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印户口取消后现一成首付 天津被疑曲线救市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4-30 09:21:00

天津房地产市场再起波澜。

据天津北方网报道,滨海新区首届房地产交易会将于5月23日~25日在滨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期间除享受房屋交易手续费减半的优惠政策外,新区将实施差别化限购政策、共有产权购房模式,大大降低购房者的首付压力。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天津将取消“蓝印户口”,加上楼市处于降温期,因此对未来的救市冲动是很明显的,此类曲线救市不管方式如何,最终应该以保护刚需购房者利益为前提。

蓝印户口取消改变市场预期

据天津北方网报道,在2014滨海新区首届房地产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郭富良介绍,差别化限购政策主要适用于外来务工人员等外来人口。

2012年,新区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住宅问题提出了订单式限价购房模式,此次共有产权模式即是在订单式限价购房的基础上再次出台优惠政策,购房人只需支付一成首付,获得一套房子70%的贷款,另外20%的房款暂时由开发企业承担,也叫分段付款,待经济条件成熟后购回其他产权,拥有全部产权。此项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首付压力。此外,新区还将实施差别化限购政策,即不管在市内或其他城市拥有几套住房,只要在滨海新区没有住房,即可在新区购买一套商品住宅。

昨日 (4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天津市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求证上述消息,得到该局住保处工作人员的证实,并表示具体细则将在滨海新区房地产交易会期间出台。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共有产权房并非标准意义的共有产权房,如果按照这一形式操作,基本就是分期首付,而且是相当于将首付降低到一成,与央行对购房贷款的政策相抵触,预期最后能执行的可能性非常低。

张大伟认为,天津取消“蓝印户口”后,郊区县需要其他刺激市场的政策,可以肯定的是,限购政策对于投资投机需求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目前全国难以全面放开,然而,部分城市局部微调以及执行尺度上的暗松存在空间。

严跃进表示,“蓝印户口”政策的取消,最大的影响就是改变了目前购房者的预期,如果限购政策不“松绑”,那么地方政府和房企可能会比较“纠结”,毕竟目前市场的观望情绪已经很浓厚了。

高库存引楼市调控松绑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天津分院提供的数据,天津近一年的库存量呈现上升的态势。2013年3月,天津商品住宅库存为1962万平方米,而到今年3月则上升为1975万平方米。其中,滨海新区的商品住宅库存量去年3月为570万平方米,而到今年3月为672万平方米,库存上升幅度更大。

另一方面,从库存去化速度来看,到今年3月份,天津商品住宅库存的出清周期为20.32个月,而滨海新区为42.56个月。

对此,严跃进表示,一般重点城市的库存去化周期都在12个月以下,高库存自然属于包袱和累赘,当地房企的压力最终会转化为地方政府的压力。

而在库存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蓝印户口”的取消,对天津楼市又泼了一盆冷水。

张大伟表示,对于天津来说,“蓝印户口”的取消基本等同于至少20%的客户流失,“这种突然影响,不论对购房心理还是对投资心理,都有非常大的冲击。”

一家上市房企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首付一成的购房优惠政策,对滨海新区的房地产市场会有所拉动,但作用有限,原因是滨海新区的人口不够多,解决房屋过剩的问题,还需要产业的导入。

严跃进认为,过去天津的库存去化动力很大程度上就是 “蓝印户口”政策,如今政策红利消失,使得房企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决策,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天津楼市还会利好不断,加上此类“曲线”救市做法,未来房企入市节奏有望加快。(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蓝印户口取消后现一成首付 天津被疑曲线救市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4-30 09:21:00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目前天津将取消“蓝印户口”,加上楼市处于降温期,因此对未来的救市冲动是很明显的,此类曲线救市不管方式如何,最终应该以保护刚需购房者利益为前提。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