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国际雄心到底有多大?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9-04-29 09:51:23

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这句推广语用了很多年,但他已经无法代表今日的成都,更无法诠释成都的未来。

今天的成都,他的气韵、格局与气魄,都写到它的新总规里了。


2018年3月6日,成都市公布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意见征集稿,新总规总结起来体现在五个方面:

1、规模更大:以成都自然资源承载量为基准,规划2035年常住人口2300万(年均增长30万人),市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兼并简阳)。人口规模目标超过广州(2000万),与北京持平,并提出按照2760万人配置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同样超过广州(2500万)。

2、目标更高:本版总规明确了一个从“国家中心城市”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再到“世界城市”的“三步走”目标:

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

203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目力所及,除成都以外,国内在总体规划里明确提出“世界城市/全球城市”这个目标的只有北京、上海与广州。其中北京的表述是“具有广泛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全球中心城市”,上海的表述是“卓越的全球城市”,广州的表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3、格局更优:本次新总规终于打破两千年来“两山夹一城”的制约,向东跨过龙泉山,进入“一山连两翼”的新的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成都再造了一个“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新格局以及构建“东进、南拓、北改、西控、中优”差异化发展的五大功能区。在南拓的基础上提出东进,是成都扩大城市规模,优化空间布局,实现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选择。东进对于成都、成渝的战略意义,尤为重要。

4、环境更好:新总规特别重视“公园城市”特点,规划建设102座城市公园,16930公里城市绿道,将“龙泉山”定位为成都的中央公园,1275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是目前全球规划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以前是城市里建公园,未来是公园里建城市,生态环境友好成为成都发展的新特点。

5、功能更全:在这一版总规中,把所有的区域级功能升级为全国功能,表述为“五中心一枢纽”,分别是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全国综合交通通信枢纽。涵盖了国家中心城市的方方面面,其内涵之广、功能之全,可与北上广媲美。


大国大城,民族复兴必将引领更多大城崛起

在这版新总规中,成都非常敏锐地感知到这一轮国家中心城市大扩容的机遇,认识到这是成都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期,这种机遇千载难逢,错过可能不会再有。在此意义上,成都按照“以水定人、以底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原则,在生态资源承载范围内,继续突破城市框架、做大城市规模,既是国家的鼓励,也是成都以及四川发展的需要。

成都的国际视野,城市雄心,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倍感自豪、无限期待。但是,本文的目的不是对新版总规的歌功颂德,而是希望从更多的维度去解读成都的禀赋与优势,让更多人更好的理解,为什么是成都,为什么成都敢提这样的目标?


一、古都成都:比肩西安的世界级古都

说到古都,知名度最高的是西安,“十三朝古都”如雷贯耳,“丝路起点”的IP独树一帜。作为一个在西安工作生活了近7年的成都人,感受过西安厚重伟大,但是请不要忽略成都的历史能级。成都优越的地理禀赋,发达的农业、工商业、开拓创新、包容并蓄的城市文明,成都自古就是全国顶级中心城市,更是连接欧亚的国际交通枢纽。

1、成都优越的地理禀赋

与世界其他早期城市文明兴起一样,成都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从宏观地理位置来讲,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深居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尽管成都平原四周环山,却与中原、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紧密,成为古代长江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三大经济文化带的交汇点。

从微观地理环境来看,成都平原三面环山,西北高、东南低,位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是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岷江等河流所带来的大量冲积物形成的冲击平原。岷江是成都平原形成的“主力”,从灌口不断分流,形成数十条大小不等的河流,这些河流呈扇状分布,形成河网纵横、互为补给的态势,而成都平原土壤层堆积了丰富的松散沉积物,可以最大限度的存储水分,丰沛的地表和地下水,为有效利用肥沃土地发展农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从气候角度,成都所在的北纬30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在900~1300毫米之间,不冷不热四季分明,气候的稳定性是一个城市延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但是,城市发展的延续性和稳定性还有两大重要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地震和水患。

成都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中段,境内有龙门山断裂带,但成都平原的地质结构属于太古界结晶基底的古扬子地块构造,非常稳固,基本上没有断层,因此成都平原发生大地震的概率较小,历史上从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据统计,从公元627年到1899年,成都市区关于地震的文字记载共58次,绝大多数是由区外地震引起,但从未造成过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事件。所以,成都不怕地震,是安全的。

纵观历史,人类的文明与城市的发展都聚集于河流水域之上,水能兴利农业也能泛滥成灾,所以水利工程的治理与灌溉工程是城市长治久安的前提。而这方面,成都是幸运的,成都城所在的位置地势稍高于周围河道,状如鱼背,即有利于解决城市供水,又能减少水灾侵害。

