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登记将有数据库 合肥5个工作日内办结是常态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9-07 09:18:48

有时候急需办理贷款或者办理房产抵押,办理登记的时间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近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布《转发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工作的通知》,到年底前,登记、税务、交易等业务全部集中在“一窗受理”的市县占比要超过80%。

年底前实施“一窗受理”的市县占比超过80%

《通知》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全面实现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办结基础上,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积极推进交易、登记、税务“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年底前实现“一窗受理”的市县占比超过80%。每个市至少有1个地方(市本级或县区)实现“外网申请、内网审核”,全省实现自助查询功能的大厅占比超过50%。

我省还将大力推行不动产登记、税务、交易“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全面实施一表申请、一次性受理等便民举措,实现从“多头找部门”“多次办理”转变为“一个窗口”“一次办成”,让企业和群众享受“一站式”便捷服务。

不动产登记不得设立任何违规前置,不论是否办理了二手房交易合同备案、交易确认手续,都不能影响不动产登记的受理、办理,在受理之后将相关信息在部门之间共享。2018年底前,实施“一窗受理”的市县占比要超过80%。

合肥不动产登记“五个工作日内办结”是常态

来到合肥市要素大市场不动产登记大厅会看到,这里井然有序,丝毫看不到人流扎堆、无谓等待的现象。这都是得益于合肥市今年开启的不动产登记“平行收件”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按登记类型设置窗口的弊端,使业务受理均衡高效、各类登记类型可以合并办理、审核层级流程简便。今年几台自助查询机的设置也让查询业务更方便。

随着咨询引导、一窗受理、二级审核、寄证到家等一连串组合拳的相继出台,合肥市不动产登记“五个工作日内办结”已属常态。

目前,除历史遗留疑难问题外,合肥市主城区7个分局、7个窗口单位、3个办证点近百个窗口已基本实现31种常见不动产登记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法定时限30个工作日),其中9项业务即时办结、3项业务3个工作日内办结、19项业务5个工作日内办结(均不含公告、公示和补正材料所需时间)。

我省将建立“全生命周期”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以后,不动产登记部门可以与法院、公安、税务、民政、工商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为双方履行职责提供便利服务。像居民身份、户籍管理、婚姻状况、企业营业执照、登记原因材料等信息可以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共享应用。凡是能够通过部门间共享获取或验证的信息,不得要求企业群众提交或自我举证。

我省还将深化不动产登记数据整合,在完成存量现势数据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自首次登记到现势登记以来的历史登记数据清理整合工作,建立“全生命周期”不动产登记数据库。

以合肥市国土资源局档案馆为例,每个月接待档案查询都在2万人次左右,今年截至8月底,累计接受档案查询服务16.8157万人次。累计完成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33.8101万次,完成司法限制登记29578套。

这样的工作量非常大,一旦建立“全生命周期”不动产登记数据库,会让查询各类登记工作更简单。

打造“不打烊”的“数字不动产登记”

根据要求,我省将全面清理烦扰企业群众的“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坚决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盖章、审核、备案、确认、告知等手续,不得要求企业群众提交任何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材料。对确需保留的证明,要实行清单管理,对外及时公布清单,清单之外不得索要证明材料。

各地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网上咨询、预约、申请、查询、反馈等服务事项“能上尽上”,打造“不打烊”的“数字不动产登记”,把实体大厅、网上平台、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服务热线等结合起来,做到线上线下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实现“最多跑一次”。

2018年底前,每个省(区)至少要有2个地市、10个县区实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4个直辖市、所有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制定“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工作方案,力争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实施。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不动产登记将有数据库 合肥5个工作日内办结是常态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9-07 09:18:48
有时候急需办理贷款或者办理房产抵押,办理登记的时间对老百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