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雾霾迷城 尾气、燃煤和施工扬尘是三大元凶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3-01-14 16:09:00

元凶二:施工扬尘

上周五,因为风,郑州市民李先生开车时,感觉视野明显清楚了许多。可他经过黄河南路与安平路交叉口时,突然烟尘遮天蔽日,他扭头一看,在风力作用下,一处裸露的黄土堆正肆无忌惮地向空中扬灰。当天,很多市民都反映,发现一些建筑工地扬尘严重。

据悉,郑州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目前仅建筑工地就有1200多家,而施工扬尘,同样成为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隐患。

加上冬季植被减少,郑州地处中原,气象条件不利等,会加剧污染。

元凶三:锅炉排放

冬季,暖气让我们不再寒冷,可是燃煤量也大大增加。

据统计,去年,郑州市燃煤量达2300万吨,其中电厂、热力公司等大户就用了1600多万吨。

虽然截至目前,市区已经累计拆除改造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000多个,但对10蒸吨以上的锅炉,只要求其进行排污改造。

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郑州市区有100多个10蒸吨以上的锅炉,虽然其排污达标,但是它们的污染复合物依旧非常高。

预计

改造不可能一蹴而就 郑州达标可能要等上15年

其实,去年,郑州市就针对汽车尾气、施工扬尘、燃煤等污染,打响全面攻坚战。但为什么时隔一年,还会出现这么严重的污染天气。

据有关人士介绍,PM2.5的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去年9月,环保部曾召开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座谈会,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按照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衡量,我国现在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严峻,要通过多种污染物的协同减排、区域联防,经过十年至二十年的努力,空气质量才能实现根本性的改善。

该“办法”(征求意见稿)根据目前各地空气环境质量实际状况,初步确定了各环保重点城市的达标期限,中部城市如郑州、石家庄都属于超标城市,达到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期限大概为15年。

据悉,目前郑州市已经开始着手制定《PM2.5综合治理白皮书(2013-2015)》,初步提出PM2.5治理的近期规划。同时,按照环保部的要求,于2013年底前,编制完成《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达标规划》,并开展PM2.5污染因子研究分析,为PM2.5的污染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建议

能否借鉴外地经验

严重污染时公车减少出行

按照空气质量分级,严重污染天气,普通人群也应该尽量减少外出,更不易做室外运动。但至今为止,郑州一些学校依旧照常做广播体操。

据悉,北京市各部门相继启动应急预案,北京市教委要求极重污染区域区县中小学未来3天停止学生户外锻炼活动,体育课安排在室内。

此外,《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称,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在300以上500以下的可判断为严重污染日,一个或多个区域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达到500的可判断为极重污染日。极重污染日时,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停止建筑拆除工程;重点排污单位减少污染排放30%;在京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公务用车30%。

倡议

指责谩骂没有用

需要所有人共同参与

微博上有人吐糟,也有不少理性的声音。

@白云峰:你每用一度电就消耗了350克煤,坐车每公里就消耗0.12升汽油,取暖也消耗大量的煤。而煤和油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微粒、重金属等污染物,这就是雾霾天气的元凶。环保真的是要从自我节能做起。

@一苇所如_8v5:我们每个人既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也是大气污染的产生者、排放者。节能减排,绿色出行,从自身做起。

@人民日报:半个多世纪前的伦敦雾惨剧早已说明,环境危机是一场国家的战争,必须打,只能赢。美丽中国写进报告,灰色中国照进现实,这绝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郑州雾霾迷城 尾气、燃煤和施工扬尘是三大元凶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3-01-14 16:09:00
昨日16时,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网站更新数据显示,全国74个监测城市中,有26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站点空气污染达到了最高级别——严重污染。这些城市主要在中东部地区,并且雾霾势力还将进一步向南北扩张。至于原因,专家反复解释,气象条件不利于空气扩散,等来风或雨,情况才能有所好转。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