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与创新纪实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11-01 15:00:00

    如何防止工商资本下乡“圈地”?

    ——设置系统严谨的流程;提高拿地“门槛”,创立“风险抵押金”

    8月中下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武汉白马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绍南刚从地里回来,虽已年逾花甲,但晒得黝黑的脸膛让他显 得分外矍铄。他告诉记者,以前只是小打小闹地租种了几十亩地,从2007年开始放手大干,在江夏区白马头村、三门口村、白衣安村等五个村子流转了2700 亩地种小麦、红薯,1150亩水面养鱼,还有1000多亩山林种树。这些村子都位于丘陵地区,光平整土地就投入了几百万元。

    提起土地流转,王绍南说他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以前最怕随便毁合同,现在流转程序公开透明规范了,感觉更有保障,可以大面积开发,放心投入。二是现在拿地门槛比以前高多了,要不是真心投入农业,审查程序没走完就会被筛下去。”

    2007年是武汉市土地流转工作的一个分水岭。这之前,“口头协议、私下协议、君子协议”居多,即使签订简易合同,也很少涉及承包 方和受让方的权利义务、合同变更解除、违约责任、解决纠纷方式等重要信息,往往容易导致纠纷扯皮等现象。从这年开始,武汉市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 营,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规范制度,应用了统一的合同,建立了系统的流程。截至2013年6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62.5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52.97%,远高于全国平均流转比例。

    “土地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得行政干预、强迫流转。”武汉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 局长李贤明告诉记者,在严格遵行“四个不得”要求基础上,为最大限度杜绝改变农业用途和与民争利的现象,武汉市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一方面“鼓励和 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同时又“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

    记者了解到,武汉市将农业发展空间划分成禁止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三个区域。经过审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在“适宜 发展区”和“限制发展区”推进,而将位于城区、城镇化规划建设区和森林、绿地、湿地等重点环境保护空间等列为禁止发展区,从根本上断绝工商资本下乡“圈 地”的利益驱动。

    对于大规模土地流转项目,制定了事前、事中、事后一整套的审查跟踪督导程序。“为了防止资源浪费和损害农民利益,首先要对受让农村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营业主及经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保测评、土地管理、产业发展规划及资质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资信、项目经营风险等情况进行 严格审查评估,同时要求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流转交纳‘风险保证金’,这些规定都提高了准入‘门槛’。”武汉市经管局土地科科长王文才介绍道。

    “风险保证金”数额多少,作用如何,怎么返还?据称,“保证金”数额一般是流转土地年租金的1~3倍。收取“风险保证金”的目的一 方面是防止企业因经营不善而中途退出,影响农户的租金收益;另一方面防止企业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用作处罚金;还有就是防止企业对土地从事掠夺性经营,损坏 地质,保证金可作为土地复耕费。“保证金”由各经管站的“双代管”账户进行代管,公司企业在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情况下,5年后逐年返还直到合同到期全额退 还。

    武汉市严格统一了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对流转双方权利、义务以及流转年限、面积、价格等进行明确,在流转价格方面提倡实物折价,并对 土地利用效率、征占用、退出清算、抵押贷款等事项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同时严格前置审查程序,实行“申请—协商—审查—签约—核准—监督—备案”七步骤。

    前置审查规定,城镇工商资本流转土地投资农业,需提交前置审查申请表、流转双方签订的流转合同、项目实施方案等资料,委托流转的农 户必须有本人写出的委托书,为了防止代签,除了签字、手印外,还要附上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对于部分业主流转土地中连带承包集体“四荒地”的行为,还需提 供村民大会决议及有效承包合同,合同中必须注明集体收益保障型条款。

    工商资本在开发过程中改变土地用途,呈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怎么办?市、区、街(乡、镇)按照项目规模对工商资本农村土地进行 农业开发程度进行全程监控,并明确规定,土地征占用土地收益归承包农户所有,承包土地不纳入退出清算范围,工商资本进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需经过出让 方承包农户和村集体的同意。

    “除了在程序上防范风险,也希望通过经营模式创新来杜绝‘圈地’行为。”王文才说,他们鼓励工商资本不直接租赁农户承包地,而是与土地股份 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或家庭农场联营,工商资本主要从事种养业产前基础设施投入、种子种苗培育、农资提供、技术指导和产后加工、销售等服 务,农民进行生产并分享利润。

    白衣安村书记兼村主任袁以洲告诉记者,丘陵地区种地产值低,而一个劳动力在外一年少说也要收入两三万元,不少村民索性把地一撂,就 出去打工了,村里4000多亩地,荒着的有八九百亩。“现在村里总共流转了土地1000多亩,企业和合作社联营,不但挽救了撂荒地,还大大提高了土地产 值,同时又解决了老弱病残的本地就业问题。”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武汉市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与创新纪实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11-01 15:00: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