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房价趋稳 外来地产商力压本土房企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 2013-02-06 09:44:00

据太原晚报报道,2012年太原房地产市场呈现的是一条由低逐渐走高的趋势。第四季度楼市的持续好转无疑增强了开发商的投资信心,这也直接导致了土地市场前三个季度缓慢上升与第四季度的高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在:商品房市场的渐趋活跃,土地市场的开发加快,大型开发商年度业绩的提前完成,楼市走势的上升在年末趋于平稳。

具体可以从政策、市场、客户需求及规划三方面来看。

政策方面

中央关于经济形势和房产调控答记者问

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决心一直很明确。整个2012年,各有关部、委平均每月都有相关的政策、方案出台,并且持续做出坚持调控不动摇的表态,国务院还派出8个督导组对16个省市的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调查,由此可见中央的调控力度之一般。十八大之后中央更是重申稳中求进,要求房地产业保持稳定增长,并且破天荒地把保障房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

在房地产调控基本达到了遏制房价快速上涨的目的后,暂停了出台其它调控政策,楼市由此从收紧进入了微调时代。与此相呼应,太原市也连续做出相应的实施调整:加强土地管理、降低手续费、鼓励开发商购置土地、对公积金政策放宽条件,努力地为全市房地产市场争取更大的空间,力求为太原来年的继续繁荣做好基础。

市场方面

火爆的楼市

土地、商品房、商品住宅及商业、办公市场领域。商品房/住宅市场的回暖加快了三、四季度土地的开发,鉴于过去十年房产业发展过快,2012年末中央保障房政策的出台再次表明国家以稳定为核心的宏观调控的主调不会改变,即不会让房地产业自行发展。

去年12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95.59,比11月回落0.12点,在持续两月上升后,微幅回落。受此影响,太原市2012年土地情况表现已很明显,虽然全年成交大幅上涨,共成交63幅,面积239.85万平米,超出去年55.48万平米,但土地市场价格还是有所回落,平均楼板价回落至619元/平米,主要因素便是受国家调控直接导致开发商对未来房地产发展的消极预判。

尽管年底出现了一定的回暖和存在一些高溢价的地块,然而2012年全年整体土地市场价格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2012年全市商品房供应面积为426.92万㎡,较上年下降32.53%。成交面积为215.14万㎡,较上年下降49.13%;商品住宅市场供应面积为399.31万㎡,较上年下降30.15%;成交面积为204.24万㎡,较上年下降42.05%。

单项目年度销售总面积依次为富力城(222025.00平米)、万科紫台(183936.00平米)、恒大绿洲(160071.64平米)、绿地世纪城(147748.00平米)、兰亭御湖城(125779.00平米);商品房住宅成交均价为7984元/㎡,较上年上涨3.88%。

单项目年度销售总金额排名前五依次为星河湾(205557.00万元)、富力城(179895.00万元)、万科紫台(170095.00万元)、绿地世纪城(122248.98万元)、恒大绿洲(116546.43万元)。高端项目成交价格遥遥领先,且占据较大商品住宅市场份额。总体上看,虽然太原商品住宅成交价格整体水平较去年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由于中央对房产业调控的明确决心,大多数开发商被迫选择了放慢开发节奏,减少推盘量,导致2012年商品住宅供应量大幅下降。

住宅成交量的锐减,实际是调控效果在2012年深度显现最重要的表现之一,也是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

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开发商选择了在保证年度业绩完成的前提下转向了办公、商业市场,间接上刺激了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同时把发展思路调整为由重营销轻产品转向了产品与营销并重。限购令实施以来,商业和办公承接了住宅市场投资需求,与商业市场相比,办公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受到投资型客户的认可。在整体市场较差的大环境下,办公市场成交量较去年有小幅增加。

2012年,办公市场成交均价较为频繁地在8000-16000元/平米的区间内波动,说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办公承接了一部分从住宅市场挤压出来的投资需求,在这种因素的推动下,办公市场成交均价出现了较大涨幅;2012年,太原商业市场成交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平均价格一度高达24000元/平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市场火爆程度。

但住宅市场受到限购令的限制,开发商和一些投资客户避开政策敏感点,将注意力转向商业市场,促进商业市场的发展,商业成交均价在震荡中上升。总体上看,与2011年相比,2012年商业发展较为一般,由于2011年商业市场发展过快,市场透支了部分需求,使得2012年商业成交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降。

