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房地产不健康主因没征房产税 全民炒房像炒股

来源:地产中国网 2015-12-22 13:40:00

去掉最高数和最低数,取中间数还是1.6万亿左右。考虑到各种因素,我估计最后国家可以征到的房产税在1万亿到1.6万亿之间,只不过文章里没有写这么具体。我抛出1.6万亿这个数字,大家可以来讨论。

时代周报:你刚才提到美国,但是美国本身的房价相对收入来说不那么高,而中国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这么高,按1%的税率来征税,对中国人来说显得负担很重、难以接受。

袁钢明:这是另一个问题了。根据现在中国的情况,可能需要渐进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税率低一点,等到房地产市场达到比较稳定成熟的状态了,就可以用一个比较标准的税率,比方说五年内税率从多少进展到多少。

楼价不会像日本那样下跌

时代周报:你提到地方政府都不愿意征收地产税,为什么?

袁钢明:这是一目了然的。房产税必然会抑制房市的投资投机性需求,使房地产投机热潮降温,房产税只可能减少土地出让收入,而且到现在为止,房产税跟土地出让收入相比要少得多。所以过去几年里,房产税和土地出让收入是冲突的。

我在文章里提到的,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这一新情况,使不少地方政府心里有点发毛,但现在地方政府仍然把土地出让收入当成一块肥肉,不肯放手。过去两年里,中国土地出让收入之高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是4.1万亿,2014年是4.3万亿,缓解了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中国地方财政问题,但是大家都知道,靠土地收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是根本不可持续的,等到住房过热扩展空间没有了,土地财政就到头了。

时代周报:今年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说房产税已经进入人大立法规划阶段,你认为这大概会是怎样的一个推进速度?

袁钢明:目前看还很遥远,进入立法规划以后,等个五年十年都有可能。但是,从公共财政转型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房产税在未来不得不征。

时代周报:房产税出台后对房价的影响分两种预测,一种是房价崩盘,一种是进一步推高房价?你怎么看?

袁钢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不健康,暴涨、泡沫、普通人买不起,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征房产税。一旦房子成为投资性、投机性商品,房价越高人们越买,如果政策不加以调控的话,价格只会越来越高。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基本是靠投资投机性需求支撑的,开征房产税会把这些需求打压下去,所以没有什么坏处。

现在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房价下降,释放了一般老百姓自住的需要,这种下降是非常合理的,并且能够为自住型的房产市场打下永续不止的发展基础。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普通老百姓也都抱着炒房投机的心态,比方说百分之六七十的买房行为都抱着挣钱的心理,那么房产税一征,大家都慌了,都不想要那么多房子了,比如说两口人住一套六七十平米的就够了,这就会产生普遍的抛售,房价就会暴跌,跌过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都存在,因为中国的房产市场已经被搞坏了,全民就像炒股一样在炒房。

但是就算后一种情况发生,也不会有多可怕,因为中国毕竟还有很大的自住需求,不会发生像日本那样的情况,事实上日本房价下跌也不是暴跌。我已经把日本研究得很清楚了,日本房价在几十年里降了一半,平均一年降了3%-5%,还没有中国去年降得厉害。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还有政策失误等其他原因,并不是单纯房价下跌所致。

房产税的全面开征,毫无疑问会让房价下跌,投机的人就自然会付出代价,但对非投机的、买房自住的老百姓来说是有益的,因为这样就提供了一个更廉价的、改善型住房市场。现在很多所谓的改善型需求,其实根本不是改善型,而是投机型,很多人是看到房价上涨的趋势、为投机获利而去“改善”,不是真的为了改善居住而去改善。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我根本不认为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刚性需求或者“改善性需求”。

时代周报: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其中一个手段是通过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你怎么解读这一消息?

袁钢明:这个消息出来以后,各大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上涨,房地产商高兴得不得了。所谓消化库存就意味着政策支持,比如给买房的人各种补贴,减税、降息,以此刺激需求,并没有把控制“投机性需求”放在一个明确的位置上。

让农民工买房是一些学者的提法,这也是纸上谈兵,中国的农民工根本买不起房。

房地产要去库存是形势所迫,再不去库存,行业危机就会出现。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贷了很多款,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破产还是次要的—主要是会给银行带来很大冲击,从这个必要性和紧迫性来考虑,中国房地产要去库存。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提出通过什么方式去库存,降价的方式还是提价的方式?现在看起来是要用提价的方式,其实最简单、最正确的办法,就是降价销售。

