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自住型商品房 北京开发商抢地重心南移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4-01-27 09:36:00

“鲁能地产目前尚未出现明显的南移倾向,但这对北京土地市场将会产生一定影响。”戴德梁行华北区研究部主管及助理董事赵岩认为,以前房地产市场除了高端就是低端,自住型商品房介于两者之间。针对不同的需求供应多样化,商品房市场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少。而对企业来说,北京的“刚需”人群决定了自住型商品房可实现快销回笼资金。但这也在无形当中加大了企业的操作难度,因为这要求房企更多要在产品设计包括材料采购等源头做好充分调研。

按照北京市房协副秘书长陈志的说法,2014年北京将推出5万套自住型商品房。这仍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北京抢地。

2009年~2013年的5年时间内,房山区有3年的建设用地面积超过百万公顷,其中2009年、2010年、2013年3次位居全市住宅用地成交量首位,大兴区则在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4次位居第二位,另外,丰台区由于距内城较近,土地相对饱和,所以住宅用地的供应量也曾在2011年位居首位。

亚豪机构副总经理高姗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城市规划重点的转移现已成为土地供应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从2009年第一轮南城计划开始,以房山、大兴、丰台为主力的整个南部就步入了飞速发展轨道,伴随着区域建设速度的加快,区域也提供了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这直接带动了楼市供应结构除向五环外偏移外,也在南部近郊占比持续走高。

“在第二轮南城计划与3900亿投资的持续刺激下,南城发展将进一步提速,土地市场南移的供应结构将在未来2~3年内进一步明显。”高姗说。

房企舍利扩张成王道

“目前在北京已很难拿到一块纯住宅用地,这种市场变化的最大影响就是企业利润的下降。”赵岩说。

业界粗略计算,丰台南苑地块自住型商品房面积已接近总住宅用地面积的90%,加上配建学校成本,地价成本达2万元/平方米,自住型商品房的销售限价为2.2万元/平方米,附近的顶秀欣园、鑫兆雅园等小区二手房售价约为3.5万元/平方米。

严跃进认为,配建模式下,很多房企目前仍不习惯。早前有分析认为此种政策(配建模式)是搭售行为,导致诸多房企对此持抵触态度。但后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强化,开始持抵触态度的房企逐渐转变态度并接受现实。而一旦当大家形成共识,各房企间就会呈现争先恐后的拿地动作。“在某种权衡下制定新的拿地方案,在完成公益性目标的同时,借商住项目盈利,现已成为2014年北京房企的主流思想。”严跃进进一步分析道。

亚豪机构分析指出,作为一线城市之首,北京的楼市走向与调控方针一向对全国具有指导性意义,这种特殊的地位也导致了北京土地市场不可避免地掺进了越来越多的政策化导向。而自住型商品房的介入,也让北京的土地出让方式与竞标规则发生很大变化:纯住宅用地越来越少,需要捆绑各种配建的综合性地块却越来越多外,北京土地市场现已转向血拼政策房与自住型商品房面积的时代。未来只有顺应政策导向,积极配合政府做好民生性住房的房企,才能在这种竞价规则下成功拿地。这需要房企牺牲部分利润空间、积极转变经营策略,这其中只有具备良好政企关系、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房企才能占据先机。纵观2014年已成交的11宗住宅用地,包括金隅远洋万科绿地、金地、鲁能等在内,上市房企、国企及央企无不占据了大部分席位。

郭毅认为,在未来项目的开发思路上,房企的产品线与营销策略也正在发生变化,以自住型商品住房取得拿地资格,实现高周转,再以配建的纯商品住宅与公建部分形成高端、商住、商办等产品,在平衡利润率的同时,还可形成差别化产品线以分担风险。由此判断,资金与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对不同产品线、客群的精熟驾驭能力,或将成为未来房企必须具备的专业能力。

“对于众多像恒大一样,想进军北京市场的外地房企来说,以自住型商品房用地为首块跳板,先牺牲一定的利润空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再谋求突破,不失为一条相对快捷的进京之路。”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借力自住型商品房 北京开发商抢地重心南移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4-01-27 09:36:00
1月15日,鲁能地产斥资42.4亿元,外加配建6.9万平方米自住型商品房的条件,在北京市丰台区成功摘得丰台南苑地块。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