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建设高质量发展智创高地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20-11-09 16:35:39

走在位于宝安中心区的滨海文化公园内,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海面,身后是中心区雄壮屹立的楼宇,抬头便见高达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高高耸立。对面不远处,则是日新月异的前海。

宝安中心区和前海只有一桥之隔,携手共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呼之欲出。本报记者对宝安区委书记姚任的专访,就在滨海文化公园内进行。

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发表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深港文化之源的宝安,始终是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特区建立40年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姚任表示,宝安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对标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宝安的工作放到全市、全省、全国大局中来谋划,找准宝安在新时代的定位和使命,鼓足干劲在新征程再出发。

谈深化和前海合作——

携手前海,助力深圳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记者:滨海文化公园甫一开放就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宝安这几年变化很大。宝安中心区与前海紧密相连,宝安如何深化和前海的合作?

姚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要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宝安与前海一湾相连,要推动宝安中心区与前海融合发展,为前海改革开放提供重要支撑,携手前海共同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新中心。

我手里这张图是16年前土地整备的图,16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另外一张图,就是现在正在规划建设的图,可以看出,前后变化巨大。宝安中心区是现在全市唯一一个面朝大海,可以近水、亲水、戏水的区级中心区,现在已经落地了一批优质总部企业,包括农商行、vivo、亚太卫星、鹏鼎、中意、怡亚通等,也吸引了一批“高精尖”国际人才来安居、创业。

连接宝安中心区和前海的11号桥去年4月份已经开通,两地仅需5分钟车程,联系更加密切。未来,这里还将有更大的变化。王伟中书记多次强调,先行示范区不能满足于某一阶段某一领域的先行,而是要全过程领跑,全方位多领域先行示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及按照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宝安目前在宝安中心区谋划和正在建设一批重点的交通、商业服务、学校、医院、文化艺术设施和赛事。海澜路、中央绿轴、滨海廊桥、滨海文化公园二期、湾区之光(摩天轮)、湾区之声(演艺中心)、湾区国际音乐戏剧中心等标志性重大项目,将进一步完善设施配套,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标识和形象。我们将建设一条滨海廊桥,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连接整个中心区。

我们还引进了国际帆联对抗巡回赛的总决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这些项目和赛事都将极大提升、增强深圳这座城市在“双区”建设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谈高质量发展——

抓住未来先机持续建设“智创高地”

记者:宝安在改革开放中积累了雄厚的工业家底,如何在既有基础上,加快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智创高地”?

姚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这也是宝安的出路所在,宝安未来一定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宝安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85家,居全市第一位;国高企业4885家,总数全省区、县第一,电子信息产业非常发达。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智创高地”,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单上,要抓住未来发展先机。

工业互联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蓝海,宝安在积极抓抢这个机遇。今年3月,工信部把宝安评为工业互联网专项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7月,市政府将宝安列为“工业互联网引领制造业转型核心示范区”,我们率先发布了区县级工业互联网白皮书,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目前,宝安在深中通道门户区拿出3.5平方公里土地,争取国家工业博览馆落地,围绕这一国家级平台打造一个国际总部+工业互联网产业的集聚区。

宝安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当前,宝安加快建设中科院先进电子材料研究院、深圳工业技术研究院,其中,先进院是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建设计划”之一,位于福永龙王庙,目前正式运作。工研院是宝安和南方科技大学联合建设的,已经全面启动,宝安将借助制造业优势,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科技创新资源,共同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产学研平台。

宝安有79万家商事主体、5万家工业企业以及一大批优秀企业家,是宝安发展的功臣。一直以来,宝安立足实体经济发展,把优质企业当心肝宝贝,悉心呵护、贴心服务。

我们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旗帜鲜明保护市场主体。近期,宝安按照建立“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要求,研究出台了企业柔性执法8条措施、推广优质产品和服务的8条措施,制定了优质产品和服务“两目录两清单”,专门建立了湾区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中心,每月举办“宝安发布”推广本土企业新技术和创新成果,为深圳本土产品推广发布提供精准化、个性化服务。

