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闲置 大龙地产屡用“闲钱”理财生息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1-27 09:45:00

资金闲置折射拿地困境

闲置购买理财产早已成为上市公司经营闲置资金的一种习惯动作。中国房地产报统计发现,2014年1月以来,A股大约有45家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其中,非房地产板块公司双汇发展(000895.SZ)共计购买了15.8亿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

不过,近期上市房地产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并不多见。亿翰智库房企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化东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置评说:“大部分上市企业都是偶尔购买,诸如大龙地产这样长期持续购买的情况十分少见。”他判断说,出现类似情况只有两种情况:一是鉴于行业集中度渐高,大龙地产可能萌生退意,离开房地产市场。第二种可能是大龙地产目前正在处于寻觅或等待项目的窗口期,为了不让闲置资金产生不必要的财务成本,所以频繁购买理财产品。而大龙地产用手里的“闲置”现金购买理财产品正折射出其土地储备缺乏,又拿不到地的尴尬。

对此,前述大龙地产高级管理人员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表示不认同“拿不到地”的说法,他表示大龙地产目前正在寻找合适的项目,“资金放着也是浪费,不如发挥其最大收益”。

他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目前大龙地产正在关注北京顺义的一些项目。“但是能否拿到,一是看市场的总体情况,二是看我们自身是否适合操作。”然而,愿望并不等于现实。在行业开发门槛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型房企普遍面临着能否持续发展的困境。

张化东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分析说:“现在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房企未来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差。”他认为,一些中小企业的手中只有少量土地储备,随着时间推移,存货慢慢耗尽,却由于高地价而无法持续收储。“最终结果只能被淘汰或被收购。”

回归顺义不易

目前大龙地产所持有的项目大约为6个,其中包括黑龙江满洲里项目,广东中山市项目以及北京的若干个项目。“我们的战略定位依然是回归北京顺义。就目前来说,全国布局已经明显不适合我们,所以大龙地产一直提出要深耕顺义区域。”前述大龙地产高级管理人员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说。

2012年末,北京市顺义区加快了由临空经济区向首都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的转型升级。前述大龙地产高级管理人员认为,“顺义的城市基础以及发展潜力都值得预期,但是立足当地应该是一个合适战略。”他说,大龙地产隶属于北京市顺义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且在当地建设有大量项目,因此可以借助这些优势着力开发顺义区域。

然而,北京土地价格的飙升使得大龙地产回归顺义的梦想变得并不轻松。

根据最新消息,2014年1月份顺义区赵全营镇镇中心区E1-02等地块被北京万安汇鑫和北京锦富鸿翔联合体以21.75亿元成交,并将配建建筑面积不少于2.93万平方米的“限价商品住房”,房屋销售限价为7500元/平方米;以及配建建筑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的“自住型商品房”,房屋销售限价为14000元/平方米。

从2013年末至今,顺义住宅地块溢价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去年末,顺义的部分地块曾经达到楼面价20000元/平方米。这个价格已经与顺义的新房价格持平。

前述大龙地产高级管理人员对北京的土地价格进行置评时说:“自从三四线城市市场跌落低谷,大型房企开始回归北京。比如媒体前段时间一直报道的恒大地产,其回归直接导致北京部分区域土地价格攀升。这样的情况确实让我们很难在北京城区取得地块。”“深耕顺义并不代表要放弃其他区域。如果在外地有合适的项目,大龙地产也会选择参与。”“尽管现在大型房地产开发商正在回归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市场低迷。但是我们不会退出房地产领域。”他说,大龙地产对未来整个房地产行业并不悲观。

然而,整个房地产行业的不悲观不等于所有房企都能生存下去。一些中小房企的生存状态其实并不乐观。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对2013年A股上市房地产企业年报统计发现,部分中小房企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它们没有将自己手中的闲置资金进行理财交易,但是盈利赤字足以说明中小房企的生存现状。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资金闲置 大龙地产屡用“闲钱”理财生息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1-27 09:45:00
土地价格的飙升、开发门槛的迅速抬高使得一部分中小房企面临尴尬境地:通过公开市场正面拿地越来越难,没有项目开发使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问题,是继续坚持还是多元化转型成了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