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房地产业 千亿热钱流向一线城市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5-21 16:08:00

房地产业

在每天人潮熙攘的深圳罗湖口岸,通往香港关口楼下成排的便利店里,表面上只售卖饮料或者电话充值卡等商品,但熟悉的客人都知道,这些几平米的小店主要生意却是换汇。而通过一些往来内地和香港的大额资金掮客们“蚂蚁搬家式”的换汇正是热钱流入国内的渠道之一。

因为存在着这样隐秘而难以统计的通道,进入中国境内的热钱是难以直接准确计量的。不过业内人士根据粗略的计算公式,即新增外汇占款扣除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额度即为热钱数量,保守估计进入中国境地的热钱有近千亿美元。

如此体量的热钱,藏在何处?

全球降息热钱盯上中国2.4%,这是今年4月份中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同比增幅,较3月份有所上升。央行出于对物价反弹的忌惮,让市场上的降息预期逐步降温。

而就在这个物价数据公布之前,最近的一周多,全球多家央行相继宣布降息,包括欧洲央行、澳大利亚央行、韩国央行等重要经济体纷纷进一步在货币政策上采取宽松态度。相较而言,中国央行的坚守,显然对于热钱是极大的诱惑。

而中国4月份外贸数据则成为热钱流入的一个参考指标。今年4月,中国出口增速超出市场预期。数据显示出的外贸“虚高”情况,显示出热钱可能借道“出口增长”流入中国境内的套利活动仍在进行当中。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5月,今年以来人民币已升值1.5%。这也意味着年初进入国内的热钱,只要通过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相对美国更高的储蓄利率,就能在半年内至少于中国境内获得3%的无风险套利收益。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热钱专家黎友焕此前表示,热钱流入中国,即使趴在国内银行不作任何投资,就凭利差和汇差的获利比率,就有当前投资工业利润不可超越的获利空间。

目前,在短期降息与否不太确定的情况下,凶猛的热钱可能将继续利用人民币升值和利差两大优势,通过外贸进出口等通道流入中国,即使中国央行未来跟随全球步伐降息,同时中国海关和外管局加强对于进出口和国外资金流动的监管,但在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稳定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情况下,没有资金不在觊觎中国带来的赚钱机会。

流向一线城市房地产

在热钱流入几无疑问的情况下,热钱流向何方受到关注。由于股市表现不佳,房地产市场成为热钱蛰伏的一大选择,有专家认为,尽管一季度末国内楼市调控再次全面升级,但热钱很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低调蛰伏于楼市,等待市场回暖带来退出套利的机会。

今年3月最后两天,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直辖市和其他一线城市按规定出台楼市调控地方版细则,加上此前广东公布的调控细则,以及国务院规划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从限购、限贷到税收、信息联网,新一轮调控政策升级为“史上最严”,让房地产市场二季度出现退烧迹象。

多位专家表示,各地都出台了众多手段严密调控楼市,这些措施的出台,压缩热钱进入楼市买房、炒房的空间。首先,各地明确调控目标。针对北京细则中提到的“全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与2012年相比,要总体上保持稳定”,这让热钱的短期获利企图难以实现。其次,限购、限贷进一步严格加强,再次显示出中国政府调控决心,其中上海、重庆等地更是全面暂停第三套房房贷。这些措施对希望“浑水摸鱼”的热钱来说都起到了控制作用。

不过,这些措施还不足以封杀热钱进入房地产的所有通道。黎友焕根据其课题组的跟踪结果发现,一季度热钱流进的依旧是一线城市的房地产,热钱依旧对从房地产投机中获利有信心。

有专家认为,热钱进入一线城市后,往往会以公司的名义购买住宅,因此并不受限购政策的影响。同时,热钱对于商业地产一直兴趣不减,而商业地产基本不在限购范围之内。

一旦热钱大规模涌入,推高这些地方的写字楼价格,将会带动周边民宅价格,导致房价进一步上涨,调控的难度会因此加大,防止房价再次上涨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觊觎房地产业 千亿热钱流向一线城市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5-21 16:08:00
业内人士根据粗略的计算公式,保守估计进入中国境地的热钱有近千亿美元。同时,由于股市表现不佳,房地产市场成为热钱蛰伏的一大选择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