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通州“十三五”常住人口上限160万

来源:新京报 2015-11-27 10:28:00

刚刚闭幕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集中力量建设通州为市行政副中心。昨日,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崔志成就通州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在道路交通方面,到“十三五”末,通州的城市路网密度将力争提升到9公里/平方公里,达到世界一线城市水平。此外,截至2014年底,通州常住人口为135.6万,“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的人口调控上限约为160万人。

针对搬迁带来的影响,昨日,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做整体规划,尚未完全出来,但在设计规划时,将把土地、建筑、人口等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另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通州目前尚未收到取消限购的通知。

关键词:交通布局

打通断头路 徐尹路将跨河通车

此前,数据显示,河北与京津两地间的“断头路”,总里程达2300公里。其中,通州周围存在多条断头路,例如位于通燕高速和京平高速之间、可直通市区的徐尹路,修建多年仍未能通达燕郊。

“十三五”期间,困扰居民多年的断头路将得到解决。据崔志成介绍,未来将构建更加通畅便捷的外部交通网络,实现徐尹路跨河通车;推动运河大街提级为城市快速路,并向东延伸至潮白新城(楼盘资料);推动武兴路提级为区域性通道。

同时,将加强与中心城的联系,十三五“期间将建成广渠路、观音堂路、徐尹路西延,并打通京哈高速辅路,将京哈高速通州段变更为城市快速路。

而与周边新城之间,也将进行快速通道建设。崔志成介绍,为实现与亦庄新城和大兴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马路提级改造;与顺义之间,会推动宋梁路北延,提级改造通顺路。

此外,“十三五”期间通州还将推动新北京东站等重要站点以及京唐城际、京滨城际等线路建设;并推动地铁S6线、R1、R1支、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等轨道交通按规划实施。

关键词:产业疏解

千家落后产能企业将全退出

近年来,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要求,通州区淘汰中低端产业,并制定实施了高于市级标准的《通州区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通州区累计淘汰市级上账落后产能企业284家,清退未上账各类小企业600多家,涉及化工、印染等多个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行业。

下一步,通州将进一步扩大污染企业清退范围,到2017年底,实现通州区全部近1000家落后产能企业退出,并全面完成镇村工业大院整治工作。

同时,一批有形市场将进行升级改造,包括实施八里桥市场搬迁及运乔建材城、西联石材城等。

“对于存量主要的工作还是疏解,基本是做减法。”崔志成表示,通州将围绕行政副中心的定位,进行产业的发展转型,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并发展成为示范区。

文化、旅游、商务将成为通州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通州提出“文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如“文化+旅游”,包括11月5日开工的环球影城项目,以及北运河生态带,张家湾、漷县古镇的建设等。

“未来的产业空间布局将调整为商务中心区、政务办公区和文明旅游区三大区域,商务中心区进行商务配套,着力引进包括海内外顶级智库机构。”崔志成说。

关键词:人口调控

常住人口上限约为160万

据崔志成介绍,2014年底通州常住人口为135.6万,今年的人口考核指标为137.9万,只有2.3万的余量,“虽然随着通州行政副中心的建设,通州对人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但今年的人口控制目标能够完成。”

据了解,不含中心城疏解过来的人口,“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的人口调控上限约为160万人。崔志成表示,这一指标的确定,主要根据资源约束的原则,主要考虑水资源,“以水定城”。

“余量为22.1万人,这里面包括户籍和外来常住人口”,崔志成称,目前对户籍人口有个基本预判,但随着二孩政策放开,还无法预估增长态势。

不过,崔志成坦言,16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宽松,将通过“总量控制,结构优化,以业控人”的思路进行调控。下一步,以业控人的力度会更大。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北京市委:通州“十三五”常住人口上限160万
来源:新京报2015-11-27 10:28:00
刚刚闭幕的北京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集中力量建设通州为市行政副中心。昨日,通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崔志成就通州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方面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在道路交通方面,到“十三五”末,通州的城市路网密度将力争提升到9公里/平方公里,达到世界一线城市水平。此外,截至2014年底,通州常住人口为135.6万,“十三五”期间通州区的人口调控上限约为160万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