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义务教育学校开始招收新生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07-02 08:21:00

    7月1日至7日,全市义务学校开始招新生。考虑到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不了解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政策的内容、不明白这项政策对学生将来中考的影响,市教育局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中小学校,立即开展配额政策的宣传解读工作。

    市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对该政策进行了全面解读。

    择校生不享受配额政策

    啥样的初中毕业生,具有配额资格?第一种:具有大庆市市区常住户籍,取得市区初中学籍,从起始年级在学区内初中学校就读,连续就读四年的应届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从起始年级在区教育局安排指定的初中学校就读,连续就读四年的应届毕业生。

    第二种:监护人工作调转到我市,考生随监护人取得大庆市市区常住户籍,并取得就读初中学校学籍。

    第三种:具有本市市区常住户籍,考生起始年级在学区内初中学校就读,因为家迁,符合转学要求,履行转学手续。

    第四种:具有大庆市市区常住户籍,在外地就读的返籍考生,具有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资格。

    第五种:军人子女享受国家、省、市照顾政策,入学不受学区限制。其中,达到后四种条件的初中毕业生,还须在七年级结束前,转入新的学区内初中学校,并且八年级、九年级连续在该学校就读。

    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的外学区小学生,小学升初中时(五年级升六年级),继续在该校就读初中的,不具有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资格;学生要享有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资格,必须返回学区内的初中就读。择校生不享受配额政策。

    说白了,只要严格按照我市的入学政策入学,就有配额资格。

    配额生比例会逐年加大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学校有大庆中学、大庆实验中学、大庆铁人中学、大庆第一中学、大庆外国语学校、大庆第四中学、大庆市东风中学、大庆石油高级中学、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大庆市第十七中学、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大庆市第十中学、大庆市第三十五中学。市教育局会按照具备配额生资格的学生数,将各省级示范高中配额生指标,均衡下达到各初中学校。计算公式为:

  (一)各初中学校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指标总数=(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生总数÷全市初中具备配额生资格学生总数)×该初中学校具备配额生资格学生数。

 (二)各初中学校享有各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指标=(各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生数÷全市具备配额生资格学生总数)×该初中学校具备配额生资格学生数。

   据悉,该政策从2014年秋季招收的初一新生开始,到2018年中考正式实施。

   2018年,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生指标比例,至少要占各省级示范高中统招比例的40%以上,以后还会逐步加大配额生指标比例。

  “配额”学生有优待

   具有配额资格,可以享受到哪些优惠政策?相信这一点家长比较关心。市教育局相关领导表示,省级示范高中配额生,在省级示范高中统招录取分数线下30分内,按照考生报考志愿和考生总成绩,以初中学校为单位择优录取;在规定分数线内,初中学校的配额生指标未录满的,剩余指标由市教育局收回,在未被录取的具有配额资格的考生中补录。

   另外,配额生录取,在省级示范高中统招生录取之后进行。

   在填报志愿前,各初中学校要对具备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资格的学生,进行公示。

   传达不到位校长负全责

   实行配额政策,可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有效控制“择校”、缓解“大班额”现象,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去年该政策发布以后,我市的“择校”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

  为避免今年小学、初中新生在报名时,盲目择校,市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校在7月3日前,通过召开小学毕业生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完整传达《大庆市省级示范高中招生配额政策实施意见》,并让学生和家长,全面了解配额内容和要求。

  此外,市教育局要求全市各初中学校,要严格按照学区划分规定,组织新生报名。对不遵守招生规定,将来中考时,家长学生要求配额资格,从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校长要承担全部责任。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大庆义务教育学校开始招收新生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07-02 08:21:00
大庆义务教育学校开始招收新生 择校生中考将错失配额资格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