更为关键的是,成都有两位治水英雄和世界级的水利工程,首先是远古时期,传说从岷江深谷走出的治水英雄——大禹,他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最终治水成功,九州安宁天下大治,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其次,秦并巴蜀后,秦昭襄王时的蜀郡守李冰,在岷江干流由峡谷进入成都平原的起点,建设的千年工程都江堰,20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着水利调节的作用,从而奠定了成都平原发展成为天府之国的基础。

综上,成都所在四川盆地和成都平原的自然环境极为优越,使成都较少遭受寒流、沙漠、洪灾、旱灾的影响,丰沛的水资源与肥沃的土地为农业发展、桑蚕养殖奠定了基础,从而保证了城市文明、经济、文化发展的延续性与稳定性。


2、成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人类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人类从野蛮进入到文明的主要标志是城市、青铜器、文字和国家。距今4500年至3000年,成都平原相继出现了若干早期古城,其中新津宝墩古城的城墙内面积高达280余万平米,规模宏大不亚于同时期中原地区古城。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器类型多样,体型巨大,造型精美,文化内涵丰富,充分显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水平。金沙遗址则出土了上万件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象牙、陶器等。从宝墩古城、三星堆遗址到金沙遗址的发现,显示在距今4500年至3800年间,成都地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而古都的西安,在史前时期得出手的是距今7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距今约6000多年新石器时期半坡母系氏族村落,推测有百余座房舍、居住四五百人的原村落。在古城文明方面几乎断档,直到公元前1136年周文王灭崇侯虎(纣王的亲信),在关中平原的沣水西岸(今西安沣河)营建都城丰京开始,开启了古都西安周秦汉唐的辉煌历史。

成都,位于东经102°54′,北纬30°05 ′。北纬30度贯穿四大文明古国名副其实的世界文明摇篮,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公元四五千年前,尼罗河孕育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苏美尔文明、 都是北纬30度附近。而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成都文明、杭州良渚文明也是北纬30度。

除了文明的天赋异禀外,以上文明城市大多只经理了短暂繁荣,就因为自然灾害或者战乱昙花一现般消失在历史的荒原,只留下一些遗迹深埋地下。而成都与这些世界早期古城相比,却显示出独特性和历史延续性,数千年来成都虽历经风雨,却摧而不颓,毁而不灭,不断再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3000多年来城址未移,2000多年来城名未改。今天的成都依然是中国最具影响和号召力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这种历史发展的延续在世界城市史上是十分少有的现象,所以成都定位为世界文化名城是实至名归的。


3、成都是国家级商贸大都市

优渥的地理环境,发达的工农业,多元化的文化氛围,最顶级的丝绸织造工艺,使成都自古就是工商业大都市。

秦统一以后,成都融入中华文化一体化过程中,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大都市之一。西汉后期至东汉,成都与洛阳、临淄、邯郸、宛并称为全国的五大都会,是当时秦岭淮河以南唯一的工商业大都会,史称“列备五都”。汉代成都是全国蜀锦织造中心,漆器制造中心和茶文化发源地。

唐代,以成都为中心的西蜀地区成为唐王朝的主要财赋地区,成都与凤翔、京兆、河南、太原共为五京,且一度成为陪都“南京”。唐中期,成都是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故而称为“扬一益二”(扬州,成都别称益州)。

成都的繁华与秀丽,在历史上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华夏民族的温柔乡,无数王侯将相、文人雅士为之倾倒,李白诗云“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杜甫诗云“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称赞的都是成都瑰丽的容颜。


4、成都是南方丝绸之路起点

丝路起点是西安的名片,但是这个“丝路”指的是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条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到西亚再辗转欧洲的商贸通道,史称“凿空”,此为北方丝绸之路。早在先秦时期,南方丝绸之路起于四川成都,纵贯川滇两省,连接缅甸,通往东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比北方丝路早了几百年,甚至在广汉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了大量齿贝与象牙,证实了商周时期成都地区与今印、缅等地有商贸往来。

从宏观地理位置考察,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部,深居亚欧大陆内陆腹地。尽管成都平原四面环山,却与中原、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联系紧密,是古代长江经济带、南方丝绸之路和北方丝绸之路三大经济文化带的交汇点,并成为古代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枢纽之一。在海洋文明尚未崛起的大陆文明时代,成都具备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独特优势,多元文化交织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是成都从区域城市向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全国性中心城市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5、成都是一座开放开明、和谐包容的城市

