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现领谈中介20年:共生型网络是行业的迭代方向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8-03 19:00:04

随着我国房地产从增量向存量加速过渡,市场运行机制和底层逻辑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剧变。放眼全国,无论是老牌的开发企业、房产服务企业还是新的创业者,都在寻求新的方法、新的逻辑、新的框架来定义行业。在8月3日举办的2018博鳌房地产论坛上,来自中原集团主席兼总裁施永青、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杨现领、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胡若翔等中国地产界意见领袖,对存量时代的市场变量和深层发展机遇做了经验和思考的分享。

 杨现领谈中介20年:共生型网络是行业的迭代方向-中国网地产

(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贝壳研究院院长 杨现领)

存量时代:二手房带着新房走

存量崛起这个行业变轨的讯号,似乎已经得到共识。“从98年不到百亿,到07年超过5万亿的二手房市场交易额,中国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到存量的过度,是一个结构性的转变。房改20年过去了,房地产行业的局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体量上看,过去20年全国二手房的交易额是30万亿,总交易套数达2400万套。而其中70%的二手房交易发生在刚刚过去的5年内,交易节奏在增速。”杨现领指出,未来二手房将带动新房市场运转,这一巨变将对与二手房交易息息相关的中介行业产生影响。

事实上,房改20年也是中介行业浮沉的20年,一批优秀的中介企业,如链家、中原、我爱我家、麦田等,在这期间成长起来成为行业中坚力量。而谈及国内中介行业的生存现状,杨现领也在演讲中表示,经过2年发展,中介行业的基本格局框架已定,近年来中介行业之所以发展较好,主要得益于一二手市场的联动以及租赁市场的发展等。

危险讯号:中介行业迭代在即

“但中介行业的整体生存空间依然有限。以5万亿的市场交易额来算,按市场平均佣金率2%计算,中介盈利空间仅有1000亿,其中500亿覆盖经纪人收入,150亿是管理人的工资,100亿是后台技术,100亿是店面租金。”杨现领直言,虽然存量时代的到来让中介行业“过了几天好日子”,但这个新兴的行业并不算发展成熟。他指出,除了行业空间限制,行业现存的一些短板也不容忽视,例如经纪人流动性大,人效比、佣金率均低于国际水平、用户满意度偏低等等,这些都制约中介行业的生存和进步。

 杨现领谈中介20年:共生型网络是行业的迭代方向-中国网地产

(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贝壳研究院院长 杨现领)

中介行业跟房地产开发商一样,都在寻找发展的第二曲线。第一曲线总体以规模扩张为主,都在走量。第二曲线总体以品质服务为主。只有不断地进化和迭代,才能找到更大、更长的生存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杨现领谈到。

路在何方:新经纪时代的到来

如果说回望20载来路,中介行业在野蛮生长中摸索出了一些发展的路途,那接下来的20年怎么走似乎是更值得讨论的一个命题。杨现领也在演讲中,分享了近期对中介经纪行业转型方向的一些思考。在他看来,未来20年将是“新经纪”主导的时代,行业将逐渐形成“共生型网络”(Co-Live),它与以往多品牌瓜分流量瓜分收益不同,在“共生型网络”下,行业将出现一个或多个交易服务新平台,为中介企业、品牌和经纪人重塑价值。

新平台的崛起势必改变目前中介行业的几个核心问题。首先,行业流通率将提高,杨现领预测二手房流通率将从过去的2%攀升到4%,即年交易1000万套。其次,经纪人的工时缩短,效率提升,也即未来经纪人达成年均4单所耗费的工作时间将变短。再者,中介行业的整体口碑(NPS)也将基本达标,这一点在过去是远低于其他行业水准的。而这一切的转变,在杨现领看来都将是在行业整体转变思维方式,清楚地认清行业局限,找准“第二曲线”进阶路径的前提下发生。

此外,杨现领也提到,在目前调控紧缩的市场环境中,中介行业还应思考如何从二手房交易业务向外衍生更多的服务,怎样跟开发商更好的连接、服务租赁市场等等角度提升抵抗小周期的实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杨现领谈中介20年:共生型网络是行业的迭代方向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8-03 19:00:04
放眼全国,无论是老牌的开发企业、房产服务企业还是新的创业者,都在寻求新的方法、新的逻辑、新的框架来定义行业。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