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用心的时代意义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4-02-23 09:57:00

2月22日下午,星河湾“最用心职业经理人计划”入职培训第一堂大课在沈阳开讲。星河湾“最用心职业经理人计划”导师、《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做了主题为“用心的时代意义”的演讲

星河湾“最用心职业经理人计划”导师、《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下午好,十多年以前,我研究过一段时间的成功学,也写过几本书,所以那个时候我就在倡导用心。最近十年我一直在办财经媒体,某种意义上是研究整个宏观的中国经济资本市场以及我们的企业。如果我们把人分为用心的人和不用心的人,我们也可以把一个经济分为用心的经济和不怎么用心的经济,所以我今天就想从宏观面和微观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用心的看法,或者说是用心的时代意义。

在宏观和微观的分享之前我先跟大家讲一个故事,是2007年的时候,当时在我们《第一财经》办的活动上,当时中金公司的哈敬明先生,他跟当时中国很高层的经济代表团到美国访问,他们去了波士顿这个地方。波士顿大家都有印象,哈佛很多这样的学校在这里。他们在城市里走的时候就看到有一座桥,桥没有通,所以他们绕路而过,陪同他们的美国人说这个桥已经修了很多年了,现在还没有通。这个团里的中国人就开始讨论,说为什么我们中国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快,我们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要比发达经济体高很多,换言之我们真正用心,我们不断拼搏,哪像这些西方国家,现在福利这么好,都已经懒惰了,所以修一个桥花这么多年还修不通。这时候陪同他们其中有一位是美方的美国人,他大致听明白中国人是在笑话他们,他回过来用英语说了一句话,我们修这个桥是为了让它永续的存在,你们修很多的桥,修你们的基础设施是为了再建它,再修它。

我们对房地产有一些了解的朋友可能就会有一种会心的感觉,我们过去的二三十年,我们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好,我们的城市建设也好,我们的房地产发展也好,快速发展,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我们在走进西方的很多国家时,我们看到很多建筑时,你可以问它存续了多少年,有的可能是三十年,五十年,七十年,甚至百年建筑,还在积淀着很多的文化。这是不同的价值观。

反过来看中国,我们有多少的建筑是能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能够经得起你所在城市的公众视线的考验。我接触房地产的时间比较长,很多房地产商都不敢或者不愿意或者不好意思住在自己建的小区里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建的东西很难去让他们自己觉得是骄傲的,是住在这里开心的,是安心的。

所以,我想我们在充分地来认可中国经济的高增量的时候或许要意识到,我们的GDP虽然增长很快,但是里面有大量的水分,大量的无效,大量的重复,大量的建了以后反复拆,像拉链一样的反反复复的情况,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的经济在很多方面是不那么用心的经济。换言之我们说中国经济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那么也就是因为我们在这样的经济产出过程中,并没有想得那么深远,并没有规划得那么合理,我们并没有制作得那么精良,并没有那么好的流程,所以最后我们要不断地交学费。

从这个故事要讲今天中国的宏观经济,最近这五六年的时间,如果关心中国宏观经济的话,我们从经济跟金融这两个角度来看,你能看到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是经济下行,利率上升,去年很明显,大家都说钱荒,做房地产的说到哪里找钱,很多人都在帮基金、民间融资银行打工,从全球经济上来讲,经济下行过程中利率不断下行,经济上去可以承担更高的资金成本,利率可以上升。经济已经在下的时候反而利率在上升,这个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我们每一年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从银行信贷角度也好,从整个社会融资角度也好,都要远远高于GDP的增长,也要高于GDP+CPI一起的所需要的所对应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换言之我们要用更多的投入才能够换得这样一个产出。这说明我们经济一定有某种方面存在问题,我们经济内心的效益是不行的,你要不断地往里装投更多的钱才能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我给大家举几个数字,在2007年时,每新增一块钱的经济产出,GDP增长一块钱,在投资上来讲需要投一块钱,今天我们要新增一块钱的GDP的增长,我们需要投三块钱,有三块钱的融资的总成本。拿去年来讲我们GDP从前年的40多万亿到53万亿,增长了八九万亿,我们整个社会融资的融资是17万亿多,你增长了7万亿左右的GDP需要总共的融资容量17、18万亿了,这个增长的速度,社会融资总量占整个GDP比重相比增长越来越快。所以从2009年到2013年这几年的时间,整个中国的债务,整个中国经济各个部门总的负债跟经济总的产出的比上升了71%,目前我们非金融部门总的负债相对于GDP的产出超过200%,日本是负债率最高的,日本250%,中国如果按照今天的速度大概在2016年到2017年的时候中国可以赶上日本,成为负债最高的经济体。我们负债在居民这块不高,杠杆力不高,但是在企业这端非常高。