成都虽然地处亚洲大陆深处,四周环山,但地理上的封闭性反而激发了成都人的开放、开发精神,蜀道虽难,但从未阻止过成都人对外开发的步伐。从三星堆到金沙,从商业大都市到当代改革开放,成都的发展一直体现了开放、开明的特性。汉唐时期,成都南北丝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与中国各地和欧亚大陆多个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古有丝绸、交子、火井创新,今有近30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入驻,近百条国际直飞航线、世界级论坛、赛事为证,充分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性与国际化。

成都在数千年的发展变迁中历经多次大移民和多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的洗礼,涵养出和谐包容的城市精神内核。成都的和谐包容首先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包容共生。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观念,在成都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今天成都秉持的“绿色发展,建设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就是成都与自然融合的例证。其次,成都的和谐包容还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友爱。

成都从建城之处就是一个不断有外来人口参与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成都的“包容”文化是骨子里的,对外来的人、事、物从不排斥,而是敞开怀抱,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南北文化、东西文明在此交汇、交融。


6、海洋时代内陆城市的没落


在宋以后,成都的故事不再风花雪月,更多是苦难和血性。首先是明末清初张献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随后就是长达37年(1644-1687)的战乱、瘟疫、自然灾害(小冰河期),成都城被焚毁,蜀人近乎死绝,直到康熙三十三年发起的“湖广填四川”才逐步恢复元气直到雍正帝结束移民政策。

然后是川人的血性,1919年发生的“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发生的导火索,四川做为战争的大后方,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对全面战争斗提供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8年战争川军新兵约350万人,占全国征兵总数的1/5强,伤亡人数也是全国各省之最,故有“无川不成军”之说。

在四川,还有一件改变世界史的事件——“钓鱼城事件”(现重庆合川县)。强大的蒙古帝国在蒙哥皇帝的带领下南下攻宋,在钓鱼城受阻屡战不下,蒙哥皇帝突然战死,甚至急促到没有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确定继承人,导致了此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内战五年,而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拔都二十万大军班师回朝争夺皇位,并消耗殆尽。如果没有这个突发事件,拔都完全有能力征服整个欧洲,把欧洲锁死在草原牧民生活状态下,后来的文艺复兴、欧洲崛起就将被改写了。

与西安一样,成都的辉煌主要发生在唐宋以前,之后的随着伊斯兰国家崛起丝路中断,唐朝的没落,成都西安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在下降。随着东部水路发展(京杭大运河)中原崛起江南富庶,逐渐取代了西安的政治地位,成都的经济商贸地位;到了近代进入海洋时代,东部城市的海岸港口优势明显,全面融入世界化进程,经济文化高度发展,西部内陆城市落后了。


二、成都的国际视野与城市雄心

过去的代表底蕴,现在的预示着机遇,未来的奋力前行。

海洋时代虽然落后了,但是成都凭着优美的风景、和谐包容开放的民风,依然吸引着全国的眼光,休闲之都成为成都在海洋时代的名片。但时代总是变化的,随着中国的崛起,高铁时代的到来,新的陆权时代,国家中心城市的超级城市战略提出,再次给西部城市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再来回顾成都的城市战略目标,2020年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2035初步建成公园城市,这些是内功修炼,但是泛欧亚的国际交通枢纽、世界城市的目标,就是内外兼修融入世界格局了。而这样的目标,需要站在国家战略(国运)、城市战略、城市格局三个层次来观察其中的逻辑关系与实施步骤,才能对成都的未来有更深刻和清晰的认识。


1、国家战略(国运)

国家战略包括几个方面,首先是中国有发展(国运),城市才有发展,其次,是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与城市禀赋相匹配才能促进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所以,中国未来发展是否顺利,中国未来发展的国家战略是什么,是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2018年整体经济不好,中美摩擦也如火如荼,整体而言大家比较悲观,还流行一句话,“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如果真的如此,国家都不发展了,城市发展也很难实现。

对于国运,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金灿荣教授2019年在香港大学的演讲,以金教授的观点、论据作为参考:

(1) 人口红利:中国2013年达到人口总量顶峰,进入缓慢的下降阶段,但是中国人口红利还有十年的机会,另外中国每年有约300万大学生,合计约3000万大学生,其中理科生的占比较高,中国的人才红利、工程师红利依然是世界第一的,还可以再延续十到二十年。

(2) 制造业水平:制造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人类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一系列的发展最终成果都建筑在制造业水平上。中国有着人类历史上最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从火柴到火箭都可以自主生产。《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制造业GDP数据分析来看,全球制造业占GDP比重平均水平为16.7%,但同期美国GDP中制造业仅占比12%,为2.18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GDP中制造业占比29.9%,为3.3万亿美元,制造业GDP约为美国的1.5倍。”中国的制造业GDP是2010年超过美国,2016年等于美日之和,2018年等于美日德之和,预计十年后中国制造业GDP是美国的3倍,占世界制造业GDP的50%。

