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幸福基业推动产业升级实践受认可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4-17 15:05:00

第一个阶段是“从无到有”,这是中国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升级上所要面临的问题。这一阶段是产业从密集区域向非密集区域,从成本高的区域向成本低的区域进行简单的转移。

第二个阶段是“从有到高”,这一阶段的关键词是“整合”,指地方政府有意识地对产业进行整合,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第三个阶段是“从高到新”。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创新”。“产业的创新梦,就是产业的‘中国梦’。”与会嘉宾认为,创新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政府需要大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文化,给创新者以时间和空间,让产业有机会发育成长。

华夏幸福基业产业升级实践是重要样本

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制造业圆桌会议上,华夏幸福基业在加速产业聚集、推动产业升级等产业促进方面的成功实践,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讨论中,华夏幸福基业的产业升级实践,成为与会嘉宾剖析产业升级难点、探讨“中国制造”升级路径的重要样本。

据了解,作为国内最知名的产业促进机构,华夏幸福基业通过运用多年累积并夯实的资本整合、产业促进、投资开发、城市运营四项能力,日前已在北京周边、东北、江苏等地兴建了多个工业园区,涉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天科技、物联网等多种产业,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架设了可持续发展的软硬件平台,为实现产业的“中国梦”亲身践行。

截至目前,华夏幸福基业在全国投资运营的产业园区达到15个,其旗下正在开发运营的产业新城不仅包括固安工业园区,还包括大厂潮白河工业区、京北生态新区·怀来、北京丰台华夏幸福中心、无锡(南长)国家传感信息中心、镇江科技中心、沈北科技中心等。在成功布局环渤海的同时,华夏幸福基业将产业促进的实践复制到东北,并进军长三角等发达经济地区。

深耕区域经济十年,华夏幸福基业对产业升级规律和路径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理性的认识。近年来,华夏幸福基业组织国内知名产业研究专家对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深入研究。他们深刻认识到,政府、龙头企业、产业促进机构三个要素协同发展,“中国制造”才能加速实现产业升级,产业创新的“中国梦”才能真正实现。

产业升级报告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借鉴

事实上,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华夏幸福基业已积累了超过十年的成功经验。他们始终胸怀“实业报国”梦想,坚守实体经济领域,致力推动产业升级,展现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依托产业新城和城市产业综合体两大产品模式,打造科技孵化类产业园项目。为了共享成功的经验,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会同“中国最高级别智库”——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报告》。

《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报告》,不仅对我国产业升级的宏观背景进行了深入分析,更对美、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产业升级的历程和经验进行了客观剖析,系统论述了中国产业升级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与环境,发达国家产业升级的经验启示以及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观点。报告历时半年多时间编写,并聘请诸多知名机构和专业人士进行了审读。

针对发达经济体产业升级的历程,《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报告》归纳出市场引导型、政府引导型、市场与政府协调引导型三种产业升级的模式。经过科学对比、分析论证,报告提出中国产业升级要从三方面着手: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尊重企业主体地位,激励产业升级;发挥园区集聚效应,带动产业升级。即,坚持市场与政府协调引导型产业升级模式。作为国内有关中国产业升级的首份权威研究报告,《中国产业升级研究报告》为我国产业升级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了“任务书”、“路线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华夏幸福基业推动产业升级实践受认可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4-17 15:05:00
在刚刚结束的亚洲博鳌论坛上,中国“产业空洞化”成为业内的关注焦点,围绕如何破局等话题,业内专家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对华夏幸福基业所进行的产业升级实践予以肯定。专家认为,华夏幸福基业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使企业变成真正的自主创新的主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升级,成功消除“产业空洞化”隐忧、推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产业升级模式是业内参考的重要样本和学习借鉴的成功范例。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