全球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和金融有一个规律叫做530规律,一个经济体在头一个五年里,杠杆率上升30%相当于GDP,后一个五年它的经济就会过得很辛苦。所以我们在今天遇到的这个情况就是这个规律在起作用,我们在前面的五年的时间里面,特别是我们从2008年以后第一次加杠杆,不断地把负债率提高以后,今天我们觉得整个的经济非常辛苦,现在正如我刚才所说,我们整个的非金融的企业负债规模已经占到GDP的201%,我们设定每年还银行的利息7%,我们每年经济产出的14%都要用来付息。这是中国经济今天很大的问题,我们利率为什么高,因为我们每天要还的债太多,企业要考虑还债,资金还是非常紧张。

这就回到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债要负得那么多,还债的压力要那么高,肯定是说明我们的效率比较低,或者说明我们的产品的利用率比较低,我们整个税后的投资回报率从全社会来看是不断下降的,能勉强把资金的成本还上去,让企业能够可持续就已经不错了。我们今天看到中国经济的最最核心的一个焦点问题在于,我们有很大量的资金都投到了不能够创造很高效益,不能够创造很高效率的低效的部门里面去。比如说我们地方政府的很多投融资平台,这个责任不完全是归地方政府,比如说我们的民意,我们都希望公路不收费,各种各样的站都弄掉,你想想看这个基础设施投进去以后没有回收的方法只能是债务越来越高,工程已经开发了不可能停下来,浪费更大,所以你得不断地去投。所以我们大量资金不断投入到基础设施和地方政府的投融资平台里了。

第二个我们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在招商引资,所以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优惠条件,这样的话就使得很多的企业靠它的实际的经营能力,没有办法在市场上竞争,没有办法在市场上存活,但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补贴,有这么多的优惠政策,他算算帐可以活下来,单个一个开发区、保税区各种各样的区,企业在这里投资他觉得核算,可是三年五年以后,全国各类同类型的产品起来以后,就发生总量过剩。经济过剩成为今天中国很大的问题。有很多的钱又投入到这样一个僵尸型企业或者类僵尸型企业,整个社会需要很多的资金,社会的供应量也很大,但是因为投入的地方没有产出,投进去的地方赶快还债,赶快发工资就不错了,没有办法去创新、研发,最后导致钱在企业里面都是死钱,因为弄进去一点就还债了。

这个很像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破灭以后日本的情况,它的债务是真实的,每一年都向他要还本付息,他产出的能力和效益是不行的。如果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今天之所以出现经济下行和利率上行是因为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到低效的平台,僵尸企业等等,我们未来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非常显然,我们一定要创造一个新的环境,让我们的资源配置在这些能够有更好的产出效益的部门里面去。这些部门包括我们应该更多地让资源从很多的农村配到城市,有一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到城市,给更好的待遇,城市的产出比农村产出要高,我们未来的动力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

未来动力我们现在讲到的整个非公有制经济,或者民营企业如何降低它的门槛,因为它有更好的效率,让它进入过去不准备进入的领域里面去,国企改革降低门槛,让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更大的发展,因为他们可以让资金,如果得到了同等的资金条件会可以更好地产出效率。这已经看得很明白了,所以李克强总理这一任政府不断简政放权,不断压缩政府的审批,本质上是要提升中国企业自身的动力和活力。

所以我们如果把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能够理解清楚的话,中国未来五年、十年,中国有没有很大的希望,归根结底意义上,不能够再像以前那样靠政府去扩张它的需求,靠信贷、靠社会融资更多地去膨胀,走一条卡恩斯或者类卡恩斯,不断投资的需求拉动GDP的增长,这个投资驱动拉动GDP增长以后不产生效益,不能再走这条路了。要从需求端回到供给端,提供商品跟服务的生产部门,让他能够包袱更轻一点,创造出来的东西更有价值一点,能够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激发出这个消费者潜在的需求。从需求膨胀走回到供应革命,让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生产出好的东西来,让他们创造出适当的价值来,这样整个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超发货币的压力就降下来了。同时如果有更多的资源从低效的部门慢慢配到高效的部门里面去以后,整个经济的运行就不再是一种外延式的扩张,而是内伸的动力和价值,这样就不需要那么高的资金供给了。整个利率上升的压力也就变小了,企业的资金成本的压力也越来越小。