(3) 科技水平:中国的科技实力在各个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度,在自然杂志评选的科学原创论文增长率“自然指数”榜上,中国仅次于美国领先于德国、英国、日本的传统科技强国。虽然我们的存量科技基础还有待提高,但我们的增量科技水平已经是世界第二。虽然我们原创科研还需要提高,但是我们的科技投入上五年内超过美国达到全世界第一,科技转化能力依托于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依然是最强大的。任何的科学,原创是第一步,应用转化是必不可少的第二步,否则再好的科技业务用武之地。即便是去年发生的中兴芯片事件,主要体现在民用芯片,我们的军事工业芯片就是自主研发,只是军民融合方面做的不好,有待提高。

(4) 军事水平:中国的军费全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军事实力对比的“天电网”(太空、电子对抗、网络)、“海陆空”两个层面,中国都是全世界第二的,中国的常规导弹世界第一,第四代战机歼20与美国F22实力相当,055导弹型驱逐舰(电磁推进、电磁炮、激光近防技术及海基反导能力)世界领先,中国在大陆、近海、近空(西太平洋第一岛链)没有敌手,完全有能力收复台湾。

(5) 国家制度水平:事实已经证明,美国政治家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终结》是错误的,西方民主制度以外,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一样可以带领中国走向富强,中国政治有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强大的社会控制能力,更有强大的纠错能力与效率。事实证明,在过去40年,我们遇到了这么艰难险阻,但是我们在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6) 经济水平:基于中国的政治、经济、产业、外交、军事的整体高水平,中国未来持续10年保持GDP6%的增加,加上2%的通胀水平2-3%人民币增值,即中国GDP增长对比美国增长约12%/年,中国的GDP将在5-6年名义GDP超过美国,10年后达到美国名义GDP的130%。中国民族经历百年屈辱,经历百年奋进,将再次站在世界之巅,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总结而言,过去500年是欧美国家的天下,欧美国家以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电气化、信息化)推动的大工业时代,“横霸世界500年”(梁启超语录)。中国在1949年以前本质上是农业社会,农业社会面对工业社会的竞争,那是欧洲降维打击碾压式的胜利。而日本是非西方国家唯一一个融入工业文明的东方国家,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1949年以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工业化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强国。

但是,第三次的工业革命红利已经进入尾声,第四次工业革命跃跃欲试,只要中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掌握主动不掉队,就能凭巨大的体量获得新的发展动能。(PS.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界定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物联网,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中国的技术已经领先世界两年;一种说法是五个方面的革命,智能AI、新材料(石墨烯)、量子工程、基因工程、核聚变,中国在这些方面仅次于美国领先于英德日)中国最大的战略,是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关于中美关系这一最大变量,是否能跨过修昔底德陷阱?金教授的观点是中国的发展已经不可逆转,只要中国能解决好中国内部发展问题(深化改革,发挥市场与地方政府的作用),十年后中国超越美国指日可待,当中国强大后,两个超级大国除非同归于尽否则谁也打不赢对方,既然武力不行,美国会务实的选择合作共治,未来的世界格局是两超多强。

对未来,我们应该乐观,充满信心,并有明确的方向感。


2、城市战略

除了以上国家战略以外,在具体操作层面,科技和军事层面奋发图强,对外向西发展产能输出,人民币国际化PK美元霸权,对内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和地方政府的作用,精准扶贫解决贫富差距问题,除此以外还有城市发展战略的调整,从抑制大城市发展中小城市,抑制人口流动(户籍),向发展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市群集约发展,向开放户籍制度促进人口流动方向发展。总结来讲,就是大国大城。

国家战略、城市战略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与差异化定位是什么?


