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的“欧洲棋局”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10-28 14:44:00

    被称为“李超人”的李嘉诚就像一个风向标,预示着经济趋势和财富方向。看似单纯的商业行为,在李嘉诚的首富光环下,一切都变得意味深长。   

    日前香港富商李嘉诚接连出售上海、广东及香港资产,预计套现数百亿港币。这位连续15年坐在华人首富交椅上的商业大亨的抛售行为像是一颗信号弹,令市场哗然,业界纷纷揣测这一举动与国内房地产泡沫相关联。连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石也在微博上写道,“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的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观察近几年李嘉诚的投资动向便不难发现,长和系正逐渐将大量投资放到欧洲市场,并陆续从多个内地以及香港投资项目中退出,引发“撤资”、“弃亚投欧”的猜想。   

    抛售百亿资产   

    尽管多家潜在买家竞相争夺,但出人意料的是日前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停止出售旗下的商超旗舰店百佳。公告称,公司决定目前不会以私人交易的方式出售百佳超市业务,原因在于公司在完成有关出售百佳超市零售业务的初步策略性评估后认为,此刻通过私人市场交易出售百佳,将不会为公司股东带来最高价值。市场人士分析,当前国内零售行业正处于相对低迷期,喊价三四十亿美元的百佳资产可能没有收到理想的买家出价,停止出售后未来或转为与屈臣氏捆绑上市。   

     近段时间以来,李嘉诚动作频频,旗下资产频频出手或分拆,通过对香港、内地、欧洲等区域的商业布局调整,李嘉诚的全球化战略步伐加快。   

    根据和记黄埔8月份公告披露,由和记黄埔与长江实业各持50%权益的东方汇经中心已经觅得买家,其中钻机集团有限公司(为光大控股持有)将收购项目6%的权益,另有两家离岸注册公司HYZL Development Co. Limited与HYZL Investment Co. Limited将收购剩余94%的权益,该项目售价为89.5亿港元。到当月29日,李嘉诚旗下公司长实、和黄再次筹划将各自持有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各50%的股权出手,总交易金额达到30.3亿港元。这两项交易额共计119.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百亿元。   

     看似单纯的商业行为,在李嘉诚的首富光环下,一切都变得意味深长。   

   “刚开始很震惊,毕竟被称为‘李超人’的李嘉诚就像一个风向标,预示着经济趋势和财富方向。但是冷静分析,布局欧洲是因为当地比国内的投资时机好、机会大、收益高,根本动机还是趋利避害,是正常的投资行为。”著有《全球商业一百年》、《中国顶级CEO的商道真经》的财经作家陈润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分析道。   

    为什么偏偏此时频繁出售国内资产?以李嘉诚目前的商业地位,近期的抛售行为被市场解读为国内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前兆。资料显示,东方汇经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333号,东面正对“上海中心”,项目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目前尚在建设中,预计将在2014年竣工。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已跃居高点。李嘉诚此番抛售行为像是一种“见好就收”的投资选择。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内地及香港资产价格处于高位,而英国等欧洲资产处于低点,正是企业家“逢低西进”的良机。在陈润看来,这次抛售行为主要是对商业地产的担忧,这几年国内商业地产投资过度狂热,非专业公司很难快速收回成本,一旦定位不准策划有误就会陷入困境。而李嘉诚是在行业饱和之前提前离场,至少能卖个好价钱。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认为,李嘉诚此举首先还是商业上的考虑,为了给和记黄埔抄底欧洲市场筹备资金。“出售内地写字楼等地产项目主要是在商言商,但与香港贸易自由度缩减及地产霸权问题也不无关联。”他说。   

    不久前,李嘉诚遭遇了香港历时一个多月的码头工人罢工运动,最终和记黄埔方面迫于压力加薪9.8%。而随着香港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地产霸权”的声讨也令港商倍感压力。“有人喊出地产霸权,把矛头对准了地产商,李嘉诚当然首当其冲,甚至有人说香港变成了‘李家城’。”刘远举表示。   

    尽管长江实业相关负责人出来澄清,公司是出于稳健的投资考虑,出售上海、广东及香港资产,“今天卖出去,明天价格合适还可能再买回来。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但李嘉诚家族在香港投资遭遇新的压力与挑战已是不争事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此前直言,“李嘉诚对香港的天然气、水、电力、港口、零售业等行业的垄断,极大地损害了香港地区消费者的利益。”以至于部分香港社会团体甚至要求特区政府开设“李嘉诚税”(包括资产增值税、股息税和累进利得税),试图借由税收来消减贫富差距的问题。“这正是我多年来加大海外投资的原因,树大招风,引起社会仇富很正常。既然大家不愿意看到我垄断香港,那我就去欧洲、北美等地投资。”李嘉诚回应道。   

    加快欧洲布局   

    通过出售国内资产,腾挪出来的巨额资金为李嘉诚开拓欧洲市场作了铺垫。   

    其实,李嘉诚的欧洲布局早已开始。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花去80多亿港元收购Organge公司,7年后以1000多亿港元卖给一家德国钢铁公司,利润达千亿港元。“低买高卖”正是李嘉诚投资的一大特点。而目前欧洲资产价格相对偏低,需要大规模投资提振经济,成为华商“低价买入”相关资产的好时机。   