这是我们已经看得到的简单的,从宏观分析中国经济的模型,最后的结论就是,中国经济要想摆脱目前下行而利率上行的被动局面,要靠我们微观上的经济主体,我们的企业要从低效的企业变成高效的企业。这就回到我们的微观层面,我们的企业如何能生产出好的东西,这是关系到中国未来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全球五百多种的工业产品类别,现在中国有220种全球第一,这些总的产品加总在一起所创造的利润非常少,在国外我们的经济是一种流汗的经济,而不是一种聪明的经济,你创造的价值很低,非常累,需要不断的消耗跟多的资源,以前可以消耗,但是今天中国经济的规模技术如此之大的时候,你的资金、资源、环境各种各样都不能供给了,所以这条路走不通。

回到我们的企业来说,我们的企业怎么能生产出更好的商品和劳务,我们的企业怎么提升它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今天所有人都要思考的问题。我之所以认同星河湾用心的精神,是因为在我看来,用心真正地在每一个环节流程里面,千方百计地创造让消费者满意,甚至超越他想象的价值,这是我们在微观意义上走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很多人都说市场不景气,很多人都说市场的需求没有那么旺。2008年12月时,美国有一个企业家英特尔邀请中国的企业家访问,有一天晚上参加完他们的宴会回酒店。在旧金山,我们知道在美国他们没有像中国这么声色犬马,晚上都很安静。晚上走的时候开车路过看到一个地方排队,转弯排队,我当时说这个时候怎么还有人排队?以为都很安静,结果陪同我们的人就给我们介绍说,iPhone2第二天要开售,每个人只能买两个,你的驾照可以买,你如果帮你的朋友买的话,你可以拿他的驾照号只能买两个,感受非常强烈。大家都说需求不行、没有需求,但是如果你做出来一个非常创新的,用心的一个好的产品,供给可以带来需求,需求可以诱发供给,但是好的供给本身创造了需求,而这个需求在你以前你是想象不到的,因为你没有想象到你有这样的需求可以跟这种方法来满足。

我们看好的供给是非常非常要紧的,非常非常要命的。就一个一般性的产品,可能它总是觉得市场在过剩,市场是匮乏的,但是对于一个好的产品来讲它会让你排队让你惊喜,因为你创造出来一种新的价值。

我们最近刚刚过去的春节,可能大家都会觉得在微信上发红包很流行,在座很多都参与了。微信在过去一两年大行其道,我最近在看微信的报道,对我比较感动的一个例子是最早腾讯公司的七个员工之一,其中创始人之一,他非常非常有财富有价值,腾讯从3万多上市到现在550,150多倍,非常有钱。他长期租了一个房子就在腾讯办公楼的旁边,他这么有钱为什么租一个房子住在公司边上呢?因为腾讯第一代的QQ的产品,服务器的产品代码是他写的,他怕有问题,特别是在早期的时候很容易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出现一个问题的时候,他用最快的速度立即改,他怕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他就租了很久,一直到有很成熟的团队和服务器端很稳定的时候他才没有住在那里。

现在互联网是因为它对需求的响应速度、改进速度更快更强,因为在互联网上这个不行马上要到别的地方去了。腾讯今天在这点上的成功,他用最快速的方法回应消费者是分不开的,这个跟财富无关,他就有这样的决心跟意愿。

最后我想跟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今年早些时候在微信特别流行,立志要在星河湾做经理人的要看看,是身价15亿和月薪5000元的差别,献给正在创业和就业的朋友。这个故事讲得很简单,有两个大学同学,一个很用心,一个人不太用心,经过若干年以后,一个现在已经有15亿的身家,一个是在当月薪只有5000块钱的工程师。这故事的主人翁我认识,我在广东认识的,以前在小霸王,现在在金正,其中一个故事的主人翁创办了金立公司,当时比他还聪明能干的,他的一个大学同班同学,几次交集在公司里面后来是这样一个情况。故事核心是你有没有一个习惯,你用不用心,你注不注重一个细节,还是很随便地对待一个事情。在长期检验之后,差别是天壤之别。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类似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案例会非常多,所有人都可以从这里面去非常深切地感受到在一个市场经济的环境里面,在有那么多选择的环境里面,在有那么多机会可以放大你的人生价值的环境里面,你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态度,你选择一种什么样的职业态度,你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纹理,最终决定你的命运。

最后用一句话跟大家分享,你要去真正地实践驾驭掌握需要你的一生,希望你们在星河湾好运,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用心的时代意义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4-02-23 09:57:00
2月22日下午,星河湾“最用心职业经理人计划”入职培训第一堂大课在沈阳开讲。星河湾“最用心职业经理人计划”导师、《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秦朔做了主题为“用心的时代意义”的演讲。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