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托起“全景栾川”福民梦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5-17 09:48:00

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明确提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

栾川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近年来,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把乡村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致力建设“全景栾川”,诠释了“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的西南部,有一座风景如画的小城——栾川。这里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栾川模式”,成为贫困山区依靠发展旅游业,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典范。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潮中,栾川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旅游引领的作用,突出乡村旅游的5个功能,即提高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不断丰富和延伸“栾川模式”的新内涵,一幅“全景栾川”旅游富民的壮美画卷跃然展开。

1

以产业为支撑 “土坷垃”变成了“金疙瘩”

4月24日, 2013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暨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在栾川县旅游产业集聚区隆重开幕,来自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西、湖北、陕西、台湾等省份29个地市及马来西亚、韩国、法国、西班牙、智利等多个国家的611家参展商和260家采购商、投资商在此汇聚。博览会上,栾川奇石、根雕、水晶、特色农产品、中药保健品等深受追捧,三川玉米糁、白土柿子醋、叫河高山蔬菜、林下土鸡蛋等颇受欢迎。特色农产品转化成为旅游商品,昔日在农村随处可见的“土坷垃”,如今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发展乡村旅游,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是加快福民强县进程的重要支撑。把农村的生产、生活资料转换成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把农副土特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也有效拓展了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介绍。

栾川

据了解,栾川县大力实施“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优化农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农副土特产品转化成旅游商品,使农业附加值大幅提高,农产品销量成倍增长,实现了农民的致富增收。“土生土长的核桃原来每斤只卖10元,加工成核桃油后,价格就翻了几番,而且还供不应求呢!”潭头镇汤营村村民王古栾满脸的喜悦。

目前,栾川县农业产业化企业和农业合作社已达到430家。培育出福记山寨、黑元土猪、川藤实业等知名旅游商品企业35家,开发奇石、根雕、伊源玉、土鸡蛋等旅游商品300余种,年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累计发展林下养殖企业300余家,年出栏土鸡300万只、土鸡蛋6万箱。通过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和“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分享到了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逐步深入,栾川县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现了生态资源和农业资源的倍增效益。游客接待量由2000年的20万人次,增加到2012年的790.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5000万元上升到2012年的30.7亿元。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全县GDP的18.9%。与之相关的农业、林业、交通、环保、文化及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产业化和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持续提高,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乡村民俗文化得到保护,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县域支柱产业的引领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2

以乡村为依托 山沟沟变成了风景区

漫步于乡间小路,月季、蓝莓、玫瑰汇成了庙子镇的万亩花海,赤土店镇的5000亩油菜花、石庙镇的薰衣草庄园让人心醉,合峪镇一座座造型古朴、色彩和谐的豫西民居建筑带绵延数公里……与之相应成趣的,便是深邃的碧空下,苍劲如黛的远山,山林间如玉带般飘入深处的公路和人们的笑脸。

这是记者在五一前夕到栾川采访看到的绝美田园画卷。

栾川县县长昝宏仓告诉记者:“打造‘全景栾川’,绝不是仅靠几个已经成熟的景区就能实现,其核心在于提升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旅游项目,发展旅游经济,使人民群众成为旅游发展的最终受益者,从而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建设精品度假区。栾川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吸引工业资本20亿元反哺旅游业发展。成功打造道教圣地老君山、地质奇观鸡冠洞2个国家5A级景区和北国水乡重渡沟、森林氧吧龙峪湾、冰雪世界伏牛山滑雪乐园、野趣乐园养子沟、红色旅游胜地抱犊寨5个国家4A级景区,并对景区进行持续提质升级,打造精品度假区。同时,还启动了伏牛山居度假区、伊河源休闲度假区、九龙山温泉度假区、倒回沟避暑度假区等高端度假型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产品种类,夯实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极大增强了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完善乡村旅游要素建设特色城镇。把县城作为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中心,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为目的,在县城实施道路提升改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及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要素齐聚、服务完善的核心功能区。把小城镇作为乡村旅游的集散中心,按照突出产业、凸显特色的标准,把旅游要素融入小城镇建设,实施房屋景观改造工程,发展商贸服务业,打造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旅游风情小镇。栾川乡、三川镇等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成为了栾川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坚持以旅游标准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发展模式,在景区周边和旅游通道沿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使农村环境得到了优化和美化。全县累计流转林地、耕地76.6万亩,建成彩叶林、高山牡丹等苗木花卉种植园6个,农业观光游示范点16个。庙子镇庄子、卡房按照豫西特色,打造生态文化农庄;赤土店镇刘竹、郭店等村种植万亩油菜花海,打造摄影、写生基地;合峪镇柳坪、三里村依托千亩桃林,丰富旅游体验元素,打造桃李观光采摘园;石庙镇观星、杨树坪村引进薰衣草等芳香植物,打造红梨薰衣草农庄。目前,栾川已经成为“四季常绿、四季有彩、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大旅游区。

乡村旅游改善了城乡环境面貌,栾川对外形象更美了。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心情也越来越好了。全县变成了一个大的旅游度假区。宜居、宜业、宜游的栾川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旅游、休闲度假。

3

以农民为主体

庄稼汉变成了旅游参与者

“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观农家景、享农家乐、购农家物”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惬意的田园生活让城里人流连忘返。5月12日中午,记者来到重渡沟8号家庭宾馆,三五桌客人正在翠竹旁饱餐农家风味,女主人也忙得不亦乐乎。她笑着说,“怎么也没想到,农家小院和门前的山沟沟,竟然成了‘摇钱树’。”

“发展乡村旅游,关键是要能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的幸福指数,实现旅游福民,带动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昝宏仓一语中的。

重渡沟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上世纪90年代末,村民人均收入不到400元。今天的重渡沟年接待省内外游客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收入1.3亿元,带动周边乡镇综合收入5.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村里不仅建起了奥斯卡院线电影院、4星级酒店,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拥有了小汽车。重渡沟村富了,潭头、古城等周边村民也纷纷到重渡沟从事竹编、柿子醋等土特产和工艺品加工,迅速脱贫致富。北京、山东、江苏、河北等地客商,也把目光投向了这块沃土。群众参与乡村旅游的方式也不再单单是兴办农家宾馆,而是向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娱乐、商贸等配套产业延伸。

一花引来百花芳,重渡沟的成功开发为全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树立了榜样。目前,栾川县旅游专业村达到25个,农家宾馆总数达1150家,床位3万张。在栾川县34万人口中,直接和间接旅游从业人员达10.2万人,33%的农民就地转变为旅游从业人员。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而且促进了城乡交流,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群众的文明素质。他们通过与游客打交道,思想解放了,见识更广了,市场意识、经营能力、卫生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民开始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不仅穿上名牌时装、手握苹果手机,还在闲暇时涌向广场,唱起歌、跳起舞,尽享快乐生活。以前老百姓见个城里人都会害羞,现在见了游客人人都能当导游,而且怀里都揣着名片,招徕生意。许多人通过互联网掌握信息、宣传自己,用微信、微博与游客互动,真正成为发展旅游的新型农民。

“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也有助于推动山区经济转型,走符合实际、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道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深刻改变,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作为栾川县的“当家人”,樊国玺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独到的见解。

“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战略,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产业。”在北京举办的栾川模式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上,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对栾川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表示肯定。

山绿了,城靓了,村美了,人富了……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热潮中,乡村旅游托起了“全景栾川”福民梦。(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乡村旅游 托起“全景栾川”福民梦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5-17 09:48:00
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切入点。近年来,位于豫西伏牛山腹地的栾川县把乡村旅游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点,致力建设“全景栾川”,诠释了“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