我们将继续推动国土空间提质增效。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宝安加快8个平方公里级旧工业区连片改造,其中全市最大的城市更新项目新桥东项目一期已经动工开建。宝安大力清理“散乱污危”园区企业,在全市率先以全口径方式清理闲散用地,近3年盘活产业空间近120万平方米,为42家企业解决增资扩产需求;清理闲散用地134万平方米,供应产业用地28宗近130万平方米。

今年,宝安10个街道还举办10场“重大项目与产业空间资源对接会”,推介产业载体空间287个,建筑面积超过4500万平方米,共签约项目192宗,其中产业项目167宗,已注册落地101宗、纳统企业44家,预计全年纳统产值595亿元。

通过空间的拓展,我们引进了腾讯“互联网+”未来科技城、顺丰、融创、雪花、立讯精密等优质产业项目落地。其中,腾讯项目已经开工,融创和雪花年底开工,立讯精密正在加快遴选。

谈生态文明建设——

以抓治水的力度抓大气治理

记者:近年来,宝安对茅洲河宝安段的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接下来,宝安还有哪些新举措?

姚任:我们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几年,我们坚持高强度持续投入、全流域系统治理、大兵团联合作战,4年投资400多亿元、建成4000公里管网、还清40年污染欠账,全域范围实现完整意义的雨污分流,全区61条黑臭水体稳定消除黑臭。宝安实现从居民在河边掩鼻而过、背水而居、闭窗而眠到河流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鸥鹭齐飞的嬗变。接下来,我们继续巩固提升水污染治理成果,将每条河流治理成可以玩水戏水的好地方,320个小微水体稳定消除黑臭,确保宝安66条河流达到长制久清。

同时,我们今年开始以抓治水的力度抓大气治理。宝安是深圳西部交通枢纽,每天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约81万辆,又是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所在地,机场每天起降飞机1000余架次,每架飞机起降1次的污染相当于600辆汽车行驶24小时的尾气污染。我们制定了《宝安区2020年“气九条”》《宝安区2020年大气质量提升攻坚措施》,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指挥体系架构,全力抓好机动车尾气治理、工地污染防治、道路扬尘防控、泥头车管控、经营性企业监管和重点区域管控,推动大气质量持续好转,营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谈基层治理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基层治理“宝安模式”

记者:宝安社区多、人口多,基层治理压力大,宝安如何加强基层治理体制改革?

姚任:近年来,宝安探索重构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新时代基层治理体制,在不增人、不增编、不增费的前提下,对社区定位、定责、定员、定岗、定费、定薪,推动管理、资源、服务下沉。通过改革,我们把社区党委打造成“独立战斗连队”,平均每个社区党委可调动120多人、1400多万元资金,成功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最强台风“山竹”等系列挑战,初步实现了“实时泛在、有效管理”。这项改革,被《学习时报》归纳为基层治理的“宝安模式”,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佳案例”。

下一步,宝安将按照总书记“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我们将全力推动社会治理“一核多元”联动共建,优化调整124个社区和4866个网格,持续推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绑定、物业管理高水平全覆盖等工作。我们将继续坚持好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五员”进社区、说事评理、议事阁、和事佬、信访维稳与政法联动十八条等全链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变老百姓上访为干部下访,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我们将构建全省首个家事情感纠纷智慧防控体系,增强矛盾纠纷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健全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此外,宝安还推广福海街道和平社区源头治理劳动纠纷试验区试点经验,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劳资纠纷隐患。大力推进交通安全整治,出台交通安全宝九条,明确4.3亿元交通设施建设任务,完善智慧交通设施,每周开展4次常态化行动加强管理和劝导,引导老百姓形成良好出行习惯,每周每个街道评出一条最堵的道路,并重点整治,动态解决道路拥堵问题,让老百姓感受到出行更顺畅。扎实推进“十万义警”“屯警点”“135(义警、辅警、民警)快速处置机制”等群防群治新模式,高标准推进“三调联动”和社会信用标准化全国试点、块数据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省级试点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让老百姓的安全感更有保障。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建设高质量发展智创高地
来源:深圳特区报2020-11-09 16:35:39
走在位于宝安中心区的滨海文化公园内,眼前是波光粼粼的海面,身后是中心区雄壮屹立的楼宇,抬头便见高达128米的“湾区之光”摩天轮高高耸立。对面不远处,则是日新月异的前海。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