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重庆”崛起已成现实 2014迎来全面开发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4-03 15:29:00

【内容摘要】在重庆主城区位版图上,南重庆多年来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因为“重庆向北”的论调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时过境迁,大家悄然发现,轨道3号线通车、巴滨路通车后,南重庆的人气越来越旺。而近日,随着东水门大桥、南山隧道的通车,再次将南重庆推上关注度的顶端。

2013年11月10日,重庆巴南,新开业的商社汇巴南购物中心。

在重庆主城区位版图上,南重庆多年来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因为“重庆向北”的论调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时过境迁,大家悄然发现,轨道3号线通车、巴滨路通车后,南重庆的人气越来越旺。而近日,随着东水门大桥、南山隧道的通车,再次将南重庆推上关注度的顶端。

南重庆崛起已成现实

一座大桥带来的是整个重庆主城和新晋热区“南重庆”的全城聚焦。3月31日零时,东水门大桥正式投用,让“南重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亮相。这里不再是远离主城的偏僻地,这里多了高端写字楼、别墅以及城市综合体,让公众对南重庆的印象瞬间改变。

人气是最好的例证

时间回到3月29日晚上,位于巴南花溪轻轨站的东原·桐麓样板间、示范区开放,一下涌入了数千人,排起长队拿号看样板间的壮观也只有眼见才会惊叹。时间再往前推到2013年12月,巴南万达广场金街旺铺两次开盘两次售罄,创下了21天劲销7亿的销售奇迹。

多年来,主城跟随“重庆向北”的步调,北区楼市一路引吭高歌,而今,随着巴南区、南岸区政府行政中心的搬迁,几度携手共造“南重庆”,轨道3号线通车,这片区域早已悄然蓄积能量,以待一炮冲天。南重庆吸引了多个品牌房企,其中不乏保利万达、东原、远洋、同景等知名品牌房企。

延伸

交通、配套升级催熟“南重庆”

在重庆人印象中,“南重庆”中的巴南一直处于“落后于主城”的现实。对此,巴南区区委书记李建春并不回避,并信心满满地表示,巴南将担当“向南加速度”主力军。他表示,在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中,巴南区纳入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面积最大,占据了拓展区总面积的35.2%,“这意味着机会更多、空间更大、更好发展。”李建春说。

现实中的巴南,摊开重庆楼市地图,九公里向巴南区一路进发,沿龙洲大道、渝南大道两侧,在售和待售的楼盘项目就有数十个,东原·桐麓、长江国际原墅、远洋高尔夫国际社区果岭洋楼、佳兆业广场、巴南万达广场等,均是知名房企开发。

毫无疑问,轨道3号线的通车拉近巴南与主城的距离,商业配套的日趋完善,也增加了购房者的信心。据巴南区政府透露,未来,巴南区将在全区范围内规划建设18条特色商业街,包括滨江路餐饮茶艺街、重庆喜街、龙洲湾商业街、渝南汽车活力街、麒龙服饰主题金街等,建成后将是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度假、汽车消费为主题的特色商业街区。

视线再跳到南重庆的另一个板块——茶园。随着东水门大桥和南山隧道通车,茶园、解放碑、江北嘴三点间的空间距离也大幅缩短,随之也降低了购房者对茶园的区域抗性。“等轨道6号线开通后,茶园新区入住率提升,人气还会旺。”业内人士表示,东水门大桥的通车会率先带动一批有车的高端住户的入住,随着公交、轨道的成熟、催化,今年下半年茶园新区的入住率将有大幅提升。

市场影响

南重庆板块未来持续发力

对南重庆板块的未来,不少业内人士充满信心。“南重庆给人偏远的印象,也正是如此才得以保存下很多自然资源。”业内人士表示,以巴南区为例,该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1%~42%,高于主城平均覆盖率。同样,也正是基于南重庆本身城镇化水平不高,后期建设有更多的资源和参照可以借鉴,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目前从主城区整体房价来看,南重庆的板块由于是新兴区域,房价并不高,这对刚需购房者而言很有吸引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交通、商业等配套的日趋成熟,尤其2015年巴南万达广场开业后,近70万平方米商业体量将成为巴南龙洲湾首屈一指的城市综合体,对提升区域价值起到积极意义。

向南or向北?重庆城市发展方向大探讨

“重庆向北”、“二次向北”之外,城市是否还有其他发展方向?哪些区域后劲十足?近期,重庆商报记者采访各方专业人士,他们给出的一致答案是——向南。

“2013年年底,业内几乎有个共同的观点,重庆不止是向北发展,现在到了向南发展的时候。”重庆领域机构市场研发中心营运总监张鑫表示,南滨路、弹子石地块已无地可拿,南坪主城区已无扩展空间,只能往茶园、银龙等拓展新区,而因交通不便的巴南龙洲湾片区,随着巴滨路、渝南分流道、轻轨等交通条件的改善,逐步打开巴南对外窗口,与主城连接更为紧密。

