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中心商务区规划11处跨海河通道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6-18 11:20:00

日前,天津东疆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对一批从韩国进口的儿童用水杯、餐盒进行了现场查验。今年前5个月,该局共查验进口儿童餐用产品32批次、15.8吨,货值197.6万美元,查出存在标签不合格问题产品8票。

规划建设11处跨海河通道,桥梁间距约600米,形成六横七纵骨干路网,构建公交主导的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京津城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商务区将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内外交通四通八达,低碳主导立体交通,用科学的规划设计为区域发展提速。

综合交通枢纽迅速辐射周边

京津城际于家堡综合交通枢纽是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系统和其他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枢纽项目,也是中国北方首座含城际车站的全地下综合性交通枢纽工程。于家堡站地下一层为城际铁路,轨道交通B2、Z1、Z4线站厅层,是客流最为集中的区域,乘客可通过本层方便地换乘轨道交通、城际铁路、出租车等交通工具,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不出站换乘。地下二层为城际列车,轨道交通B2、Z4线站台和拥有500余车位的社会车辆停车场。地下三层为Z1线站台,乘坐Z1线可以到达市区文化中心、响螺湾商务区、新区行政中心、开发区MSD等地。目前,于家堡高铁站已完成盖挖区主体,地下盾构累计掘进472.5米,完成掘进总量的21.01%,地铁项目预留空间已经完成主体结构。预计明年该交通枢纽将投入使用。届时,它将和于家堡金融区首批投入使用的商业设施一起,使于家堡地区实现初步繁荣。

中心商务区周边的快速路网还将形成快速路保护环,分离过境交通,禁止区内货运车辆通行。周边的高速公路更可便捷联系中心城区、滨海新区各组团以及北京、河北等周围省市。

立体交通布局

倡导绿色低碳绿色低碳的交通组织模式是中心商务区所倡导的,在于家堡金融区,400万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将呈现出一个立体架构的交通模式。

于家堡金融区地下空间的公共道路总面积近40万平方米,设置有地下人行系统、地下车行系统、共同沟系统、轨道交通系统等。其中,人行系统呈“日”字形,深入地下10米,总宽度30米,其中两侧商业部分各8米,人行道宽14米。“日”字形的地下人行环路串联了高容积率地块的地下停车场,并连接了重要建筑及绿色景观,通过人行系统主环路可串联于家堡金融区起步区35个地块内的80%,通过车库间连接短通道可实现半岛各地块全联通。车行系统沿半岛东西两侧建设南北向地下道路,在重点地块区域设置三条地下东西向连通道,和楼宇的地下车库及南北两个绿地的地下车库相连。在于家堡工作、游玩、办事的市民可将车辆停泊在地下车库,通过强大的地下步行系统及公共交通在区域内活动。此外,于家堡金融区的轨道交通线网密集,半岛范围内规划了一座京津城际高铁车站、两横两纵四条城市轨道线,并形成三座换乘站、两座区间站,车站间平均距离800米。目前,于家堡金融区在进行地下空间建设的同时,也将轨道交通的规划线路进行了预留。此外,中心商务区区域内规划的六横七纵道路主骨架还将提供高效的地面交通网络,地上地下联动,形成立体交通布局。

多处跨河通道间距约600米

海河从海门桥到海河入海口河段长度10公里都在中心商务区范围内,亮丽的海河成为商务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同时也成为制约两岸平衡发展的交通瓶颈。为此,中心商务区规划了11处跨海河通道,桥梁间距约600米,实现两岸无障碍交流。

这11处跨海河通道包括已经建成的海河开启桥、海河大桥、海门大桥,在建的安阳桥、海河隧道,以及待开工建设的于新桥、滨河南路桥、渔船闸等过河通道。其中,海河隧道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首条沉管隧道,将把于家堡金融区与大沽地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把原来20多分钟的路程缩短至1分钟。隧道建成后,不仅不受海河通航的影响,可以24小时通车,更拥有双向六车道,满足更多车辆同时过河。目前,海河隧道已经完成箱体和南端引路工程,正在进行于家堡隧道进出口的施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贯通,届时将陆续开始机电安装,强弱电、信号、通讯等附属工程的安装、调试,明年全线通车。

(来源:每日新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天津滨海中心商务区规划11处跨海河通道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6-18 11:20:00
日前,天津东疆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对一批从韩国进口的儿童用水杯、餐盒进行了现场查验。今年前5个月,该局共查验进口儿童餐用产品32批次、15.8吨,货值197.6万美元,查出存在标签不合格问题产品8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