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1月16日,北京12个分区的规划已经全部落定,目前仅有东、西城的城市规划及通州区整体规划还没有出台。本次规划年限为2016年至2035年,明确到2035年的发展基本框架,分区规划主要聚焦战略定位、发展目标、规模结构、空间布局、规划统筹落实以及产业、生态、文化等内容。那么,本次规划都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呢?一起了解一下~

东西城合并:

包括了东城区和西城区:92.5平方公里

首都核心区的定位是:核心区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

通州和北三县合并规划:

通州区整体规划可能将会和北三县规划进行整合公布,这也就意味着通州区可能将不会单独编制规划,而是和北三县合并规划,推动通州和北三县的四统一。

2019年通州区计划
今年主推240余项大工程

2019年,北京市将集中推动城市副中心交通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信息化和智慧城市、产业等领域240余项重大工程。

两条地铁线通向副中心

今年,城市副中心区域将建成轨道交通7号线二期、八通线二期,加快推进京唐铁路北京段和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工建设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三大公共建筑今年开建

今年,城市副中心将开工建设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北京卫职院新院区、北京二中通州校区和北海幼儿园,确保北京学校小学部按期交付使用;推进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和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等项目建设,潞河医院四期和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将建成。

总结:可以说,未来北京城市发展的“双中心驱动”模式已经基本成型。

要首推“三城一区”,是北京四大中心中,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核心承载地。

三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

尖端创新引领的世界知名科学中心,绿色创新引领的协同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引领的宜居城市典范

未来科学城

高水平建设未来科学城,提升全球科技创新影响力

中关村科学城

立足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三大功能定位

北京南中轴线定位:连接北京核心区、城市副中心、首都新机场和雄安新区的重要空间走廊。

发展目标:首都新国门、区域新动脉、科创新高地、改革先行区

一轴、一苑、三城、三带、多点的城市发展规划

一轴:中轴线及其南延长线

一苑:生态新都苑

三城:大兴新城、亦庄新城(大兴部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

三带: 永定河生态文化发展带、京津冀高端产业带、京雄协同发展带

多点: 三城以外的各镇

产业格局:

突出科技创新功能,围绕三城推动全区产业集聚发展

大兴新城:完善创新功能,加快打造配套服务完善、高端产业与创新人才集聚的创新型城区。

亦庄新城(大兴部分):高水平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强化对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职能,发挥产业引领作用。

临空经济区(北京部分):全力支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运营,着力构建临空经济紧密相关的高精尖产业,打造国际化、高端化、服务化临空经济区。

