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二手住宅市场6月再创新高 成交同比涨63.7%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7-06 08:12:00

原标题:二手住宅市场6月再创新高 成交同比涨63.7%

受公积金和“双降”利好,二手住宅市场6月再创新高。

受益于政策暖风频吹,2015年上半年二手市场成交环比有近六成的增长,这主要是2014年积压的盘源和滞后的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集中体现在4~6月;而成交价反应相对滞后,大部分物业都有砍价空间,但随着积压盘源售出,新放盘的业主心态也逐渐走强,据中原地产二手住宅价格领先指数显示,近3个月成交价格已呈连续走高趋势。“阳光家缘”数据显示,6月广州市中介网签的二手住宅成交宗数为4684宗(不含南沙、从化)环比上月上涨15.9%,受公积金和“双降”利好,二手住宅市场6月再创新高。2015年上半年成交同比上涨63.7%,环比上涨73.6%。

中原地产成交数据看,2010~2013年下半年成交价格呈明显走高态势,每半年平均环比上涨幅度在9%左右,但在2014年平均上涨幅度仅为2.5%,2015年上半年成交均价首次出现环比下跌,但仅跌0.3%。从2014年成交量暴跌和2015年成交价仅微跌的对比来看,价格走势缓于成交量的走势。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度广州住宅成交价格已开始呈环比微涨趋势。

少量优质盘源现反价苗头

在“3·30新政”后新增的盘源放盘价呈走高趋势,一般业主放盘价高出市场5%~8%左右,部分业主对后市判断较有信心呈反价态势。中原地产客户研究主任熊小洪表示:反价现象仅出现在一些高档小区,业主拥有的物业综合素质较高,户型相对稀缺,朝向、景观、楼层、装修等相对非常优质。

目前购房主要以“刚需”客户为主,虽然“首置”客户占比仍超过一半,但政策利好改善型客户,这类客户相对来说更青睐于配套成熟、生活氛围熟悉的周边地带,一般会选择周边物业,尤其是老广州人不愿意离开广州中心区域置业。

从6月下半月开始,股市大幅波动,部分客户将股市赚得的资金转投楼市。虽然目前房价涨幅预期不高,但对于“刚需”客户,出手越早越能获益,一方面省去了房租费用,另一方面物业也在增值。

套均总价飙升至220万元

2014年的“9·30”政策及2015年的“3·30新政”支持改善型购房,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广州二手房成交中三房占比较2014年第三季度提升2.3%,较第一季度提升0.8%。1.5万元/m2以下的物业2015年第一季度占比为18.2%,较去年同期减少6.7%,而3万元/m2物业占比在走高,业主成交面积增大,再加上成交单价走高,其结果必然是成交套均总价的提升。一季度套均总价在200万元左右,而二季度套均总价飙升到220万元左右。

“老广州人”占比提升至四成

“穗六条”之前,“老广州”人成交占比约三成,在2014年期间占比在三四成,而2015年占比已经为四成:一方面广州限购持续,另一方面佛山从2014年7月放松限购到2015年5月正式取消限购,虽然这一政策不能动摇广州市场,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广州人在穗置业的占比,预计“新广州人”成交占比还会微幅走低,然后会保持稳定。

2015年第一、二季度公积金贷款占比同比分别降低20.8%、8.5%,2014年公积金中发放贷款总额为189亿元,而在2015计划自行发放144亿元,额度相对较为紧张,因此,广州公积金中心表示在下半年会实行50亿元的贴息贷款,预计在2015年下半年公积金贷款占比会有所走高。熊小洪表示,广州市公积金贷款家庭总贷款80万元,个人贷款50万元,综合两方面广州在全国排名第十位,虽然广州房价相对其他一线城市较低,但公积金贷款额度对市民购房的支持力度略显薄弱。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广州二手住宅市场6月再创新高 成交同比涨63.7%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7-06 08:12:00
受益于政策暖风频吹,2015年上半年二手市场成交环比有近六成的增长,这主要是2014年积压的盘源和滞后的需求得到较大程度的释放,集中体现在4~6月;而成交价反应相对滞后,大部分物业都有砍价空间,但随着积压盘源售出,新放盘的业主心态也逐渐走强,据中原地产二手住宅价格领先指数显示,近3个月成交价格已呈连续走高趋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