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回应“看空论”:京沪大涨可能性已小

来源:新华网 2014-05-06 07:44:00

万科副总裁言论被指看空楼市,总裁郁亮回应称房地产业空间仍很大,但北京房价大涨可能性已不大

万科高管看空全国楼市?万科总裁郁亮昨天通过网络发声,表示万科对房地产行业前景有信心,以“谨慎乐观,积极应对”为论调。郁亮称,房地产行业轻轻松松谁都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但行业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

“五一”前夕,网络上风传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北京万科总经理毛大庆在一个内部沙龙上的演讲速记稿,其中关于反腐影响高端楼市、房地产市场出现城市分化、银行资金面收紧等观点引起业内外瞩目。不过万科随后发布声明称,文中信息不代表万科公司和毛大庆个人观点,其中有些观点更非毛大庆发言内容。

“提示风险”并非“看空”

据新京报记者了解,毛大庆所参加的这次内部沙龙是4月25日在京举行的,参会者主要是部分房地产企业老总和研究人士。

毛大庆表示自己的发言以提示风险为主,希望尽可能唤起业内的危机感。但让毛大庆始料不及的是,这个内部发言传出后,网络上的转载就出现了“万科高管看空行业”、“全国房地产将下行”等标题,扭曲了提示风险的本意。

一位看过这篇演讲速记稿的上市房企副总经理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不同城市房地产行业将出现分化、信贷政策收紧将影响房企销售等观点在业内都有共识。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在年初也曾经提醒房企今年日子不会太好过。这次传出的演讲稿,因为有更多来自一线的感受、大量的数据支撑和缜密分析,特别是又处于近期房地产市场降价传言四起、房企一季度业绩不景气,许多城市谋求限购松绑的背景下,加上又提及反腐等热点话题,所以受到更多关注。“万科是行业老大,受到的关注多,几年前的‘拐点论’就是万科先提出的。”该人士表示。

仍然看好房地产业

郁亮昨日表示,万科对于行业的态度,概括起来就是8个字“谨慎乐观、积极应对”,积极应对的前期是对行业前景有信心。郁亮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还远未结束,中国的经济转型、不动产精细化才刚刚开始。未来的客户需求和以前都会有很大区别,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很多机会。

对于网络上风传的万科“看空论”,郁亮表示,万科强调谨慎,也强调乐观。如果不看好行业,万科现在要做的就不是轻资产,而是零资产并退出原有的业务。

去年以来,万科开始探索企业转型,在传统业务上,逐渐转向更安全、效率更高的轻资产模式。轻资产也就意味着万科可能出让部分项目或商用物业股权,或在部分合作项目中只占小股。通过收取管理费、或要求获得高于股权比例的超额分配权来提高投资回报率。

万科在4月底发布的一季报显示,一季度,万科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都出现下降。一季度净利润的下滑更是2002年以来的首次。不过,受益于轻资产模式,万科净利润率从11.5%上升到16.1%。万科也表露出对全年业绩稳健增长的信心,认为一季度的下滑主要是由于房地产业务的季节性影响。

此外,对于有关房地产市场在不同城市出现分化的观点,郁亮认为这已经成为业内共识。去年的分化尤其明显,大城市房价全面上涨;而很多内地三四线城市存货积压,卖得很困难。

北京上海房价大涨可能性不大

谈到北京、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郁亮认为,北京、上海房价进一步大涨的可能性已经不大。未来房价涨幅不应高于人均收入增幅,房价收入比将进入下行通道。

对于北京自住商品房(地块汇总、实拍、论坛)带给市场的影响,郁亮表示,刚需人群对自住商品房有较高期待完全可以理解,但最终,自住商品房不可能取代普通商品房。未来的市场一定还是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万科的产品主要面向自住客户,高端楼盘很少,“未来还是用消费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来卖房子”。

万科前4月销售额同比增长19.6%

昨晚,万科公布了今年4月销售业绩。4月,万科实现销售面积109.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127.5亿元。销售金额环比3月的144.3亿元出现下滑。至此,今年前4月,万科累计实现销售面积524.3万平方米、销售金额66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19.6%,但这一增幅较去年同期明显放慢。

万科还披露,4月在全国新增5个项目,按权益拿地金额约18.7亿元。和去年同期以超过65亿元的拿地投入新增11个项目相比,拿地速度放缓。(记者 张旭)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万科回应“看空论”:京沪大涨可能性已小
来源:新华网2014-05-06 07:44:00
万科副总裁言论被指看空楼市,总裁郁亮回应称房地产业空间仍很大,但北京房价大涨可能性已不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