客户需求和规划方面

规划和客户的需要密不可分

太原市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弹性和广阔辐射空间,小店区尤为突出,支撑楼市主体的绝大部分刚需族聚集在这片较为发达的区域,这也决定了小店区将成为南部地区未来的发展重心;东山、西山两地区污染较重,在“扩”与“进”的同时则采取以治理为主,力求恢复良好生态环境;而“北展”是针对北部发展相对落后,需加大改造力度,从而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

“南移东扩,北展西进”的思路不是一种简单的区域扩大政策,而是根据太原本土实际情况科学做出的一个合理的规划方案。而政府将办公重心转向北边的同时也使部分房产投资者渐趋理性,即在北边实施商品、办公楼同时开发,但主、次分开发展的策略。

需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以上数据显示的销售业绩较好的房地产企业多为外来户,而太原本土开发商在各方面似乎无法与外来开发商相比。据统计,太原目前共有重点楼盘项目近300家左右,而排在销售前五位的全部为外来户。

例如奥林匹克花园的年度单项目年度销售总面积是本土房企之最高(65622.00平米),远不及非本土排名第五的兰亭御湖城(125779.00平米);本地单项目年度销售总金额上,摩天石(56354.00万元)为最高,但也远不及非本土排名第五的恒大绿洲(116546.43万元)。

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是有深层的原因。外来房产商对于宣传向来极为重视,太原市平时大众所熟悉的有名楼盘项目如:星河湾、富力城、恒大绿洲、绿地世纪城等广告宣传皆为外来开发商。相比之下,太原本土开发商在这方面则做的则力所不及。

相对于自身品牌的树立,本土开发商似乎更注重对销售资金的尽快回笼,销售前期良好的市场业绩使其往往忽略了对自身品牌的塑造。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谚语恒古不变,但外来商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压过本土商,除了其自身雄厚的实力外,更重要的一点是相对于本土商的“无证卖房”,外来商各种证件的办理则相当到位,加上太原对外来企业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外来商对房地产业的理解和市场眼界皆比本土商到位,在开发时善于全局出发,集售楼、小区整体规划(生活、交通、教育、娱乐、出行等等)为一体(恒大绿洲、富力桃园皆为此).而不仅仅是楼盘的销售,外来开发商最后取得良好的市场业绩也就不足为怪了;

另外,外来开发商的售后服务也较为专业,往往在交房之后物业服务仍是自己负责,很大程度上可以保障业主以后的生活,基本能够做到从买房到最后入住的服务一体化;而本土开发商则往往只管售楼,而物业管理则被理解为其分外之事,业主入住之后经常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了业主、物业、开发商三者之间的矛盾。

虽然本土开发商中亦有出色之类,但仅为少数(海棠家园此方面较为完善,在本土房企中做的较为出色),代表不了主流。

总体上外来开发商确实在整体上高过本土商,在人们对物质和精神享受双重追求日甚的今天,太原本土房企应该重新好好认识自身的不足,多学习借鉴外来企业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打算,本着做一单赚一单的观念最后只会沦为市场经济下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牺牲品。

基于以上分析,在国家对经济调控主基调将不会出现大的变动、以及限购政策也将继续执行下去的大背景下,作为新一届领导上任的第一个财政年度,政府对于“稳、增、长”的力度决不会低于2012年,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影响甚大的房地产行业也不会有其他严苛的抑制。在此基础上,外来开发商之间,以及与本土开发商之间的竞争也势必将展开新一轮的角逐。

在人们对于购房日趋理性化的情况下,如果想在房地产这个变化莫测的行业中争得一席之地并持续发展下去,没有对自身的长远科学规划是很难立足的,所谓的“群雄争霸”也只是一种暂时的局面。

而对于老百姓,高端楼盘竞争的不断涌现会使得楼房和成交价格的质量都将得到很大的提升,如何去购得一套称心如意的住宅,则需要人们在对政策、市场,以及对各开发商实力规划等情况综合比较后,根据主、客体实际情况去谨慎对待。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太原房价趋稳 外来地产商力压本土房企
来源:地产中国网综合2013-02-06 09:44:00
2012年太原房地产市场呈现的是一条由低逐渐走高的趋势。第四季度楼市的持续好转无疑增强了开发商的投资信心,这也直接导致了土地市场前三个季度缓慢上升与第四季度的高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