(1) 中国向西

过去五百年,是欧洲工业社会称霸,降维横扫世界农业社会的五百年,世界的秩序与规则由欧美人制订并有利于其自身的统治与发展。二战前欧洲人通过军事占领,政治输出,经济殖民占领美洲、非洲、亚洲等大陆,二战后,世界秩序由美国制订,在美国强大的科技、军事、美元、文化实力基础上,通过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自由贸易协会(WTO)、能源的美元定价等规则实现对世界的治理。

在中国弱小时,融入世界规则,积极搞好与美国的关系融入全球化加入WTO,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后发优势、人口红利,实现了40年的高速增长,并站在了PK美国的十字路口。未来我们要更上一层楼,在原有的体系下是不行了,一个是市场已经饱和(欧美市场下滑),一个是美国开始全面遏制中国。

在中国强大后,我们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建立符合中国发展的世界秩序,规避美国的围追堵截,实现中国的弯道超车民族复兴。所以,亚投行的建立,高峰论坛的推动,中国军事投入的大干快上,中欧班列国际港口的海外拓展,一系列的组合拳都是在欧亚非大陆上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规则与市场,实现中国产能输出,人民币国际化,能源获取(中东中亚),为中国国力的再发展开辟新的主战场。

如果没有新的市场,前面一节提到的科技、军事、制造业优势,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是中国策略智慧与执行能力的体现,是面向未来的大国策略。将在美国海洋霸权的基础上,建立欧亚陆权的新天地,而在海洋时代没落的西部城市将再次恢复昔日的荣光,成都、西安、重庆从内陆变成了面向欧亚的桥头堡,连接欧亚和中国内陆的国际级交通枢纽。所以,成都、西安、重庆的城市总规,无不提到了对外交往中心功能,国际级交通枢纽的定位目标。

 

(2) 陆权时代欧亚交通枢纽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能级的高低是确定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盛唐长安是世界级大都市,他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连接国内国外的国际级交通枢纽,对外通过北方丝绸之路连接欧亚,对内通过洛阳、京杭大运河联通中原南北。唐以后丝路断了,政治中心东移,西安也就没落了。进入海洋时代,全世界95%的贸易都是走海路,所以港口城市迎来了发展机遇,我们的一线城市全部在东部沿海,我们最大的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与珠三角也是靠着港口的交通能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海路贸易是最便宜的,但是也很耗时,从中国东部走海路到欧洲、北美大概费用是2万多美元一吨,需要40多天的时间,可谓漫长。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从成都出发的中欧班列蓉新欧只需要11天就可以到波兰的罗兹,再从罗兹到欧洲的任何地方只需要三天。

14天的时间,3万多美元一吨的费用,就比海路时间短了很多,费用略高,之间的性价比就特别适合高附加值产品的运输。为什么英特尔把全世界80%的芯片制造放在成都,三星把制造业基地放在西安,因为成都和西安均位于欧洲和北美的物理中心,在海路联运的基础上综合运输成本最低。

随着中国铁路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实力,中欧班列最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2010年重庆开通第一班中欧班列,2016年全国35个城市开通中欧班列共计3000列,2017年光成都班列就是开通1000列,2018年全国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12000列,国内开行城市56个,可通达欧洲15个国家49个城市。

其中,成都2018年开行1587列,截至2018年12月13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000列,全国第一。重庆和西安的2018年的开行班列数据是1442列和1235列,分列二、三位。

同时,成都2018年成都海关于1月27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值4983.2亿元,同比增长26.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8%。

除了常规铁路建设,中国在巴基斯坦建立的中巴经济走廊,起点在喀什,终点在瓜达尔港,全长3000公里,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贯通南北丝路关键枢纽 ,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中巴经济走廊能有效增加中国能源的进口路径——可以避开传统咽喉马六甲海峡和存在主权纠纷的南中国海,把中东石油直接运抵中国西南腹地,同时也能降低对正在建设中的中缅油气管道的依赖。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后,能把南亚、中亚、北非、海湾国家等通过经济、能源领域的合作紧密联合在一起,形成经济共振,同时强化巴基斯坦作为桥梁和纽带连接欧亚及非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截留一部分海上贸易资源,不用再走南海、东部城市进入中国,将直接从瓜达尔港经铁路进入西部城市,西部门户西安、成都、重庆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外来资源。

所以,西安建设全世界最大的高铁枢纽北客站(18站台34线),成都建设中国西部唯一的第二机场(1.5亿人次航运量),中国国内八横八纵的高铁建设规划,成都、西安、重庆都具备连接国内各大城市群的米字型交通枢纽能级,内外基础交通设施的超级规模,都是为未来欧亚一体化做准备的。

公元750年,唐朝兵败恒罗斯,大唐退出了中亚角逐,后者逐渐伊斯兰化,丝绸之路中断,中国从此退出了中亚大陆,西部城市也逐渐没落。现在,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中国再次出现再欧亚大陆,也为西部城市恢复往日荣光开辟了最大的历史机遇。


(3) 大国大城超级城市

2010年,住建部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概念,国家中心城市是现代化的发展范畴,是居于国家战略要津、体现国家意志、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跻身国际竞争领域、代表国家形象的特大型都市,位于中国城镇体系最高层级,2010年开始,先后有9个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发挥国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属地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技术链和物流链为纽带,合理布局区域产业基地,整体提升区域发展水平。


