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便利店处于市场导入期 竞争呈白热化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2-07 09:08:00

据《青岛日报》报道,城市经济尤其是夜经济快速发展,催热了便利店这一商业业态。但业内专家表示,岛城24小时便利店业态尚处于初级竞争阶段,亟须从竞争走向竞合,通过整合品牌、门店数量、供应商、人力资源等多种要素做大做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欢迎光临!”

近日,记者一走进漳州二路一连锁便利店,便感受到了店员的热情。近200平方米的店面宽敞明亮,充满质感的咖啡色货架上,食品、饮料、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琳琅满目,还有各种报纸杂志出售。往里走是休闲区,顾客可在此吃饭、休息、读报,还可享受到自动取款机的服务。一面新闻墙上贴满了顾客留言,署名为chris的顾客写道:“第一次下雪,第一次在便利店喝到现磨的咖啡。这里就像家一样温馨。”

正午时分,店内人气十足。“从家步行到这儿五分钟,买东西很方便,结账也快。早餐做一份手抓饼、喝一杯热饮,中午吃一份便当,下午三点来点杯咖啡、翻翻杂志。”对于26岁的公司秘书小柳,来店里坐坐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有时上夜班回家,其他店面都打烊了,只有这儿还亮着灯,很温暖。”

便利店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儿最早是一家杂货铺,几年前改造成24小时便利店,眼下刚刚升级改造为一家时尚店,目的是更好地为目标顾客群18至40周岁的都市白领服务。基于此,从商品品类、货架布局到店内装修、各种特色服务,都做了大量改进。比如,推出了白领喜欢用的唇膏等化妆品以及各类小包装零食、高档纯果汁、桌游VCD等时尚产品。

消费定位趋于精细

“当下,都市人生活节奏加速,便利店的快捷满足了这一需求。”可好便利店有限公司行销部经理王泽宇曾在日本留学多年,对便利店业态颇有研究。他这样总结便利店优势:“不仅让顾客快捷放心地购买到日常所需,还提供缴纳水电费,购买演出票、电话卡等服务。”

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教授王明东看来,在零售业态上,24小时便利店是传统小卖部的“升级版”,又是大超市的“补充版”。当人们不方便去较远的大超市购物,而对传统小卖部又不放心时,品牌化运营的24小时便利店便有了发展空间。

记者发现,便利店商品价格普遍比大卖场高。“店面租金较高,24小时运营模式也提升了水电、人力等成本。”王泽宇说,便利店盈利与其门店数量、选址有关。在有足够门店数量前提下,采购、配送、销售的规模化优势才能形成,其毛利水平比大卖场要高。

一家便利店,面积仅在100至200平方米,是不是很容易管理?王泽宇解释说,相对于大卖场等零售业态,便利店管理更加复杂繁琐。“便利店地处不同的商圈,面临不同的顾客群,每家店都需要对货品种类、购物环境等精细定位。由于要满足不同消费群需求,也会和采购优势形成矛盾。”

据了解,青岛便利店在扩张过程中,多以直营为主,这也是为了坚持经营品质。在店铺选址上,外资背景的“迷你岛”等更青睐市南、市北等高端商圈,本土品牌“可好”“友客”等则呈现遍地开花之势。

“百姓所需是便利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发展,未来便利店将实现更多异业联盟,提供收发邮件和快递、代买车票等服务,甚至孩子早放学,也可暂时代为托管。”王泽宇说。

跑马圈地的竞争时代

去年12月,利群第39家社区便利店在广饶路开业,迷你岛漳州二路新店开业,全球最大的24小时连锁便利店7—11福泰广场店、长江中路店等四家店开业。眼下,在岛城大型写字楼、住宅小区、人流大的临街区,品牌便利店比邻而居或隔街相望已不鲜见。

“大规模寻租店铺、广招人马,岛城便利店业态正进入跑马圈地、白热化竞争时代。”王明东分析说,但同上海、广州等城市相比,24小时便利店进入青岛较晚,大规模发展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尚处于市场导入期。

对竞争的激烈,王泽宇深有感受,“比如店铺租赁,我们刚刚看好了一个店面,一不小心就被竞争对手以高价拿走了。竞争加剧,租赁费也是水涨船高。以前选点面积合适就可下单,现在要综合面积、周边环境等各方条件,有比较优势时才敢出手。”

在采访中,便利店负责人均表示,竞争残酷是件好事。“我们不仅要和外资大佬比拼,还要和国内本土品牌较量。竞争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为顾客提供更多服务。”利群便利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红表示,与外资品牌相比,本土品牌目前在资本、品牌美誉度、文化底蕴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但本土企业更熟悉青岛市场,这是最大的优势。

“未来岛城便利店将从竞争走向竞合,通过整合品牌、门店数量、供应商、人力资源等多种要素做大做强。”采访中,一业内人士如此表示。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印证了这一说法:近日,岛城三家本土便利店品牌可好、友客、优同实现了合并,未来将统一以友客品牌面世,门店总数将达到310家。

为便利店预留发展空间

“总体来看,青岛便利店仍处于摸索运营阶段,同已形成鲜明风格的大卖场相比,到底什么是便利店、怎样经营?一些品牌尚缺乏成熟的运作经验。”王明东说,首先从数量上,除个别品牌,大部分连锁店在门店数量发展上远远不够,既影响了盈利水平,也不利于品牌成长。其次,从商品品类上,不少便利店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自身经营范围问题,更多是大超市的“微缩版”,缺乏自身特色。此外,一些品牌进入时间晚,尚未做到完全的24小时营业,在服务上没有达到完全的便利。

记者采访发现,店员流动性大是目前便利店业态面临的短板。枯燥闭塞的工作环境、夜晚工作的安全隐患、公司的分散性流动管理,导致了很多年轻店员的短期行为。“现在留不住年轻人,男生愿意干的少,女生则面临着夜班安全等问题。”缺人手让于红很是苦恼,“我们打算招收小时工、周末工来弥补。”

据了解,统一银座便利连锁和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合作,正在实施订单式用工模式。“虽然入职门槛低,但真正做好便利店,需要深厚的职业素养。企业应以长远眼光来招聘和维系人才,给年轻人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当然,年轻人就业时也勿眼高手低,便利店管理是一门值得深入学习和实践的大学问。”王明东说。

“从经济发展水平到政策支持,青岛大环境都很优越。”采访中,多位便利店负责人评价说。据了解,早在2010年,市商务局、财政局等五部门就联合出台意见,进一步加快连锁经营发展,特别是对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部署。争取到2015年,全市新建品牌便利店300家以上,95%以上的社区实现“8分钟居民消费圈”。

“目前,各个连锁品牌都感觉店铺难寻,这给政府部门一个提醒:在旧城改造和建设新区时,对这种和居民生活密切关联、提升城市居住水平的特色业态,应创造其运营发展的基础性条件。”王明东说。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青岛便利店处于市场导入期 竞争呈白热化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2-07 09:08:00
城市经济尤其是夜经济快速发展,催热了便利店这一商业业态。但业内专家表示,岛城24小时便利店业态尚处于初级竞争阶段,亟须从竞争走向竞合,通过整合品牌、门店数量、供应商、人力资源等多种要素做大做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