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来源:澎湃新闻 2023-08-01 15:46:50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丰富文旅消费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截至当日上午A股收盘,餐饮旅游股全线上涨。其中西安饮食(000721.SZ)、金陵饭店(601007.SH)涨停;大连圣亚(600593.SH)、君亭酒店(301073.SZ)涨幅超6%;曲江文旅(600706.SH)、西安旅游(000610.SZ)、全聚德(002186.SZ)涨幅超5%。

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

在丰富文旅消费方面,根据《通知》,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促进假日消费。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积极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强化智慧景区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鼓励各地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等政策。在保障游客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支持不同区域景区合作推行联票模式,鼓励景区结合实际实施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更好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规范创新发展,引导博物馆、文化馆、游乐园等延长开放时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打造沉浸式演艺新空间,建设新型文旅消费集聚区。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指出,基于文旅市场复苏新形势,《措施》在延续此前门票优惠等促销费政策的同时,将扩大文旅消费的重点放在了供给端的提质扩容。首先是假期的供给,《措施》提出了“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灵活的假期供给将带动非法定假日的旅游消费,有望从顶层设计上释放更多消费动能。其次是现有文旅服务的挖潜升级和服务场景的优化,例如要求适当延长相关文旅场所的营业时间,提供多个景区的联票服务和一票多次多日使用制等,这些举措旨在更好地匹配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以更好的服务体验进一步提升消费信心。再有,就是鼓励优质文旅产品的供给端扩容,特别是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优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正当其时,将有效缓解当前优质演艺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从而进一步释放文旅市场的消费势能,各地旅游业将因此获得更多增量,各地的服务消费扩容也将获得有力支撑。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表示,目前“假日”经济的结构中,文旅消费应该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因此从多个角度、出台细节政策,再一次“促进”内需,也是必要的、适时的。

周卫红指出,暑期文旅消费进入下一阶段,到8月底就是文旅淡季,需要把“假期”通过政策进行延长,从而推动消费。与此同时,暑期文旅消费有很多还是属于“刚性”,接下来的淡季出游,就是要通过门票组合提高性价比和复合比、文博场馆增加夜场增加服务时长,增加休闲娱乐在文旅消费中的支出。

推动实施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培育发布一批等级旅游民宿

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方面,《通知》指出,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保护传承优秀乡土文化,盘活和挖掘乡村文旅资源,提升乡村文旅设施效能。推动实施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培育发布一批等级旅游民宿,打造一批品质民宿。支持经营主体开发森林人家、林间步道、健康氧吧、星空露营、汽车旅馆等产品,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美丽田园、景观农业、农耕体验、野外探险、户外运动、研学旅行等新业态,拓展乡村生态游、休闲游。

周卫红指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既能满足目前城乡居民在旅游消费中的自然需求,通过与自然、土地、民风的接触、体验,从而愉悦身心;也能通过旅游产业链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持续稳住并扩大乡村振兴成果。这是两全其美之策。

程超功表示,《通知》中有关发展乡村旅游方面的要求本质上也是从供给端切入为旅游消费扩容提供支撑。优质乡村旅游产品的增加一方面对于进一步释放城镇居民的休闲度假需求具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城镇消费向乡村转移的一个重要抓手,对于农村地区的扩大消费也将产生带动效应。

(责任编辑:孙悦)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国家发改委: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
来源:澎湃新闻2023-08-01 15:46:50
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丰富文旅消费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