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中国首页 | 新房 | 专题 | 优惠打折 | 别墅 | 豪宅 |好房360 |毒眼看房 |专访 |购房参考 |楼市晒吧|
编者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1月8日透露,今年北京市将构建存量房交易市场,目的是为交易者提供信息平台和资金托管平台,形成市场公允的价格。同时为刺激北京市二手房市场消费,解决市民住房难提供基础。
此言一出,立刻引发业内激烈讨论。虽然目前具体操作细则尚未出台,但多家北京知名中介公司负责人一致认为,此政策若付诸实施,必将干扰北京二手房市场的正常运转。
·存量房交易市场将建 业内回应强烈
·北京中介行业未现明显亏损
·盘点2008二手房:“收成”差强人意
·京房屋中介今年关门1500店 疯狂扩张遭终结
  相关调查
1、新平台能否使二手房价格趋于透明?
不能 说不好
2、作为房主的话 你会将房源挂在网上公示吗?
不会无所谓
3、如果新平台构建完成,你会选择?
新平台中介无所谓
   
  观点面对面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霍学文
“政府出面为交易者提供信息平台和资金托管平台,将有助于形成市场公允的价格。”
“建立存量房交易所,将会集中所有的二手房交易信息进行统一发布,便于买卖双方查阅,同时提供一个交易平台解决双方的信任问题。通过该平台,“能够形成二手房市场较为公允的价格”。
“目前二手房交易主要由中介公司在代理交易,交易过程中存在交易信息不对称、中介或代理人的诚信等问题。买家要比较很多中介的价格,非常麻烦,而且还不能获得全部信息。”



北京市建委房屋市场管理处副处长秦剑
“这个事情是发改委报出来的,建委并不知情。”
北京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会长陈同顺
“这个方案内容对中介的影响有多大,究竟是官办还是民办,何时对外公布,这些都不清楚。”



我爱我家副总经理胡景晖
“我们还没有收到任何官方消息。但我个人认为建委和行业协会不会支持这样一个方案。”
“目前中介都是吃不饱的状态,我们并不需要一个官方市场。”
鑫尊置地总经理刘军
“经纪人对于房产交易是有正面推动作用的,尤其是对于买卖双方都存在价值,要不然这个收取中介佣金的行业早就在网络时代来临时,在地球上消失了。”
“活跃二手房市场很简单:依靠现有的巨大中介行业从业人员,政府出台更有利于二手房交易的政策,就一定会成功!”
  新平台模式预测

预测说明:
从以上的一般购买二手房流程来看,除去第二步的“实地看房”的步骤之外 ,新平台极有可能采取两头夹击的策略,从而将二手房交易的所有办理手续 及程序囊括在内。

  编者手记
“治一经损一经”的事儿 需细斟酌
  已经成熟的北京二手房交易市场需要重新建立吗?这是“北京市今年将构建存量房交易市场”消息出台后,摆在各方相关人士面前最切实的问题。
  历经了去年金融危机,不但使08年二手房交易量严重缩水,同时不少房屋中介行业也因此不得不选择“瘦身”甚至关店。从去年中介成批退出“资金监管”业务的过程中不难看出这一点,而拿回100万元的保证金,无疑是企业在市场“寒冬”中存活的火种。而刚刚因营业税等一系列救市新政得以缓和的中介企业,却从09年开年的“存量房交易平台将建”中明显感到了“杀气”。
  流程及费用大幅减少
  那么,房屋中介有何担心?我们不难从买卖双方的角度进行下简单的分析,首先,无论从流程、房源、资金以及贷款购房人最为关注的四个方面,有了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其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升毋庸置疑;其次,从从购房者的角度来看,有了信息和资金托管的保证,购房者的担心一定会有所减少。同时,由于购房相关手续的集中化办理,相关的手续费用及流程也会相应大幅减少;第三,从房主的角度来看,委托给中介公司的最大好处是省心,合同一签钥匙一交,基本就等着拿钱了。但如果将房源挂过新平台的话,则存在谁来带客户实地看房的存疑。因此,即便是通过二手房交易市场进行交易,经纪人的服务仍然不可或缺。
  成熟市场需要打破吗?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建立,购房人有望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不过,存量房交易市场的是否建立,也应从行业的角度予以充分考虑。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房屋中介已经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企业动作模式,房屋中介不但在代办了一切相关手续,同时也成为了联接业主与购房人、银行以及过户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外,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二手房交易活跃的城市,基本也都是以中介主导的市场化的经营。用中介的话讲,目前的二手房市场已经非常透明和公开了,同时保障交易安全的“资金监管”服务已经执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因此,正所谓“治一经损一经”,是否开设新的二手房交易平台,有关方面进一步地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毕竟大多数房屋中介并非“山寨”,在房屋中介市场已经高度成熟和规范化的前提下,打破这一现状需要足够的把握和勇气。                                   文/青河
讨论:“存量房交易市场”是否符合市场实际需求
  赞同方:   反对方:
版权所有 地产中国网 电子邮件: dichan@china.com.cn 电话:010-67180635/4722/8420/7357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专题策划:张翼|页面设计:吴爽|制图:甄鹏