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媒体采访(二)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5-26 16:11:00

5月21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如期举行,会议主题“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并邀请海内外知名业界专家参与、分享了BIM技术的应用,展望全球信息化前景。

在下午的论坛中,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BIM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秘书长魏来,buildingSMART国际组织英国分部主管 Nick Tune,buildingSMART国际组织香港分部副主席 Elvis Li,悉尼Architectus建筑事务所BIM主管Rodd Perey,一起接受媒体访问,大话建筑信息化前景,解惑BIM成长应用问题。

以下为采访实录:

记者:有一个问题问一下魏总,标准院有这样两个评估标准,我洋问一下,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发布,进展的情况什么样?之后怎么执行?

魏来:应该说在编制过程当中考虑的问题一个是比较多的,也比较全面,因为国家标准是不可能带有非常明显的倾向性,反而给我们造成一个麻烦我们现在不能统一的去想这些问题,包括共性提取出来,需要很长时间磋商。我们计划是打算在今年的6月份,也就是下个月争取能够把草稿拿出来,供全社会征求意见,这是目前的计划,也许会推迟,争取年底会把我们的稿交到主管部门,这就看住建部了,没问题年初进行发布。

记者:刚才提到我们六月份发布会有一个意见征求的过程,最终有一个审稿,会以什么方式征求意见,是在线,还是有一些专家研讨,参加的这些受众又是哪些人?

魏来:两种都有,一个征求专家的意见,会找一些专家进行讨论,另外一个会发给住建部,会在网站上发布,也会以电子邮件的方式传给在这个领域的。送成稿交给住建部,他们会再请专家。

记者:第四版现在这个情况是怎样的?

Nick Tune:第四版已经公开发布了,但是对于软件厂商要是让他们应用,我们还需要对他们提供一个MVD模型试图定义这样一个定义,这个还正在研发。这个MVD在今年的秋季可能会被推出来,这样的话所有软件厂商可以做测试,年初的时候会对这些软件关于四版的支持性进行相关的认证。

记者:我的问题是这样,我觉得这个技术发展非常快,今天提到人的观念和文化问题,我关注的是BIM会给我们的参与方,比如我们的设计单位,我们的甲方,还有公司等等,带来怎样的组织上的创新,可能会给我们的公司本身带来一些架构上,还有一些管理上的一些东西,我想关注的是这方面的问题。

Nick Tune:给企业组织结构带来的变化,今天的演讲主题关于我们如何能够在建筑工程的前期就开始使用BIM技术,使用先进的理念,能够为后续的成本、造价方面减轻负担,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也是这样,如果您在前期有这方面的远见,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企业的发展和组织是有帮助的。在前期可能有一些投入采用科技变革之后,购置相应软件或者对人员培训,这些投入对于你后期的收益来说是很小的,我认为(英文)本身作为建筑师有一些比较亲生的经历或者感受。

Rodd Perey:采用BIM技术之后,我们的重点集中在比较高层的一些人,这些人只是很少数量的人,他们执行力的决定与变化利于技术的贯彻与实施。

李刚:补充一点,不但是专业还是行业,我们看到的现在比如说我们所处的地方香港,会有很多的BIM公司出现,这个是行业没有的,比如Rodd Perey在澳大利亚也看到,首先对行业本身有一个新的行业出现,我们看到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是急线增长,每年都是几倍在翻的,因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产生巨大的曲线。另外也看到早上演讲的中国尊的讲者,副首席执行官,企业家里面有BIM的部门,另外需要有人管理这个事情,然后提供价值,我看到未来这一类型的人员会在中国的所有的参与方里面产生很多价值,不论是施工单位,还是甲方,都有BIM的出现。