未来十年,中国会进入超级城市的时代,人越来越向中心区域集中。

记得因为城市病的原因,我们过去大部分时间提倡的抑制大城市的发展,把资源疏导给中小或者西部城市(比如西部大开发),为什么西部大开发不成功?为什么我们房价调控不成功?把土地指标给了三四线城市,造成库存高企,一二线城市因为抑制发展土地指标有限,造成房价高企。

国家的初衷是为了国家的稳定发展,要控制好区域或人口之间的均衡发展,否则就会造成国家政权的动荡。而实现这种均衡,有两种方式,一是“动钱”,二是“动人”。

动钱,就是以转移拨付政策配置的方式,向欠发达地区导入政策、资金、产业、土地指标,希望通过输血带动区域发展实现整体均衡。但是,这样的做法是违背市场规律的。

市场规律的前提是地理因素和效率因素决定的。因为贸易和工业的前提是在交通枢纽建厂,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成本,而这样的聚集又会提升产业链聚集优势,实现综合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而交通枢纽必然是有限的,基于交通枢纽的建设必然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纵观世界各大城市,纽约、东京、伦敦、都是这个国家的交通枢纽,产业的聚集带动金融、服务业的聚集,实现人口的聚集和收入水平的最大化,以空间的不均衡,实现人均收入的均衡。

所以,真正符合的市场规律的选择是“动人”,是大力发展核心枢纽城市,放开人口等要素流动,以集约和效率实现人均收入和工作岗位的数量提升。对照看我们的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市东部沿海世界级的交通枢纽,武汉、合肥是华中平原和长江经济带国家级的交通枢纽,西安、成都、重庆,是国内连接西南、西北、长江的国内交通枢纽,是正在建设的连接欧亚的国际级交通枢纽。

除了交通枢纽建设,我们看到的抢人大战,人口流动的放松,也是配套政策跟进。

我们的总人口在平稳下降,但是我们的经济依然在中高速增长,我们的城市率不足60%,这就给我们的超级城市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纵贯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中高速增长阶段,人口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聚集,前一个阶段是我们已经经历的,后一个阶段是日本(70年代-90年代)、韩国经历过的,也是我们正在经历的过程。

据推算,中国未来还有2亿人要进城,一二线城市的人口占比只有15%,大大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人口占比,比如伦敦人口占英国人口的13.1%,东京都人口占全日本的10.3%,东京圈人口占比更是高达30%以上。所以,成都提出未来人口增加7000,增长到2300万是低调的,准备2700万人公共配套设施,一点也不夸张。而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必然需要扩大城市规模和高标准规划。所以,今年看到成都代管简阳、西安代管西咸等城市扩张动作,都是做大做强的必然之选。

而成都向东发展扩展版图,除了城市规模、人口、能级扩大,还有更高层面的战略意图,就是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成渝城市群。


为什么成渝这两个冤家能从竞争能转换到现在的合作与相向而行?

从国家城市群格局看,中国沿海由三个大的超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人口大概1.1亿;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大概7000万人口;长三角城市群,人口约1.5亿,以上三个城市群的GDP都是4万亿以上,是中国最大最强的三个城市群,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支柱,其强大是中国的福气,但是问题出在他们都在东部沿海,我们的西部能级太弱,一是无法均衡国家区域发展的平衡,更重要的是我们未来的战略是向西发展,我们需要在西部建立一个面向欧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桥头堡,毕竟,地理因素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

中规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先生他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大概内容是把中国比喻成一只茶壶,其中南部是茶壶底,负责的是动力,点火加热烧水;东部是茶壶嘴,负责的是展示,水烧开了就从茶会嘴里盛出来;北部是茶壶盖,负责控制水温,温度太高就打开盖子加水,温度不够就继续捂住盖子;西部是手柄,负责稳住茶壶,保证这壶茶能够顺利烧开。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可以感受出西部地区在国家大格局中的重要性。简言之,中国要改革,首看华南;中国要富起来,首看华东;中国要控制火候、把握方向,首看华北;中国要稳起来,首看华西。这说明,广大的西部地区客观上需要一个可以与北上广等量齐观的门户城市。

所以,成都人口1635万,GDP1.5万亿,重庆人口3300万,GDP2万亿,再加上四川8300万的人口规模,加一起就是一个1.1亿的人口,GDP3.5万亿的超级城市群,再加上未来的各方面带动,未来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潜力巨大。

