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步入加息通道 中国货币政策选择进入下半场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12-21 09:04:00

美元将走强,人民币贬值趋势不可避免,资本流出进一步加剧,但总体影响有限。同时,面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增加,中国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降低,未来将通过降准和SLF、MLF、PSL等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


上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由0~0.25%上调至0.25%~0.5%,首次加息尘埃落定,这也是美国9年来首次加息,市场普遍预计在未来2~3年美元将进入加息通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联储结束了长达7年之久的零利率政策,也给中国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美元将走强,人民币贬值趋势不可避免,资本流出进一步加剧,但总体影响有限。同时,面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增加,中国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降低,未来将通过降准和SLF、MLF、PSL等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

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选择?

“结合目前市场预期以及美联储历次加息周期的走势,我们整体判断美联储此次是新一轮加息周期的启动,但幅度和持续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目前判断2016年加息次数为2次。”国泰君安北京分部主管周文渊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在全球货币体系尚未进行根本变革的情况下,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将继续提升。

在周文渊看来,由于美联储首次加息预期管理时间达1年以上,加息落地反而对美元指数的影响有限,但中长期来看,美元指数将继续保持强势地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美联储加息落地,基本判断进入加息周期,这个周期比较平稳,但未来加息节奏并非是急风骤雨式的,预计美元还将有1到3次降息,美元趋势上看是一个生息的过程,引起全球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增加。

正所谓“美国打个喷嚏,全球市场都要跟着感冒”,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呢?连平进一步分析,美元利率上升带来收益的增加,这种情况将使美元汇率处于强势状态,进而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进一步扩大。美联储结束了零利率政策,也将给中国货币政策取向带来一定影响。

这意味着在美元步入加息周期下,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操作选择上面临着两难选择。一方面,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带来美元走强,人民币若进一步降息将导致市场对于美元资产需求增加,人民币贬值趋势难以逆转,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另一方面,2016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局面将维持,央行仍然需要通过宏观调控降准降息,向市场注入充裕流动性,来对冲外汇占款的减少。

去年11月以来,中国连续进行了六次降准和六次降息,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裕。在连平看来,国内基准利率水平已经降至20年以来最低,货币政策向宽松的调整区间已经走完了大部分里程,未来不再有进一步降息的空间。

“接下来的关键是,如何看待经济下行压力和工业领域的实际利率偏高的问题,不是靠简单的降息就能解决问题。”连平表示。

从央行货币政策箱中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两种数量型工具来看,既然未来降息空间不大,进一步降准或将成为央行的重要调控手段。

连平表示,预计中国货币政策基本维持稳健偏松的格局,最大的表现是流动性充裕。特别是今年以来外汇占款持续下降,意味着中国资本流出加剧,未来央行降准需更加有针对性,明年进一步降准仍有机会,以缓解资本流出的压力,要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政策方面做出选择。

招商银行同业业务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对中国而言,人民币利率不会追随美联储加息走高,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周期较为独立,且在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推出后,有利于央行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从而可以确保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预计中国将继续放松货币政策,并将通过降准来应对资本外流压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美元步入加息通道 中国货币政策选择进入下半场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12-21 09:04:00
美元将走强,人民币贬值趋势不可避免,资本流出进一步加剧,但总体影响有限。同时,面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增加,中国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降低,未来将通过降准和SLF、MLF、PSL等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美元将走强,人民币贬值趋势不可避免,资本流出进一步加剧,但总体影响有限。同时,面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增加,中国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降低,未来将通过降准和SLF、MLF、PSL等多种工具投放流动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