去掉最高数和最低数,取中间数还是1.6万亿左右。考虑到各种因素,我估计最后国家可以征到的房产税在1万亿到1.6万亿之间,只不过文章里没有写这么具体。我抛出1.6万亿这个数字,大家可以来讨论。

时代周报:你刚才提到美国,但是美国本身的房价相对收入来说不那么高,而中国尤其是大城市的房价这么高,按1%的税率来征税,对中国人来说显得负担很重、难以接受。

袁钢明:这是另一个问题了。根据现在中国的情况,可能需要渐进的过程,一开始的时候税率低一点,等到房地产市场达到比较稳定成熟的状态了,就可以用一个比较标准的税率,比方说五年内税率从多少进展到多少。

楼价不会像日本那样下跌

时代周报:你提到地方政府都不愿意征收地产税,为什么?

袁钢明:这是一目了然的。房产税必然会抑制房市的投资投机性需求,使房地产投机热潮降温,房产税只可能减少土地出让收入,而且到现在为止,房产税跟土地出让收入相比要少得多。所以过去几年里,房产税和土地出让收入是冲突的。

我在文章里提到的,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这一新情况,使不少地方政府心里有点发毛,但现在地方政府仍然把土地出让收入当成一块肥肉,不肯放手。过去两年里,中国土地出让收入之高是前所未有的,2013年是4.1万亿,2014年是4.3万亿,缓解了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中国地方财政问题,但是大家都知道,靠土地收入解决地方财政问题是根本不可持续的,等到住房过热扩展空间没有了,土地财政就到头了。

时代周报:今年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说房产税已经进入人大立法规划阶段,你认为这大概会是怎样的一个推进速度?

袁钢明:目前看还很遥远,进入立法规划以后,等个五年十年都有可能。但是,从公共财政转型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房产税在未来不得不征。

时代周报:房产税出台后对房价的影响分两种预测,一种是房价崩盘,一种是进一步推高房价?你怎么看?

袁钢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非常不健康,暴涨、泡沫、普通人买不起,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征房产税。一旦房子成为投资性、投机性商品,房价越高人们越买,如果政策不加以调控的话,价格只会越来越高。中国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基本是靠投资投机性需求支撑的,开征房产税会把这些需求打压下去,所以没有什么坏处。

现在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房价下降,释放了一般老百姓自住的需要,这种下降是非常合理的,并且能够为自住型的房产市场打下永续不止的发展基础。但也有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普通老百姓也都抱着炒房投机的心态,比方说百分之六七十的买房行为都抱着挣钱的心理,那么房产税一征,大家都慌了,都不想要那么多房子了,比如说两口人住一套六七十平米的就够了,这就会产生普遍的抛售,房价就会暴跌,跌过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都存在,因为中国的房产市场已经被搞坏了,全民就像炒股一样在炒房。

但是就算后一种情况发生,也不会有多可怕,因为中国毕竟还有很大的自住需求,不会发生像日本那样的情况,事实上日本房价下跌也不是暴跌。我已经把日本研究得很清楚了,日本房价在几十年里降了一半,平均一年降了3%-5%,还没有中国去年降得厉害。日本经济的长期衰退还有政策失误等其他原因,并不是单纯房价下跌所致。

房产税的全面开征,毫无疑问会让房价下跌,投机的人就自然会付出代价,但对非投机的、买房自住的老百姓来说是有益的,因为这样就提供了一个更廉价的、改善型住房市场。现在很多所谓的改善型需求,其实根本不是改善型,而是投机型,很多人是看到房价上涨的趋势、为投机获利而去“改善”,不是真的为了改善居住而去改善。我在另一篇文章里写过,我根本不认为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刚性需求或者“改善性需求”。

时代周报:刚刚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化解房地产库存,其中一个手段是通过加快农民工的市民化,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你怎么解读这一消息?

袁钢明:这个消息出来以后,各大房地产上市公司股票上涨,房地产商高兴得不得了。所谓消化库存就意味着政策支持,比如给买房的人各种补贴,减税、降息,以此刺激需求,并没有把控制“投机性需求”放在一个明确的位置上。

让农民工买房是一些学者的提法,这也是纸上谈兵,中国的农民工根本买不起房。

房地产要去库存是形势所迫,再不去库存,行业危机就会出现。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贷了很多款,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破产还是次要的—主要是会给银行带来很大冲击,从这个必要性和紧迫性来考虑,中国房地产要去库存。目前国家并没有明确提出通过什么方式去库存,降价的方式还是提价的方式?现在看起来是要用提价的方式,其实最简单、最正确的办法,就是降价销售。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专家:房地产不健康主因没征房产税 全民炒房像炒股
来源:地产中国网2015-12-22 13:40:00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