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民定位涨人气 无锡综合商业体专注“家门口商圈”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6-01-04 11:13:00

新年假期里,除了市中心是人气之地外,身处居民区的综合商业体也是聚集人气的地方。随着锡城综合体的相继落成,一个个“家门口商圈”正在形成,在方便周边居民的消费,也瓜分了中心商业区的人流压力。与高大上的中心区综合体不同,家门口的综合体主要靠亲和力和交通便捷涨人气。

  调查:假期吃喝玩乐首选“家门口商圈”

  家住广益佳苑的陈女士一直自嘲是“乡下人”。以前一到周末假期,她就喜欢约上闺蜜到市中心去逛街。现在,她已有一年多没有到市中心的商场逛过了。她告诉记者:“以前网购、代购没这么发达,出境机会也不多,想要买个国际品牌的护肤品、衣服,首先想到的就是市中心的几大商场。现在国际品牌的东西要么代购,要么请朋友捎,有时候自己出境玩也会囤点,基本不在市中心的大商场采购。“我们家附近有哥伦布广场、红豆万花城市广场,也有新开的京东广场,品牌都很丰富,一般的吃喝玩乐购都能满足了,不用再特意开车去市中心,避免到处找停车位。”

  元旦三天假期也只在“家门口商圈”活动的还有住在盛岸花园的许先生,这个假期他去梅园赏了蜡梅,带孩子去动物园看了动物,还约朋友在家附近的百乐广场吃了顿饭,买了些生活用品。问他为什么不去市中心,他回答:“家门口就有商场,有孩子喜欢的游乐园,有可供购物的大超市,有电器店,一般的东西都可以在家门口的综合商业体购买到了。”

  分析:交通便捷、品牌亲民是人气法宝

  家门口就有综合体,吃喝玩乐全解决,这是很多人不愿意再轻易去市中心“轧闹猛”的主要原因。记者对身边的朋友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10个家庭中,只有2个家庭在这三天假期里去了市中心逛街消费,其他的家庭主要都是在家附近的综合体消费。

  为了吸引人气,近年新推出的综合体基本上吸取了之前综合体运营的经验教训,在品牌项目的设置上基本能考虑到附近居民的日常需求。其中不少综合体都是地产商业项目做的配套,依居住圈而建,定位就是为周边社区居民服务,在品牌设置上走亲民、平民路线,不比拼高端品牌的数量,只做品牌人气的较量。

  离家近是中心城区之外的综合商业体吸引人气的一大原因,而交通便利、停车方便也是另一大主因。荟聚购物中心在2015年成为了锡城最热的综合商业体之一与它处在地铁口、高速道口等便利交通不无关系,另外它还拥有超大的免费停车场,周边有麦德龙、宜家、迪卡侬等多家特色商业体作为配套,为它成为人气聚拢之地提供了有效保障。

  业内:错位经营是“家门口商圈”关键

  相关部门统计,无锡目前有40多个综合商业体,3年内还将有20多家综合体相继开业。也就是在无锡的东南西北都会有大小不一、各有特色的品牌综合商业体。商业综合体之间争夺较劲的焦点就像一阵阵浪潮,此起彼伏。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2015年12月刚开业的京东广场副总经理钱奇向记者直言:“我们主要就是做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意。”钱奇说,他们商业体就在广益哥伦布的正对面,如此邻近,让很多人都为他们捏把汗,但他们觉得仍有市场可做,错位经营是他们的主要思路。他们的定位是崇安新城专业市场和百万居民生活配套服务的商业综合体,集吃、喝、玩、乐、购、生活服务于一体,一站式满足崇安新城购物、商务、家庭休闲服务需求。在业态组合方面,京东广场涵盖了餐饮美食、时尚零售、生活配套、休闲娱乐、儿童游乐。其中餐饮占比45%以上,通过多元化、差异化的菜系组合,满足多样化口味需求;时尚零售以快时尚为主力,人气零售品牌为补充,多品类品牌汇聚,满足多样风格搭配需求;生活配套以提供生活便利服务为主;休闲娱乐方面主打体验式消费;儿童游乐以主题乐园、儿童培训为主,为小朋友提供一个充满智慧的童话世界。

  而且他们是自持物业,更好管理,能有一个比较完善的商业规划,业态更贴合周边居民的需求。

  崇安区经信局副局长叶辉认为,身处居民区的综合体想要生存下去,需要在餐饮、娱乐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凝聚力,现在的普通消费者主要消费就是这两大项。如果综合体中能再配一个大型超市,那对消费者来说就更具有吸引力了,超市可以有效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亲民定位涨人气 无锡综合商业体专注“家门口商圈”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6-01-04 11:13: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