    事实上,李嘉诚近几年的投资“棋局”已经逐渐从亚洲进入欧洲,并陆续投入了4000亿港元。另有数据表明,长和系近几年在欧洲市场投入金额高达1500亿港元,涉及电讯、基建、港口、零售、能源等领域。和记黄埔去年年报数据显示,欧洲业务的营业收入比重已逾四成,香港业务比重则跌至16%。有意思的是,李嘉诚尤其偏好英国市场。到目前为止,李嘉诚旗下公司已经控制了英国大约25%的天然气、30%的电力和7%的供水,以至于英国媒体惊呼,“李家要买下整个英国!”   

   2010年以来,和记黄埔加速海外市场布局。公开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长和系总共在香港和内地以外完成了10笔收购。典型的收购事件包括2010年李嘉诚旗下公司出资90多亿美元收购英国电力网络业务EDF Energy的电网资产;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陆续购入英国自来水供应及污水处理公司Northum brian、英国天然气公司威尔士和西部公用公司等。而今年以来,李嘉诚投资欧洲的热情不减,旗下公司先后收购了爱尔兰O2电讯业务、荷兰废物转化能源公司AVR、新西兰废物管理公司Enviro Waste等。光今年上半年,李嘉诚便完成了四宗海外收购,约合249亿港元。   

    经过前期的市场铺垫,李嘉诚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回报和预期较佳。和记黄埔今年的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核心盈利为120亿港元,超过市场预期的109亿港元,同比增加24%。得益于英国配气网络WWU首次入账收益和欧洲电讯业务陆续改善,其中欧洲市场业务收入同比增加约7%,对集团的收入贡献由去年上半年的41%,上升至43%,超过我国香港和内地的利润总和。而香港地区的收益同比仅微增0.3%,对集团贡献为15%,比重同比略为下降。“李嘉诚在香港和内地的商业地位还无人可以撼动。但他必须在自己手上做好全球化布局,这样下一代接班才更顺利,才能把家族企业做得更大。”陈润称。   

    钟情基础设施   

    几经商海沉浮,这位以生产塑料花白手起家的商界大佬目前掌控着20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万亿港元,业务遍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行业上看,李嘉诚对基础性的、资源性的行业很感兴趣。为进行全球布局,他未雨绸缪砍掉相关零售和地产项目,选择进入欧洲市场的电讯、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领域,基本上都是资源型投资,也是风险比较低而回报非常高的投资领域,但对互联网、新兴领域、金融领域关注偏少。   事实上,李嘉诚在英国等地所做的投资大体是他几十年来在我国香港和内地所从事的领域,甚至连操作手法都大同小异。“他是一个稳健、务实型的商人,对于互联网金融等领域还是留给下一代去完成。”陈润分析道。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商贾巨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近日表示,“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不再属于李嘉诚了。在他那个时代,他真的很不错,但现在已不可能出现另一个李嘉诚……”国内互联网江湖诞生了诸多富豪,这种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   

    作为第一代企业家中的典型人物,李嘉诚时代的商业创富路径已经难以复制。但在市场格局方面,马云和李嘉诚依然具有相似之处。业内人士分析,第一代企业家靠实业立足,逐渐多元化经营形成垄断。而如今国内的互联网行业,依然是垄断巨头的天下,本质并没有变化,马云等人的商业思维和才华不见得比李嘉诚高多少。恰恰相反,李嘉诚那种务实、勤奋、开拓精神,依然需要继承。   

    相关数据显示,1991至2011年期间,和记黄埔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01%,长江实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4.48%。基于投资回报率角度上看,李嘉诚所从事的零售、地产、基建、电讯、码头、能源行业的回报率分别为7%、53%、42%、5%、23%和13%。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李嘉诚善于将竞争过于激烈、低回报率的行业剔除,提升整体回报率,比如抛掉投资回报率仅有3.8%的香港嘉湖银座广场和回报率约3%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不过对于投资回报率仅有5%的基建行业而言,尽管收益偏低但能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竞争者不易进入,容易获得一定垄断地位。这也是李嘉诚偏好基建项目的重要原因。   

    受访人士表示,李嘉诚具有胆大心细的投资风格,先谨小慎微地试验,一旦认准了就大步流星地奔跑,毫不犹豫,并且愿意花十年几十年跟踪一个行业,这正是国内投资者普遍缺乏的企业家精神。而知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则说,“也许李嘉诚的创业模式已不能复制,但其创业精神在当下仍有价值。”   

    尽管长江实业相关负责人出来澄清,公司是出于稳健的投资考虑,出售上海、广东及香港资产,‘今天卖出去,明天价格合适还可能再买回来。只是目前到欧洲投资的机会更多。’但李嘉诚家族在香港投资遭遇新的压力与挑战已是不争事实。部分香港社会团体甚至要求特区政府开设‘李嘉诚税’,试图借由税收来消减贫富差距的问题。

    (来源:新金融观察)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李嘉诚的“欧洲棋局”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10-28 14:44: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