魏来:他的意思是说受益者根据BIM的情况进行一些利益的分配,包括如何去组织,如何协同,我想再补充几点。在我看来如果从行业整个架构来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类似于BIM的咨询公司,可能会大量的出现,这也是我今天在会上强调的,这种公司的出现会有益于BIM向前推动,但是在我们目前中国已有一些不好的情况,就是说有很多标签化的BIM,但是这些BIM咨询公司的出现是有道理的,我们很多甲方,包括设计方、施工方,他们在短时间内不会掌握BIM技术,特别是政府,审核的人,但是又推到了由政府审核的阶段,一定会找第三方公司,另外从公司层面来讲,就是说会有BIM(英文)这种职位产生,一直在所有的这些公司里面,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会成立专门的BIM组织引导大家,会成立一些(英文)统领这个BIM项目,从甲方来讲需要这样一个职位,对于我们不容易,对于甲方更没有办法了,还很难,现在设计院都缺人。

记者:我的问题商业地产和BIM,大家也知道近几年商业低产或者商业综合题它的发展突飞猛进,不同于住宅,非常考虑户籍运营和人流动向设计,BIM如何考虑这些因素,从目前的一些案例来说,BIM在商业综合题的应用,也没有产生积影响,它的影响是什么?

李刚:其实BIM本身它是一个技术,一个数据,它的目的产生为了要解决原本二维不能发现的问题,商业综合体可能楼上是办公的,旁边是酒店,再加上住宅,地下有地库,还有戏院、超市,简单的说它有很多的需求放在同一个地方,对于传统建筑师来讲,你要协调这个东西,本身是很困难的。所以BIM第一个在香港做了很多项目,目的为了协调整个设计跟不同专业的设计之间的运营。第二商业综合体比较复杂,所以通过BIM有些不可能实现的建筑,最后营运上面,BIM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但是应用上也是最难运营的。在我们看到的现在感觉应约比较好的是美国和日本,日本在用BIM上面有很好前瞻性的,他们提出的想法是期望每年的营运费用,物业的水平不变,但是管理的费用,就是维护的费用可以下降,就是提出一些目标出来。

Nick Tune:这个商业综合体越复杂,越庞大,BIM在其中的应用价值就越大,从中能够得到的利益也越大。由此增加它在运营方面有各种不同的功能,在设计和施工的时候,他们是如何互相影响的,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刚才说到在大型综合体上有很多数据,这个时候需要有非常标准化的流程来管理它,如果没有BIM,或者没有城市信息模型,就类似于建筑信息模型或者城市、社区这样的技术来辅助的话,要做这样的管理是很难的,因此也很难达到我有效的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目的。

Rodd Perey:我所在的公司就参与了上海的综合体的设计工作,就运用了BIM技术做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指标计算,包括分区分工如何分配,更加有效,能够带来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工作都是通过信息技术得以实现的。设计的这个项目有很多的楼房,也有许多的建筑的信息,还有不同的功能,可以通过这样的数据管理,把不同的建筑物,不同的设计用途联系起来,提高效率。

记者:因为牵扯到运营的话,比如说像万达广场很有名中国的商业综合体,但是它的很多运营的数据,对于它而言商业的核心秘密,我们如何保证每一个企业商业机密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

魏来:商业设计从专业上来讲跟别的建筑类型非常不一样,是以销售为导向的,可能一直在设计,一直让它销售完毕,我们应用一些BIM技术,我们可以去很快想应甲方的更改和要求。而且能够迅速的改出来一个比较合理的东西,因为有些东西一改很多就变了,这个时候最大限度减少出现,利用BIM技术可以进行模拟和商业建筑本身,它比较关注于人气,我们可以模拟一下,这都是商业界,或者信息化给它带来的好处,对于商业综合体的安全,对于所有的BIM方面的事情都会牵扯到数据安全的问题。我们现在也在给国家做人防信息化的工作,更加牵扯到我们在物业的运营商,安全有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是数据放到存储器里边坏了怎么办,着火了怎么办,这是一个情况。第二个要关注的访问安全,必须得通过不同的访问权限去应用这些数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国家也非常关注。可能这不是我们某一个部门,或者说大一点说某一个部委解决的问题,这是国家安全的问题。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媒体采访(二)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5-26 16:11:00
5月21日,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和Building SMART中国分部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BIM论坛”如期举行,会议主题“全球信息化助力中国地产实践”,并邀请海内外知名业界专家参与、分享了BIM技术的应用,展望全球信息化前景。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