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布最新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

来源:中安在线 2020-04-14 16:10:00

 13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已出炉。按照导则,老旧小区在进行改造的同时,因尽量减少对居民基本生活的影响,同时尊重、保护和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区文化、街巷道路和特色景观。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三档”

  为指导我省各地科学有序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切实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省住建厅组织修订了《安徽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2020修订版)。老旧小区改造包括小区基础设施、房屋整修、公共设施、安防消防、建筑节能、“适老化”和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等内容。

  按照要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分为基本型、完善型和提升型。其中,基本型改造应为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优先补齐小区功能短板,拆除违建,解决供水、排水、供气、供电、道路、通信(含光纤入户)、停车等需求。完善型改造在保基本的基础上,实施加装电梯、房屋维修改造、配套停车场及充电桩、活动设施、物业服务、智慧安防设施等。提升型改造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环境,包括增设社区养老、托幼、医疗、家政、体育设施、智能信包(快件)箱等便民设施。

  鼓励实施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

  据介绍,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整治应包括小区道路整治、综合管线整治、环卫设施更新改造等内容。其中,小区道路应设置道路标识,明确消防通道和无障碍通道。应能满足消防、救护等应急车辆通行。小区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宜设置减速带。

  小区各类管网改造应统一规划建设,宜选择地下敷设的方式。管道燃气覆盖范围内的小区,应铺设燃气管道。应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确定小区排水系统,制定化粪池、商业隔油池整治方案。鼓励实施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工程。

  小区改造按照垃圾分类要求,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垃圾容器宜为分类收集垃圾箱。不宜在楼梯间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需设置在合适位置,便于投放和清运,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不得影响道路通行和小区景观。

  保留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区文化

  根据导则,老旧小区房屋综合整治应包括屋面修缮、立面整治、楼道整治等相关内容。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区文化应予以保留。

  房屋整治前应充分结合周边环境和居民要求,合理确定老旧小区内每幢房屋的改造内容和改造重点。对沿街建筑物较完整的外墙饰面宜进行清洗或重新饰面粉刷,并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破旧、黑暗、杂乱的楼道应进行修缮整治,达到安全、明亮、整洁的标准,楼道内公共设施使用正常。小区房屋公共楼梯间、走道应选用节能型灯具,控制方式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拆除占绿、毁绿的违章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有绿化功能,见缝插针地开辟具有休息、游憩功能的公共空间。保留小区原有的高大乔木、立体绿化等绿化特色,可适量增加座椅、花架、廊架、景亭等景观小品。因空间局促难以保证绿化要求的小区,宜采用立体绿化等方式。同时对小区内原有的古树名木制定保护方案。

  如果老旧小区建筑需要节能改造,应充分考虑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夏季隔热为主,兼顾冬季保温,改造分项内容依次包括外窗及遮阳、屋面、外墙等改造,可以综合改造也可以单项改造。另外,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措施,设计安装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屋顶、外墙面等部位实施立体绿化。小区公共空间照明宜采用LED照明,小区道路及庭院照明宜采用太阳能路灯、节能灯及LED灯。

  增设临时停车位,合理装电梯

  老旧小区改造宜采用多种形式的停车方式以满足居民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停车需求。其中,新建车棚不得影响周边居民住宅通风采光,宜采用轻型材质建造,色彩与周边环境协调,并配置充电插座、充气筒。结合小区道路交通条件,设置机动车泊车位和生态停车位;整顿修复原有车库、车位停车功能;增设交通标志,可在老旧小区周边非交通性道路或支路设置夜间临时停车位。

  因地制宜地配置或预留电动汽车充电桩,电瓶车和电动车的停放充电场所应采取防雷、防风、防雨及排水等措施,充电装置应采取防撞措施,车棚和车库内集中充电设施具备定时充电、自动断电等功能。

  在加装电梯改造方面,应遵循自愿、安全、节能、环保、经济原则,并便于施工、安装和运营维护。同一居住区内加装电梯时建筑风格宜保持一致,并与原有建筑风格和居住区环境相协调,同时确保既有住宅的结构安全。工程实施中,应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保障施工安全。加装电梯工程完成后,按相关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办理使用登记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宜由生产厂家维护保养。

  按照要求,首层电梯厅、电梯井道应有防止雨水灌入的措施。电梯轿厢内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结合用户需求,合理设置智能化系统,在电梯轿厢、电梯厅、连廊等公共区域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或预留安装条件。

  老旧小区改造需要“适老化”

  由于老旧小区中老年人偏多,导则建议进行“适老化”改造,遵循易识别、易到达、无障碍、保安全的原则,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征。

  在配套设置方面,宜通过置换、改建等方式,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小区,宜结合改造,为小区住户提供远程呼救设备安装条件(增加居民家庭适老助老呼救系统)。在地形平坦、自然环境良好、排水通畅的室外场地配设无障碍设施,有条件小区宜配置康复训练设施。

  小区主要公共活动区域,应完善无障碍设施,增加无障碍坡道,休息座椅留有轮椅停留空间,方便特殊人群使用。对小区公共建筑、住宅楼的室内外高差进行改造,对建筑入口进行无障碍设计。小区公共建筑走道、住宅公共走廊宜增设扶手。条件允许的小区,宜推进设置无障碍停车位。

  成片改造,统一管理,共享服务

  导则提出,统筹安排、统一规划,成片改造老旧小区,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加强片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共建共享。将有共同改造需求,独栋、零星、分散的楼房和老旧小区进行归并整合,统一设计、同步改造,形成片区,鼓励支持改造后进行统一的物业管理。

  对片区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测算,集中建设、共同享用。重点完善片区的医疗、文教、体育、养老、托幼、助餐、家政、邮政快递服务站等功能性公共服务设施,鼓励打造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拓展形成“完整社区”。鼓励新建项目在满足小区自身需求的基础上,与相邻老旧住宅区共享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片区公共设施开放格局,鼓励附属设施向公众开放、分时共享,解决空间不足困境,补充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延续片区文化,挖掘片区的发展历史、地域特点、特色建筑、文化共识等元素,融入片区改造设计,打造独特片区文化。对具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的建筑等历史名录,按规定进行历史文化保护,体现文化传承,强化城市特色空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姜志远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安徽发布最新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
来源:中安在线2020-04-14 16:10:00
 13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已出炉。按照导则,老旧小区在进行改造的同时,因尽量减少对居民基本生活的影响,同时尊重、保护和利用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区文化、街巷道路和特色景观。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