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福州厦门与传统意义的一线城市还有距离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12-19 09:35:00

我省城市一直与“一线城市”无缘。而近日某媒体公布了中国城市分级名单,我省的厦门、福州入选一线城市,泉州名列二线城市。

此次排名调查范围,排除了传统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其余的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100个百强县,共400个城市分为一至五级。

对于这样的城市等级划分方式,网民们的反应也褒贬不一,专家们则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排名,表达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和建议。

标准不同合理性待商榷在这份排名名单中,“新一线”城市为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福州、济南15个。泉州则入选二线城市,漳州、龙岩、晋江名列三线城市,莆田、南平、宁德、三明名列四线城市。

据悉,此次调查重点是一线品牌进入密度等10项指标的单项排名,综合计算出每个城市的综合商业指数。

对于这份排名,福建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伍长南则开门见山地表示,“每份排名都有自己的侧重点,而且每个指标体系的权重比不一,标准不同,因此可比性太差。”福建师大经济学院副院长黄茂兴也认为,这样的排名合理性有待商榷。

“从城市规模看,厦门、福州都不大,经济总量也小。”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研究员林永健也表示,若是福建范围内的一线城市,福州厦门当之无愧,若是全国性的,这种一线城市与传统意义上的一线城市概念又不一样。

概念上的一线城市,无非是在全国政治、经济等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具有主导作用和辐射带动能力的大都市。主要体现在城市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对人才吸引力、信息交流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交通通达能力等各层面。

“要是概念上的一线城市,福厦进不去。”伍长南直接称,大家普遍比较认可的中国一线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应该说厦门、福州进入二线城市没问题,但是福建的城市综合来说在二线城市中仍属中等。”在伍长南看来,泉州城市规模不大,虽其城乡差距小,城市发展水平却还只能处于三线城市。

排名侧重商业指数不过,对于这份排名,专家们也表达另一种情况下的合理性。

“这排名应该差不多。”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表示,即便福州、厦门迈入一线城市,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还是有差距,恐怕仍算中下等。

王开明称,对于一线城市,国家没有特别的规定,福州、厦门这几年的发展也挺快的。只是福建的城市规模都小,整体偏弱,因此我省在构建福州大都市区和厦漳泉大都市区,以此提升整体竞争力。

“新的一线城市中,从省会城市以及经济特区角度看,把福州、厦门放进去也说得通。”林永健表示,面对新的排名,对于提升福州、厦门的知名度有利,但心里要有数,福州、厦门并不突出,还是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仍要做大做强。伍长南也表示,如果一线城市数量很多的话,把福州、厦门放进去也正常。

不过,林永健提出,这个排名侧重商业指数,福州、厦门恰好有些优势,但这不是经济指数,并非考量城市的综合力。若从综合指数看,福厦远远不够,即使进入一线城市,仍处于初中等,而非高等。

专家建议细化区分度9月份的时候,网上就公布了一份排名,厦门排在“二线强”,福州则排在“二线中”,但此次福厦则一起跻身“新一线”。

对此,上述专家表示,排名不同,可能每次依据的排名标准、打分指标体系不一样。其实这个排名无所谓,也可以作为参考。

据了解,此次城市综合商业指数是这样计算的:(一线品牌进入密度名次+一线品牌进入数量名次+GDP名次+年人均收入名次+211高校数量名次)×0.2+(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名次+机场吞吐量名次+外国领事馆数量名次+国际航线数量名次)×0.8=城市综合商业指数。根据综合商业指数从低到高,对400个城市全新分级排位,指数越低则排名越高。

“其实,不能光看排名,而是要真正看到这个城市的综合实力。”黄茂兴表示,重在分析问题所在。建议在阶梯式的排名中,处在前面的要有一定的区分度,不能“一锅端”,否则难以体现各个城市的优势和不足所在。

(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专家:福州厦门与传统意义的一线城市还有距离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12-19 09:35:00
我省城市一直与“一线城市”无缘。而近日某媒体公布了中国城市分级名单,我省的厦门、福州入选一线城市,泉州名列二线城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