再看成都总规里的区域布局,“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东进”自从2017年提出,就一下成为超越“南拓”位于成都第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政策,围绕东进的东西轴线建设、举办世大会的东安湖副中心建设、龙泉山城市中央公园建设、简阳第二机场、淮洲新城、奥体新城建设等,都是成都响应国家战略,发展成渝城市群,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的具体实施步骤。


(4)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硬实力,是门槛最高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即便在各种互联网经济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党也冷静的布局着我们的科技研发和科技产业布局。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提出,就是国家队的组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助于汇聚世界一流科学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学难题和前沿科技瓶颈,显著提升中国基础研究水平,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我国未来会建设六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现在已经确认的北京、上海、合肥(中国科技大学所在地),成都和西安是第四个科学中心的有利竞争者,所以我们成都天府新区的成都科学城,就是为申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而准备的。也符合我们新总规里提到的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定位,明确提出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对于科技产业、制造业升级都是意义深远的。


(5) 中国制造2 0 2 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 2 0 2 5》,力争在三个十年,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重点发展十大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个重点领域。

同时,为落实“中 国 制 造2 0 2 5”在全国筛选出试点示范城市,开展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中 国 制 造 2 0 2 5》试点示范工作是创建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的重要探索,其中成都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 国 制 造 2 0 2 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继宁波市、苏南城市群和珠江西岸城市群之后,全国第三批、西部第一批“中 国 制 造 2 0 2 5”试点示范城市。


(6) 精准扶贫均衡发展

前面说了那么多提效率求发展的政策内容,但发展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公平。就是让社会的底层,贫困人口也要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让特权阶层在法治之下不能窃取老百姓的财富。所以,中国最近几年的反腐力度空前,问责机制空前,精准扶贫力度空前。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腐败问题很严重,我们还有8249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四川为602万人)需要帮助,需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为什么扶贫与反腐的力度这么大?

因为过去三十年,全世界的主流经济共识是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优点是最大化的提升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但是缺点是赢者通吃拉大了贫富差距。美国白领近20年来收入增长净乎停滞,精英阶层资产增长了6倍,贫困阶层收入降低了28%。

近两年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法国的黄衫军运动,都是中产阶层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红利、经济困顿引发的不满与躁动有关。随着这股思潮的涌动,全世界逐渐开启了强人政治时代,美国的特朗普,法国的马克龙,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都是代表右翼势力的强势政治人物,民间的蠢蠢欲动与强人政治,大大加强了世界的不确定性。

所以,对社会底层和社会公平的重视,是中国内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超级城市的战略格局下,农村地区更不能成为遗忘的角落。中国太大了,再小的比例在庞大的基数面前,也是庞大的人群,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发达的通讯与人的连接能力很强,这些都是需要严加注意的不确定性因素。保证公平,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政权的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性。


3、城市格局

前面说了那么多,主要是历史角度介绍成都的地理禀赋和文化底蕴,咱们历史上就是国家大都市,然后从国运和国家战略的角度,建立国家发展的认知与自信,这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其三是对于中国的城市战略调整,发展与机遇,与成都的关系进行解读,最后,我们从微观角度,再次审视成都新总规与区域发展定位,以便对成都的城市发展、区域发展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 “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

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成都将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一心”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两翼”为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

“三轴”为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和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

“多中心”为28个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中心。

按照总规城市战略定位,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通过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增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构建东南西北中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


(2) 建设“五中心一枢纽”功能布局 

推动核心功能全域布局,总规提出将建设“五中心一枢纽”,推动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全域布局。

l 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重点打造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制造、轨道交通六大主导产业核心区和老城片区、天府新区、空港新城三大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医学城、锦城文化圈、成都芯谷、紫光小镇等重大项目,推动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国家服务业核心城市和国家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

l 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一号工程”,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入实施成都科学城、鹿溪智谷、独角兽岛、云锦天府、无线谷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l 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加快建设老城金融服务区、成都金融城、天府商务区,着力推进金融高科技园区、天府国际基金小镇、环西南财大财经智谷等重大项目,强化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与金融中心建设联动,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l 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优化提升“双核两带十九片”空间布局,高质量发展“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的文创街区和文创小镇,高水平推进天府锦城、天府自然博物馆、天府文化国际中心、少城国际文创硅谷等重大项目。

l 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全面提高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园区的合作层级,争取设立内陆自由贸易港,加快推进青白江欧洲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际足球中心、中德国际学院等重大项目。

l 建设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要聚焦提升交通通信互联互通能力,依托“一市两场”、国际铁路港、国家通用航空综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等空间载体,推进天府国际机场、高速公路环线、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重大项目。