向南是宜居新方向

重庆南城迎来春天

——商业地产实战操盘专家、重庆房协商专委专家委员、重庆骏邦地产顾问公司执行董事林海彬

“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离不开的就是政策支持。两江新区的打造,可见‘向北’是城市发展大方向。”林海彬说,这在政策支持方面可以看出“向北”的导向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五大功能区划的出台,两江核心区——照母山、蔡家、礼家、悦来再度聚焦市场关注,已经成为重庆二次向北的必然发展板块,加之该区域一流的生态环境以及高速、轻轨、快速通道路网的建成,以后将有更多市民选择居住在这三大片区,所以更需该区域各板块规划建设适中的商业物业,配与各服务功能性商业业态,以满足大量常驻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商业机会较大。

而重庆向北之外,城市向南是另一大趋势。“南城,更适合居家,但不适合做大商业。”林海彬认为,重庆南城,是一个狭长地带,但其有山有水,自然资源丰富;再加上学府大道-南城大道、渝南大道分流道、巴滨路以及轻轨等构筑的便捷交通,这里将是非常宜居的地带。而在商业发展上,由于便捷的交通,巴南一带的居民一般都是白天在主城核心区工作、消费,晚上回家休息,其零售业及高端餐饮、休闲、娱乐等、被主城分流了,不太适合做大商业。但是,南区未来常驻人口的增加,却给餐饮及生活服务类商业带来的许多机会,更适合做一些夜间休闲和社区商业。

相比而言,在城市向南的趋势下,茶园因在地势上相对独立,所以茶园的商业可以自成一体,锁定住当地的居民。同时,茶园的产业功能不会导致大量居民外出工作,具备产城融合的条件。

重庆南城迎来春天

——重庆优地美机构董事长沈光明

10年之前,重庆向北。在重庆北区经过了1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重庆房地产市场悄然吹响了重庆向南的号角。对于重庆南城,重庆优地美机构董事长沈光明认为,南城有着良好的城市设施设备等配套,也有着众多品牌开发企业的带动,迎来春天恰是适逢其时。

“过去的10年,规模性开发、改善居住往北走,这是重庆房地产市场的主旋律。反观10年前的南城,当时以南滨路、海棠晓月等为代表的项目,也曾让南城盛极一时。但随后,房地产市场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了北区,而且推进的速度非常快。”沈光明分析表示,正是在这10年时间中,北区大片大片的居住区已经成型,当开发企业继续向北,在北区全新组团中开辟天地时,面临城市距离实际问题的购房者,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庆南城的区域优势和洼地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南城这边,有着商圈,也有足够的人口基数,还有着产业支撑,同时,交通等城市配套已经非常完善,可以说,南城迎来开发春天,完全是适逢其时。”另外,在万科保利万达旭辉等实力品牌开发企业的入驻和带动下,巴滨路、龙洲湾、二塘等南城核心区域,将转变成为规模化、城市化居住区域。

未来南区更有看头

——重庆领域机构市场研发中心营运总监张鑫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今年大南区相较于大北区,表现将更好,影响力也将大大提高。

首先,就交通改变而言,现在大南区在轨道交通、道路交通、桥梁建设、隧道通车的共同利好下,成功实现了南、北无缝连接。轨道3号线、6号线的开通,将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等多个区域成功串联起来。南山隧道、慈母山隧道通车,燕尾山隧道、龙洲湾隧道已规划筹建,东水门大桥、千厮门大桥的建设等都将加速区域融合。

第二,在资源方面,南区靠长江,南山、慈母山等山景资源也优于北区。此外,远洋高尔夫、庆隆高尔夫等高尔夫资源,相较于北区也更为平衡。

第三,在房企进驻、区域价格方面来说,北区土地资源有限,价格普遍偏高。而大南区近年来形成了一股开发热,去年土地出让量更位列全市前列,今年将会出现开发量井喷的情况。就城镇化水平而言,南区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购房者需要走出城镇,刚需客户占比将居高不下,价格也会低于北区。

此外,2013~2014年期间,金科保利万达融创万科等一线品牌房企纷纷进驻大南区,促使巴南、南岸等区域的城市价值得到了大大提升,物业形态也得到了丰富,洋房、高层、写字楼等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各种区域利好的共同作用,让南区以超前的速度在追赶北区,未来发展南区更有看头。

( 华龙网-重庆商报 )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南重庆”崛起已成现实 2014迎来全面开发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4-03 15:29:00
在重庆主城区位版图上,南重庆多年来一直处于“尴尬”境地,因为“重庆向北”的论调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时过境迁,大家悄然发现,轨道3号线通车、巴滨路通车后,南重庆的人气越来越旺。而近日,随着东水门大桥、南山隧道的通车,再次将南重庆推上关注度的顶端。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