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35年半小时直达湾区中心城市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11-15 10:34:42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徐兴东)昨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发展策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根据建设方案,深圳将从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等五个方面开展试点。近期,深圳将积极开展深莞惠跨市地铁和城际铁路建设,力争到2035年与湾区中心城市实现半小时直达。

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建设“三步走”

今年5月,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发展策略及近期行动计划》。8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交通强国深圳试点方案,同意深圳在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五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为此,深圳拟定了三个阶段发展目标。第一阶段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品质高效能高融合的城市交通运行体系。第二阶段,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全国形成交通高质量发展模式范例。第三阶段,到本世纪中叶,率先建成高效率、高品质、低排放、低死亡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全球交通运输创新引领者。

目前,已制订了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共涵盖14大任务42项具体任务。此外还编制了《政策和模式创新任务清单》、制定《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览表》、明确提出保障措施等。

跨市地铁有望纳入五期规划建设

区域交通一体化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点,也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根据建设方案,我市将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探索城际铁路、城市轨道快线、城市轨道干线、中小运量等多层级一体化运营管理。至2035年,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核心区基本实现枢纽间半小时直达。

记者从市轨道办了解到,深圳将加强与东莞、惠州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将地铁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地铁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等部分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我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适时推动建设。

在城际轨道方面,我市在今年6月底开工建设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至前海段基础上,年底前启动深惠城际、深大城际、龙大城际、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先行段的建设。

据了解,未来五年,我市将进入城际铁路建设高峰期,深圳将推动深广中轴城际铁路纳入上位规划,加快深莞城际、常龙城际等项目规划建设。

至2035年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不低于85%

在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典范方面,深圳提出要创新发展路径,积极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区域枢纽、战略通道体系的集约协同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国际航线网络,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提升航运资源配置能力,完善近距离内陆港网络,将深圳港打造成为绿色集约的国际中转港;谋划对外高铁新走廊,推动枢纽站产城一体化发展。

在树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标杆方面,深圳积极探索不过度依赖小汽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和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模式,力争至2035年,全市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不低于85%。在绿色低碳、交通安全、运输服务、设施建设、交通治理等方面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按照规划目标,深圳也将建成全球交通科技创新高地,将超前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技术在交通服务管理中的应用,促进交通大数据开放共享,提升数据资产管理水平。

相关链接

我市城际铁路相关规划方案一览

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

穗莞深城际前海至皇岗口岸段正线全长21.1公里,动走线长3.2公里(单线),设超级总部站、皇岗口岸站2座车站。全线采用地下敷设,在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和皇岗口岸地区与城际、地铁等轨道线路形成综合交通枢纽。

深大城际深圳段

深大城际深圳段线路全长68.8公里,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共设T4枢纽、机场东、黄麻布、石岩中心、龙胜、民治北、五和、白坭坑、大运、坪山、聚龙共11座车站。

深惠城际前海至龙岗段

深惠城际前海至龙岗段全长约62.8公里,设前保、怡海、鲤鱼门、西丽、深圳北、五和、平湖、凤岗、大运北、龙城、坪地共11座车站。

龙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

龙大城际全线长约39.5公里,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共设龙城站、坪山站、燕子岭站、葵涌站、大鹏站、新大站6座车站。龙大城际通过坪山站与深大城际跨线运行、五和站与深惠城际跨线运行,建成后可实现大鹏至深圳机场T4、前海60分钟内直达。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深圳:2035年半小时直达湾区中心城市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0-11-15 10:34:42
昨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公布了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发展策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根据建设方案,深圳将从打造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等五个方面开展试点。近期,深圳将积极开展深莞惠跨市地铁和城际铁路建设,力争到2035年与湾区中心城市实现半小时直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