘陆伟说他目前的学历和行业并没有太多加分项,“而社保和买房年限这块,只有更长,没有最长,以我的年龄来说,也没有太多优势。而且政府每年都公布一个分数线,让人心里更加没底,等更清晰了可能才好判断”。

刘陆伟表示,如果到时候很难达标,也没办法在职业和住所上做大的调整。“我不可能在一个行业做了10年,突然去搞别的行业,或者在海淀区住了七八年,又搬到更远的区去。”刘陆伟直言,积分落户在这方面的细则更多是导向性的,建议年轻人结合北京实际选择工作。对已经立足的人来说,回旋余地就小了很多。

对于众多有志在北京创业、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积分落户政策可谓关乎未来的方方面面。调查显示,50.3%的北京受访者认为该政策出台让他们觉得在北京更难立足了,21.2%的北京受访者则表示更容易立足了,还有28.4%的北京受访者觉得说不清。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认为,长远来说,在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上,北京市人口已经超越了环境承受能力。但是,由于北京市的特殊条件、优越的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教育和医疗),造成了越来越多人“只进不出”地单向流动。“一方面是人口‘超控’,另一方面,北京确实需要吸引人才,为了控制这种流量采取了‘积分落户’的政策,可以说,这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办法。所以,也不存在‘更容易还是更难’落户的问题”。

陈雅婷(化名)在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工作两年后,去了上海。“上海的人才政策,更为友好和宽松,更重要的是,上海的工作居住证是允许子女异地高考的,可谓非常人性化。”她认为,虽然上海和北京两地面对的问题和条件截然不同,人口政策不能硬比,但友好舒适的居住环境是有共通发展规律的。“一个特大城市,应该靠转移优质资源、向周围输血的方式,才能协调中心和周围、人口和地方、政治和经济等各种矛盾,否则,只会把未来逼入死胡同”。

在陈雅婷看来,北京最吸引年轻人的地方,是文化和创新氛围。“和上海相比,北京的老人儿会给年轻人说话的机会,但是相比较深圳,北京和上海都差一些,深圳是不论资排辈,会给年轻人放手一搏的机会。就创新人才的吸引力来说,深圳可谓一骑绝尘”。

陈雅婷认为,未来会有更多的大中城市崛起,希望户籍政策不会成为年轻人发展的障碍。“那些有活力、有特点又不追求‘高大全’的城市一定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也是充满增长潜力的地方,比如现在的杭州等”。

那么政策出台后,相较以前,受访者会因此考虑去其他城市发展生活吗?调查中,54.2%的北京受访者表示会,23.2%的北京受访者觉得不会,还有22.5%的受访者“不知道”。

董克用认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的关键。目前,我国大中小城市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很大,越是大城市,往往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越高。”所以,从国家层面,应该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行资源的再配置,董克用认为“要将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向中小城市,约束大城市的公共服务过快增长,这是解决人口过度集中的治本之策”。

北京每年会有多少人能通过积分落户?

2015年5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公布的2014年北京市人口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51.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为818.7万人,常住外来人口占北京常住人口38%。

在这样的人口结构下,外来人口的落户空间有多大呢?日前公布的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要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也就是说未来5年,北京市还有148.4万人口的发展空间,即每年不多于30万的户籍人口指标投放。

这样看来,指标不少,落户好像并非难事。

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这预计30万个指标里,要扣除每年北京户籍自然增长人口。相关统计估计,这部分每年新增不足5万人,考虑到二孩政策,未来每年也不会有高于8万的新增人口,因此,每年面向非京籍人口的新增落户指标为22万。

其次,据《瞭望东方周刊》报道,现行的中央、军队和北京市三大系统,通过毕业落户、投靠落户、调干或调工等8条途径,每年审批的户口指标数为10万到11万之间(这其中,大学生毕业落户占比最高,约为3万左右)。如此看来,排除审批落户,未来每年可以通过积分落户来解决户籍问题的指标数量最多为11万,考虑到目前818.7万常住外来人口,不难算出,解决比例最多为1.3%。

但是,每年30万个指标是未来规划中的上限。在实际的调控过程中,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4年从外籍迁入的户籍的全部人数为198869人,也就是还不到20万人,且常住人口总数还比2013年少增加8.7万人。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北京市每年的外籍入籍人数,很有可能在20万人左右徘徊,不会更高。

那么,在这样的现实下,留给积分落户的指标会剩多少呢?比照其他几座一线城市的积分落户实际经验发现,通过积分方式,2013年落户广州的约为6000人,2014年落户上海的不足6000人,2015年达到天津落户标准的为10500人,和三地每年的外来人口数量相比,均为非常有限增长。

因此,虽然北京市目前还没有公布达标分数和计划人数,但考虑过往实际情况和其他城市经验,再扣除上述自然增长和三大系统的审批落户指标约19万人(这部分指标应该是相对刚性的)后,北京市以后每年靠积分落户的,乐观估计很有可能也不会超过1.5万人。

据知识型问答社区“知乎”用户“chenqin”分析,依据2014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粗略地从社保年限、住房情况、学历和工资收入四项硬性指标来计算积分:若指标有5万人,则积分要求46.5分,若指标为1.5万人,则积分要求62分。62分是什么概念呢?大概是一名35岁的硕士,在北京缴纳了10年社保,租了9年房子,买了1年房子,但月收入还没高到平均4万元的水平(平均每年工资、薪金以及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额在10万元及以上,加6分——编者注)。

要疏解人口,或需将优质产业外迁

当前的政策给“小众”提供了竞争落户的机会

《北京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示后,很多人比照细则,都在推测“北京市想留什么样的人?最终会留下哪些人?”可以肯定的是,积分落户政策作为现行落户政策的补充,只是提供了一丝希望,并无实质变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翼看来,要缓解人口与发展的矛盾,还要靠城市转移优质产业到卫星城,带动优质创造力,吸引农民工流动。

中国青年报:您认为,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政策推出以后,落户北京变得更容易还是更困难?

