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续命”博弈:项目收益债对接PPP模式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5-06-01 09:26:00

过去十几年地方政府轰轰烈烈的城镇化建设,造就了一个巨大的地方债务融资市场。

而国家发改委负责审批监管的企业债,也在近几年迅速发展至数万亿的规模。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企业债余额约2.9万亿元,其中地方企业债约2.3万亿。

从历年数据来看,企业债起初以大型央企发行的中央企业债为主,2009年起,地方企业债开始反超,之后逐渐成为企业债主体,并在2014年达到6530.5亿元的高峰;同年,中央企业债仅发行36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存量企业债中,以地方城投平台为发行主体,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占了大多数。审计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达17.9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拥有全部或部分偿债责任的债务规模为10.9万亿元。

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在进行一系列摸底和限制措施后,国务院于2014年10月下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下称“43号文”),对举债主体、举债方式、发债规模、债务用途等进行严格规范,并要求落实划清偿债责任、建立风险预警、完善应急处置等措施。

这对以城投债为主的企业债,无疑是沉重一击。

“今年一季度企业债发行量不足1000亿,远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北京一位熟悉企业债的券商固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企业债发行量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发改委下发43号文后,又下发《关于全面加强企业债券风险防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大幅收紧企业债所致。

中国债券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地方企业债共发行141单,发行规模为1435.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58单和2977.9亿元,几近腰斩。

“4月份主要是下旬发的,因为企业债如果4月30日前不发完,就要补年报、重新审计。”前述券商固收人士认为今年一季度的企业债发行量,还含有一定季节性因素。

“尽管企业债的审批发行相比其他债务融资工具更为麻烦,时间也比较长,但市场对信用债需求很大,所以企业债还是有机会的。”该券商固收人士补充道, 企业债要重焕生机,未来需要发改委有新的改革政策出台。

企业债再蓄力

今年以来,发改委陆续下发数份文件,给企业债松绑。

比如,国家发改委近期向地方发改委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充分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功能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通知》(下称“1327号文”),通过有条件取消发债企业数量指标限制、降低发债条件等方式,放松企业债发行限制,重新激活企业债。

其中,1327号文中提到:“偿债保障措施完善的企业发行债券,不与地方政府债务率和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挂钩。”

对此,北京某中型券商固收业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该规定对企业债是重大利好。之前很多省会城市,因为政府债务率超100%不收材料的现象,不复存在了。未来将主要看募投项目,只要项目属于鼓励类,有现金流可以偿债就可以发。”

此外,今年4月9日,发改委还下发了《养老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4个指引,大幅放松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债限制。

“专项债券的定义很宽,指引并没有限制债券的品种,可以是一般企业债、项目收益债,甚至是永续债。”前述券商固收业务人士分析,专项债的推出,可以看做发改委寻找企业债新的发力点。

如果说专项债所涵盖的领域还算有限,那么项目收益债,则是一个覆盖面更广、潜在规模更大的种类。

“发改委有意将企业债向项目收益债方向上引导,未来对接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加码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该人士进一步表示,企业债能否重新焕发活力,或将取决于能否将项目收益债与PPP进行良好的对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企业债“续命”博弈:项目收益债对接PPP模式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5-06-01 09:26:00
“尽管企业债的审批发行相比其他债务融资工具更为麻烦,时间也比较长,但市场对信用债需求很大,所以企业债还是有机会的。”该券商固收人士补充道, 企业债要重焕生机,未来需要发改委有新的改革政策出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