(3) 差异化发展五大主体功能区

《总规》提出,要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构建东南西北中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

l 高起点规划东部区域,东部区域范围包含龙泉驿区车城大道以东部分,青白江区和天府新区龙泉山部分,简阳市、金堂县全域。规划定位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国际门户、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极核、引领新经济发展的产业新城、彰显天府文化的东部家园”,重点培育实体经济,形成新动能。

l 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南部新区范围包含天府新区直管区(五环路—成自泸高速—车城大道连接线以外部分且不含龙泉山)、双流区(五环路以外部分)、新津全域、邛崃市(羊安、牟礼、回龙三镇)。规划定位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创新驱动先导区、新经济发展典范区、国际化现代新区、区域协同示范区”,重点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发挥好全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作用。

l 高标准提升西部区域,西部区域范围包含彭州市成绵高速复线以西部分,都江堰市,郫都区、温江区五环路以外部分,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除羊安、牟礼、回龙以外部分,蒲江县。规划定位为“成都市最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西部绿色低碳科技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宜居的现代田园城市典范区、世界旅游目的地核心区和天府文化重要展示区”,重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设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l 高质量改造北部区域,北部区域范围包含青白江区(除五环以南、成青快速以西的局部区域和龙泉山部分)、新都区(五环路以北部分)、彭州市(成绵高速复线以东部分)。规划定位为重要门户枢纽、成德绵区域协同发展的先导区、成都市北部生态屏障、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城市有机更新示范区和彰显天府文化的和谐宜居家园”,重点强化北部地区生态屏障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优化产业形态,构建适应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

l 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中部区域范围主要为五环路以内区域。规划定位为“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国际交往核心区、天府文化集中展示区,成为城市极核和最能代表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水平的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重点是通过“三降两提”推动整体优化提升。


(4)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加快成都与周边城市一体化进程。总规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建设以成渝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共建世界级城市群既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也是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责任。

着力发挥成都在成渝城市群中的核心作用,在四川省域中的首位带动作用,在成都平原城市群中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快实现与重庆、四川的各市州共同构建支撑西部大开发、大跨越的城市共同体,实现成渝共建世界级城市群。

发挥首位城市带动作用,加强成都与川东北、川南、攀西和川西在各自相关领域的产业协作。疏解存量与严控增量结合,退出非核心产业功能,重点将区域性批发类商品交易市场向北部疏解,冶金、建材等低端制造业向南部疏解,烟草、纺织业等向东部疏解。同时,缩短与省内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提升成都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成都与德阳、绵阳、资阳、眉山、乐山、遂宁、雅安等周边城市的一体化进程,共同形成国家创新驱动和内陆开放的引领区、现代高端产业的集聚区,协同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示范区,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的两大核心功能区之一,带动四川、辐射西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群。


(5) 未来成都将更“绿”

《总规》明确在市域内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格局,“两山”为龙门山和龙泉山;“两环”为环城生态区和环二绕生态环;“两网”为岷江水系网和沱江水系网;“六片”为都彭生态区、崇温生态区、邛蒲生态区、天府生态区、龙青生态区和金简生态区等生态绿隔区。《总规》提出将龙泉山由生态屏障提升为“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中央绿心。

对于总规,我们不再做过多的解读与解构,尽量原汁原味的呈现,结合前文的背景情况介绍,值得我们细细的品读与感受,再重复卷首的那句话,“今天的成都,他的气韵、格局与气魄,都写到它的新总规里了。”

综上所述,笔者是乐观主义者,看好中国的国运,看重中国中心城市群发展战 略,成都在城市地理区域、城市能级、交通能级、制造业水平、政府效率等多个方面,都十分有潜力成为泛欧亚的国际枢纽,具备成为世界城市的潜力。成都新一版的总规,处处体现了成都的国际视野与城市雄心,并以务实的心态与具体的步骤,践行着未来的目标。

从具体区域角度,东进和南拓无疑是成都未来最重要的发展平台,而东进又是承载成都国际雄心、成渝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以世大会的千亿投资带动东进起步区的跨越式发展,以第二机场建设,奥体新城建设甚至奥运会的申办,带动区域的第二波发展引擎,步步为营值得期待。

当前生活在成都的人们,如何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成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长期以来,一些公益广告牌上写着:“了解成都、热爱成都、建设成都”。

只有了解和认识成都,才能对成都这座城市产生热爱之情,而只有具备了热爱之情后,才能尽力建设好这座城市,也才能为创造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成都”的国际雄心到底有多大?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9-04-29 09:51:23
2018年3月6日,成都市公布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意见征集稿,今天的成都,他的气韵、格局与气魄,都写到它的新总规里了。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