张翼: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首先看北京市出台这一制度的背景。为完成在2020年将总人口控制在2300万之内、并将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15%的目的,这一制度才应运而生。与以前压根儿没有落户机会相比,这次给符合积分要求的人开了一个小窗。但就制度设计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小窗,让人能够看到一米阳光,但要晒到太阳,还需要艰苦努力,而且不是每个努力的人都有机会达到目的的。

所以,应该说,落户于北京,或者说落户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绝大多数流动人口来说,都很困难。

中国青年报:这样的积分政策会使什么样的人群更容易留在北京?

张翼: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政策,肯定对高学历、有投资能力、购买了住房、缴纳较多税收的人更容易。所以,这种积分落户政策是面向“小众”的,给他们竞争落户的机会,不是面向“大众”的。

一个人即使连续7年缴足社会保险,积分也可能不够。精英才更有机会。对于大专以下的人来说,家里要很有钱,才可能会专门为他的投资添加落户的积分。

中国青年报:北京市的积分落户政策会对人口流动趋势产生哪些影响?

张翼:北京的积分落户政策,对现行落户政策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在城镇化会议开过之后,政府的目的是促进户籍人口的城镇化,是农民工的市民化。

在现行户籍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市民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进城落户——只有落户才会有市民权。居住证制度给出的就业、教育、计划生育服务等权利,其实在暂住证制度实施的时候,也给出过类似的权利。但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基本分布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也基本在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农民工、或者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大多数是本地农民工或“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工。所以,农民工希望将户口落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较好的东部大城市,但户籍主要开放的是小城市和城镇。然而,城镇与小城市的产业空壳化现象比较严重,农民工去那里找不到工作,挣不到钱。这就产生了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错配。

因此,像北京这样超大城市落户政策的严格限制,只是政府本身有计划的目的性行为。市场对农民工的需求却极其旺盛。因此,在小城市和中等城市经济下滑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流动人口的流动趋势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没有人口的移入,房价就不会止跌,经济也不会繁荣。但中小城市目前大多没有优质产业,也就不会有太多好的劳动岗位,没有流动人口买房,短时间内趋势就难以扭转。

但在劳动力人口缩减的趋势中,超大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率与增长量将逐步下滑。现在进行人口限制,很可能在几年之后就会出现人口竞争。中小城市的人口竞争已经开始了。

中国青年报:没有更好的落户方案了吗?

张翼:很多人说,积分落户政策更像是一个限制落户的政策。或许北京市制度设计的目的就在于此。面对雾霾天气、面对城市病的发作,北京市希望在人口的“供给”上疏解。但疏解的办法,如果仅仅在限制落户上,则很难奏效。因为北京市的服务业化,仍然需要大量大专以下学历的人口来工作。市场需求牢牢抓住了这些人,市场提供的工资也吸引了这些人,所以,以积分落户限制人口机械增长的目的不可能马上见效。

中国青年报:北京应该如何缓解人口与发展的矛盾?

张翼:如果要疏解人口,就需要在“以业控人”上下功夫。北京现在向河北转移的产业,是北京认为低端的产业,希望将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农民工一起移出北京。但河北没有一个城市像北京的人口集聚这样能够自发产生市场。所以,可能会搬出企业,但农民工却会继续留在北京。

我出的主意是:要将优质产业搬迁到我们预期建立的卫星城,以此带动具有生产和创新能力的劳动力一起随优质产业流动,附带吸引低端的配套产业与农民工流动。如果只以低端产业疏解,而仍然牢牢抱住所谓的高端产业,则这样的“以业控人”,只是北京市的“以业控人”,而不是河北省的“以业吸引人”。同样,河北没有优质产业,低端产业的污染就会继续困扰北京,“颠覆性创新”的力量就难以唤起。正因如此,京津冀一体化要通过国务院来做顶层设计才能够达到目的。患得患失的人口疏解,会延缓城市的空间布局机会与发展机会。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八成受访者认为北京积分落户门槛高 希望渺茫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1-05 10:49:00
近日,《北京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千呼万唤中公示,虽然落户方式变得透明,但一些细则使许多满怀希望的人又陷入失望。有人指出,相较于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其他一线城市,北京引导人口流向和调整城市结构的做法过于谨慎和粗糙。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3003名在北京工作、生活的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9.1%的北京受访者认为按照积分落户政策,自己落户希望渺茫。采访过程中,很多年轻北京受访者提出,中央在京单位无法办北京工作居住证的问题应该尽早解决。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