区域 战略定位 发展目标 城市规模 空间布局 城融合 生态宜居
密云 首都最重要水源保护地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及创新发展示范区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新城 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63万人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32平方公里以内 一心一带四区 构建绿色科技创新引领、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确保“水清山秀”,构建“好山好水”的山水新城
在新城建设区形成“两河、一环、四园、多廊”的绿色空间结构
延庆 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
生态文明示范区
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
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2035年常住人口48万,城乡建设用地88平方公里 一城两轴两区
八廊多点
构建绿色高精尖产业体系,突出生态化、专业化、国际化三大方向 延庆新城,全区的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成为绿色健康之城、休闲宜居之城、山水心灵之城
昌平 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
具有全球形象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
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 2035年常住人口234万人,城乡建设用地263.35平方公里 一轴一带一廊
两城一区多点
高水平建设未来科学城,提升全球科技创新影响力
以沙河大学城为抓手,建设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
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推进昌平园高端协同发展
发展特色服务业,打造“昌平服务”
一屏三楔七河多点
房山 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科技金融创新转型发展示范区
京津冀区域京保石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
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家园典范 2035年常住人口143万人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82平方公里左右
两山四水
三区三轴
三团多点
高精尖板块:以良乡组团+燕房组团+窦店组团为核心,重点发展现代交通产业、新材料产业、智能装备产业、医药健康产业、金融科技产业。
文旅会展板块:以周口店组团+琉璃河组团+大石窝组团为核心,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会展产业。
现代农业板块:重点发展科技农业、休闲农业、特色农业。
两山、四水、三带、三团、多园、成网
亦庄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服务中心
首都东南部区域创新发展协同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宜居宜业绿色新城
世界一流的产业综合新城 2035年常住人口87万人
就业人口65万人
城乡建设用地137平方公里
一主两辅
多组团
综合考虑产业发展配套要求、市民品质生活需求、高端人才特定需要,构建“产人兼顾”的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营造高品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延续“碧水穿城,林苑环绕”的历史生态格局
建成“森林绕城,水绿贯城”的生态示范区
打造“疏密有致,点轴串联”的空间韵律
海淀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的重要地区
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
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示范区
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实践区
建设支撑首都中心定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宜居宜业城区,以“挖掘文化科技融合新动力、构建新型城市形态”为总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城市,将海淀建设成为人文、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国际一流科学城,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 2035年常住人口控制在313万人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27平方公里左右
两横一纵三轴格局
一带一核多极体系
深耕高精尖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主引擎,构建“2+3+1”的产业体系,聚焦核心功能定位,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明确文政黉宇、山水胜境、创新家园的城市风貌定位
石景山 国家级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绿色低碳的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
山水文化融合的生态宜居示范区
建设创新引领、生态宜居、区域协同、多元文化交融、山水城市相容、产城发展共融、具有国际美丽的首都城市西大门 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55万人左右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53平方公里左右
一轴一带
多点支撑
组团协同
构建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 山环水绕、绿轴穿城、绿链串园
平谷 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
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
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
宜居宜业宜游生态谷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57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3平方公里 一城多点六园
两廊两带一区
发展农业“高精尖”产业
发展绿色物流产业
发展休闲旅游产业
构建新城
——镇——新型农村社区的
现代城乡体系
大兴 面向京津冀的协同发展示范区
首都国际交往新门户
科技创新引领区
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先行区
首都新国门
区域新动脉
科创新高地
改革先行区
2035年常住人口220万人左右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314.25平方公里左右
一轴一苑三城
三带多点
突出科技创新功能,围绕三城推动全区产业集聚发展 一轴一苑
一环两带
多廊多园
朝阳 国际一流的商务中心区
国际科技文化体育交流区
各类国际化社区的承载地
创新引领的首都文化窗口区
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
高水平城市化综合改革先行区
建设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和谐宜居国际化城区 2035年控制在333.4万人以内
2035年控制建设用地规模269平方公里左右
两轴两带三区 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产业布局 建立“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的绿色空间格局
怀柔 首都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生态发展示范区
绿色创新引领的高端科技文化发展区
开放包容的幸福美丽现代化新城 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55万人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97.25平方公里
一心两线多节点 尖端创新引领的世界知名科学中心
绿色创新引领的协同发展示范区
生态文明引领的宜居城市典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展现林海起伏、碧波叠翠的生态底色,建设生态宜居的森林城市
构建大尺度城市绿色空间,完善全域游憩体系,让市民更方便亲近山水、拥抱自然
丰台 首都商务新区
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融合发展区
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引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区
首都高品质生活服务供给的重要保障区
高水平对外综合交通枢纽
新时代首都功能拓展的中心城区
首都高品质生活宜居示范城区
彰显新发展理念的绿色生态花园城区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创新区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发展新区
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首都商务新区
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195.5万人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173平方公里左右
一轴两带
四区多点
构建以南中轴为统领,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为驱动,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为内涵的全区产业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轴一心
两带双网
门头沟 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
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
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2035年实现产业转型与生态保育相协调,特色旅游与文化传承相融合,服务均等与职住平衡相匹配,建成山灵水秀、文脉悠远、创意荟萃、幸福和谐的滨水美丽山城 到2035年人口42万,城市建设用地70平方公里 一城两带
三点多脉
一廊一环两区
顺义 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
城乡协调的首都和谐宜居示范区
创新引领的区域经济提升发展先行区
紧密围绕首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发展目标 到2035年常住人口145万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77平方公里 一港两轴
三带多点
构建3+4+1高精尖主导产业格局
提升特色产业层级
构建一带三廊全域绿色空间结构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图片来源摄图网,版权归摄图网享有)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housechina@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